不管是哪个行业,总会在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搞一下盘点。
电竞圈也一样。
faze在2017年度,包括大满贯的一百万美元在内,一共赢得了三百八十二万五千美元的奖金。
也就是说,faze战队的五个人,工资最低的ropz,在2017年,收入也超过了两百万美金。
当然了,教练RobbaN也是有工资和奖金分成的,只不过相较于队员们,占比略低一点。
即便如此,他的年收入,也超过了百万美元。
关于选手年度收入的推论,都是包含贴纸分成的。
这也是一线职业选手和普通职业选手拉开差距的最大助力之一。
至于一年两次的major贴纸分成,那都属于隐秘收入,是不对外公开的。
媒体和业内人士,只能通过major胶囊的总销售额,来推断各支俱乐部和选手个人的收入。
faze五个人,还有SK和Astralis这两支队伍的选手,在2017年的贴纸收入,都超过了百万美元。
各支俱乐部也会从贴纸销售额里,得到数额不菲的奖励分成。
当然了,队伍教练是没有贴纸的。他们关于这方面的奖励,只能是由俱乐部设置的专项奖金来补贴。
除了这些在cSGo圈子内的收入之外,faze品牌效应所带来的收入,那才是堪称业界独一份的存在。
先立品牌然后打造Ip价值,最后再推动商业化,与各类潮牌或者文化圈的人士联名变现,这在北美是一套非常成熟的模式。
已经有无数的前人,把这事都整明白了。
所以faze借着这种运作方式,在整个欧美市场里疯狂圈钱。
凭借这种Ip效应,俱乐部在2017年度赚了大几千万美金。
在这期间,他们的cSGo分部功不可没。
所以在各类电竞媒体关于2017年度最成功电竞俱乐部的盘点中,faze.clan都是断崖式领先。
bANKS,RAIN,还有teeqo这些股东,在2017年做的联名产品,只要一上架,就立刻被抢购一空。
仅仅是在洛杉矶这一座城市里,就创造了三小时内销售额达到五百万美金的记录。
这些成果让那群股东的心,已经膨胀到了极点。
还没等圣诞假期过完,就开始频繁接触各类金融机构。
他们想找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帮他们运作上市的计划。
这些投资机构的负责人,都对faze的项目很感兴趣,胸脯拍的震天响。
他们告诉faze的股东们,在2018年将会联合投资八千万美金,帮助faze成为这个地球上独树一帜的俱乐部。
经常上市的朋友都懂,这里面的门道有多深。
这八千万美金投给faze,就是用来烧的。
就为打造一个最有影响力,最有商业价值和变现能力的电竞Ip。
当然了,实际情况就是,被迷了心智的股东们,在2018年度烧掉的钱,远不止八千万美金。
他们也确实打造出了这个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俱乐部,最有影响力,也最有商业价值。
但不等于最有变现能力。
商业价值是预估出来的,变现能力才是考试的最终答案,也是金融圈要考虑的最终答案。
这种超过faze实际商业运营模式的花团锦簇,也算是埋下了一个不算小的祸根。
在cSGo这个具体的板块里,faze俱乐部的那些花花绿绿,是没有多少正向助力的。
这只是faze众多项目里的其中一个。
这个板块的粉丝群体和最终市场价值,是非常有限的,就那么大。
而faze在其他项目里的运营,甚至还不如cSGo。
所以哪怕faze在北美看上去那么花团锦簇,红红火火恍恍惚惚的,对选手们的实际影响,并没有多大。
无非就是选手们可以在合同允许的范畴内,再涨一涨工资,多接一些代言,但也不会到离谱的地步。
他们不能打破行业规则。
faze如果给自己的选手们开出每人百万美元的月薪,那让其他俱乐部怎么玩儿,大家就该掀桌子了。
一个选手的月薪,比major的总奖金加贴纸分成还高,那就太扯蛋了。
选手的薪水,和从事项目的具体市场规模,是有一个隐性公式的。
违背商业规则的行为,就是自寻死路,引火烧身而已。
现在这些电竞俱乐部的生存方式,还都是靠着赞助商爸爸的施舍,赛事奖金和主办方的加盟费来维持。
噢,对了!打进major拿贴纸奖励也是一项,但涵盖不了多有俱乐部。
当然了,还有一些周边产品的收入。
赞助商爸爸的钱,还是俱乐部运营资金来源的大头。
它根本就不算是一个健康循环的商业模式。
底层逻辑还是粉丝经济和赞助商经济。
它在金融市场里,根本就没有说服力。
反过来呢,拿金融市场里的那一套,安在俱乐部身上,就目前来说,根本行不通。
所以说,拿一些没用过的模式,跑过来掀赞助商和粉丝的桌子,没人敢干。
如足球篮球之类的传统体育项目,他们也不敢。
用资本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他们是要看盈利能力和可复制的能力。
从这两方面来说,faze哪样都不占。
所以在金融市场的失败,几乎就是定局。
……
各类博眼球的年终盘点一出来,倒是没有太出乎粉丝们的预料。
2017年最赚钱最成功的战队,faze.clan。
faze在下半年自ESL oNE科隆小组赛之后,已经打出了线下赛40连胜。
当然了,这是包括那些小组赛bo1战绩在内的。
即便是这样,也非常恐怖了。
比蛮荒时期Nip的87连胜,含金量要高多了。
2017年阵容最稳定的战队,faze.clan和Astralis。
这两个队伍都没有人员变更。
2017年度成绩最稳定的战队,Astralis。
那倒是没毛病。
他们几乎进入到了所有S级大赛的四强或者决赛,甚至都没有什么一轮游的现象。
就连faze,在上半年还有过一轮游呢。
Astralis在上半年拿了卡托维兹的冠军,也算是一个殿堂级大赛了。
这时候的卡托维兹和科隆,虽然都是殿堂级大赛,但是他们的奖金却非常寒碜。
冠军也就是十万美金左右。
跟ELEAGUE和震中杯那种动不动就几十万美金的奖励,完全没法比。
2017年最成功变阵,这些盘点文章里,都提到了G2。
法国梦之队的组建,确实是有一些收获的。
至少他们比2016年的情况好多了,拿个最佳变阵效果,这事儿倒是说得过去。
2017年进步最大的战队,都指向了Gambit。
从年初的二线中游队伍,一跃成为了major亚军,进步确实非常大。
其实要说进步大,曾经的巴西二哥Immortals,也不算小。
但是他们队都没了,被拆完了,那就没有什么盘点价值了。
队标又丑,贴纸卖不了几个糟钱儿,队伍里的选手名声又是一个比一个臭,真就没有什么可怀念的价值。
最令人期待战队,所有的媒体,都把票投给了NaVi。
这些主流电竞媒体,对于simple的喜爱程度,还是非常高的。
NaVi在2017年糟糕战绩的锅,simple并没有背多少。
在下半年呢,他们也在积极求变。
所以在2018年期待一手,还是应该的。
2017年最令人遗憾的队伍,是SK。
大家都认为他们相较于2016年的成绩,下滑过于严重。
队伍的阵容始终无法稳定下来。
主力攻击手更换了两次。
从fnx到felps,又到最后的boltz。
大家普遍认为,这种阵容的不确定性,就是他们在2017年失败的主要原因。
这不,到了圣诞节他们也不消停。
据巴西圈内的小道消息,SK队内又产生了一些矛盾。
队长fallen开始对tAco的能力产生了不满。
懂的都懂,巴西队伍里一旦从非正常渠道传出一些撕逼消息。
那么他们就是快要开撕了。
除了SK之外,最令人遗憾的队伍,还有Nip和fnatic。
相较于头两年的同期来说,他们的落差也是相当大。
Nip队员老龄化,状态下滑。fnatic原有的功勋阵容,竞争力严重不足。
现在的他们,能进入到大赛的场馆里,都是奢侈。
媒体给的评价,还是非常客观的。
跟Nip出现同样问题的,还有Vp。
上半年的Vp,还能经常进入到淘汰赛,甚至是决赛阶段。
下半年的Vp,变成了提款机,炮灰队。
2017年的cSGo圈子,很明显就是一个新老交替的分水岭。
Nip、fnatic、Vp、还有G2那群法国人,这些传统cSGo霸主,都在慢慢的退场。
他们也随着这一年的结束,逐渐脱离了人们的话题。
关于2018年的故事,他们肯定不再是重要角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