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那璀璨的阳光穿透层层如棉絮般的云朵,倾洒于垂拱殿之上,仿若给这座巍峨的宫殿轻柔地披上了一层闪耀着璀璨光芒的金纱。
在垂拱殿中,天子赵祯头顶着那犹如展翅高飞之鸟般的幞头,身着明艳夺目如艳阳般的明黄色圆领朝服,稳稳地端坐于那象征着无上权威的龙椅之上。
其下的文武百官则分于左右两侧整齐地伫立,百官们皆手持笏板,身姿笔直,宛如一棵棵挺拔的青松,静静等候着早朝的开启。
随着一记悠扬而又绵长,仿若能穿透人心的钟声悠悠响起,早朝便正式拉开了帷幕。
赵祯那威严如炬的目光缓缓地扫视着殿下的群臣,群臣们即刻恭恭敬敬地低下了头,仿佛被这目光压弯了脊梁。
“诸位臣工,今日早朝可有何事要启奏啊?”一时间,朝堂之上陷入了一片鸦雀无声之中,安静得仿佛能听见尘埃落地的声音。
紧接着,武将班部丛中缓缓走出了一位武将,只见他手持着那由象牙精心制成的笏板,微微躬身施了一礼后启奏道:“臣狄青有本启奏。”
赵祯定睛一看,原来是征讨西夏国的大将军狄青,他轻轻颔首,语气温和地说道:“狄卿,有何事要奏啊?但讲无妨!”
“臣恭请陛下圣听,近日以来,那西夏番邦时常心怀不轨,图谋着南下牧马,屡有寇边犯境的意向。为确保边境的安宁祥和,让百姓免受战火之苦,臣恳请陛下旨让臣统率兵马前往边境进行抵御,以此来守护我朝的万里江山社稷。”狄青的声音洪亮如钟,回荡在朝堂之上。
赵祯听后,微微皱眉,那眉头犹如两道紧蹙的山峰,沉思片刻后说道:“狄卿忠勇可嘉,朕甚是欣慰。只是这兵事重大,关乎国之根本,不可轻率决定。朕需与朝中大臣们商议一番再做定夺。”
狄青拱手道:“陛下圣明,臣静待陛下旨意。”随后,他步伐稳健地退回武将队列。
朝堂之上一时陷入了议论纷纷之中,大臣们各抒己见,有的认为应当立刻出兵,以彰显国威,让那西夏番邦不敢轻易来犯;有的则认为需谨慎行事,以防中了西夏的阴谋诡计。
赵祯目光如电,扫视群臣,抬手示意安静,然后说道:“朕深知边境百姓之苦,然出兵之事关乎国家安危,不可不慎。着兵部速速详查边境军情,再做定夺。”
群臣齐声应道:“陛下圣裁。”
跟着,文官队列之中又走出了一位官员,只见他头上戴着展翅般的幞头,身着那紫色的圆领公服,手持着笏板缓缓行至御阶之前,而后躬身启奏道:“臣翰林学士欧阳修恭请陛下圣听,眼下山殿试将近,为确保此次殿试的公平公正,臣恳请陛下亲自出题。”
赵祯微微点头,说道:“欧阳学士所言甚是有理,朕当亲自出题。”说罢,他略作思索,那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而后开口道:“朕以为,当以‘治国之道,以民为本’为题,让学子们畅抒己见,朕要看看他们心中的治国方略。”
随后,赵祯提起御笔,那笔犹如一条灵动的蛟龙,在洁白的纸张上肆意挥毫,写下了“治国之道,以民为本”这八个大字。紧接着他转过头来,望向身边的内侍总管陈琳说道:“亚父,殿试的题目已然拟定,就烦请亚父将这道试题转交给礼部,让他们尽快发放到各州府去吧。”
欧阳修听后,拱手道:“陛下圣明,此题甚好,必能使诸多贤能之士一展才华,为我朝选拔出真正心怀天下、可安邦定国之人。”
陈琳恭敬地接过试题,应声道:“臣遵旨。”随后便快步离去安排此事。
赵祯看着陈琳远去的背影,微微叹了口气,那叹气声中似乎包含着对国家未来的期许与担忧,而后对群臣说道:“朕望此次会试能为我朝选拔出真正可堪大用之才,诸位臣工也当尽心尽力,协助礼部办好此次殿试。”
群臣齐声应道:“陛下放心,臣等必当全力以赴。”
“臣开封府尹包拯,有本要启奏。”只见包拯从队列中走出,步伐沉稳有力,行至御阶之前,躬身行礼后奏道。
赵祯抬眸看向包拯,说道:“包卿,你有何事要启奏呀?”赵祯向来知晓包拯若没有重大之事是不会轻易开口的,故而如此问道。
“启奏陛下,此次参与殿试的学子当中,有一人姓包名勉,乃是臣的侄儿。为确保殿试能够公平公正地进行,臣恳请辞去殿试监考官员这一职务,还望陛下能够体察臣的这片赤诚之心。”包拯奏完之后并未起身,而是静静地等待着赵祯给予答复,那身姿仿佛一座坚定不移的山峰。
赵祯听后,微微动容,说道:“包卿公正廉明之心,朕已知晓。朕准你所奏,殿试监考官员另选他人便是。”
赵祯的话音方才落下,便只见另一位官员跨步出班,启奏道:“启奏陛下,殿试这件事头绪繁多、极为繁杂。包大人向来都是公忠体国,且铁面无私。臣坚信以包大人的品性,决然不会做出徇私舞弊这样的行径。监考官这一职位,非包大人莫属啊,还望陛下明察。”
众人纷纷扭转过头去,看到说话之人头上戴着璀璨夺目的紫金冠,身上穿着极为华丽的月白色圆领朝服,腰间束着一条温润莹润的碧玉腰带,手中紧紧握着一根闪耀着光芒的黄金锏。乃是八大王赵元俨,一个个皆点头表示赞同。
赵祯微微一怔,而后陷入了沉思之中。过了片刻,他缓缓说道:“皇叔所言也不无道理,包卿之品性朕自是深信不疑。”
包拯连忙再次出列,拱手道:“陛下,八大王抬爱,臣感激不尽。但臣侄儿参加殿试,臣实难心安,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赵祯看着包拯和赵元俨,脸上露出为难之色,说道:“此事朕还需再斟酌一番。”
赵元俨却是向前迈进一步,说道:“包大人切莫推辞了,倘若你不担任监考官,反倒会让人觉得这里面存在着什么蹊跷之处。你只需公正地进行监考便好,一切都有陛下和本王给你撑腰,朝中若是有谁不服,本王那御赐的金锏绝不会心慈手软。”赵元俨说罢,目光凌厉地扫过群臣。
包拯坚定地说道:“陛下,殿试之事关乎国家人才选拔,一丝一毫的偏颇都可能影响到朝廷的公正和学子的前程。”
赵元俨也接着说道:“包大人一心为公,陛下应当成全。”
就在这时,一旁的范仲淹启口说道:“陛下,臣认为包大人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然而八大王所说的话也确实在理。或许可以让包大人来担任监考官,与此同时派遣几名官员在旁进行监督,以此来确保不会出现任何差池。”
赵祯点了点头,说道:“范卿此计甚妙。包卿,就依此办理,你可有异议?”
包拯拱手道:“陛下圣明,臣定当不辱使命。”
赵元俨笑道:“如此甚好,相信包大人定能办好此事。”
随后,又有大臣上奏其他事务,早朝就在一片议论声中继续进行着。
下朝后,在庄严肃穆的宫门外,阳光如瀑布般洒落,照得地面一片明亮如镜。高大的宫墙矗立两旁,宛如沉默的卫士,给人一种威严不可侵犯之感。包拯、欧阳修、范仲淹、晏殊与赵元俨不期而遇。
包拯首先微微抱拳,他的脸上带着真切的感激之色,目光诚挚而明亮,真诚地说道:“多谢八大王今日为包拯说话。”
赵元俨则轻轻摆了摆手,他神色郑重,目光中透着一丝威严与睿智者的深沉,缓声道:“包大人一心为了朝廷,本王自然要支持。只是这监考官的职责重大,你可要小心谨慎啊。”说话间,他的眉头微微皱起,似乎有些担忧,那紧蹙的眉宇间满是对包拯的关切与对监考之事的重视。
包拯挺直了身子,表情无比郑重,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犹如寒夜中的火炬,沉声道:“请八大王放心,包拯定当尽心尽力,绝不会有半分懈怠。”
这时,欧阳修走上前来,他的脸上带着一抹温和的笑意,眼神中透着对包拯的敬重,说道:“希仁兄一向公正廉明,有希仁兄监考,在下这个主考官也会轻松许多。”
范仲淹也点头附和道:“不错,希仁兄的品行有目共睹,相信定能不负众望。”他的表情严肃而认真,目光中满是对包拯的信任。
晏殊则捋了捋胡须,微笑着看向包拯,说道:“希仁兄,此次可要辛苦你了。”他的眼神中满是鼓励与期许。
包拯一一向众人拱手致谢,神色愈发坚定,仿佛下定了决心要将这监考官的职责圆满完成。众人在宫门外交谈了一会儿,便各自离去,阳光洒在他们的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仿佛也在见证着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