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
在李永芳离去之后,刚刚还痛哭流涕的范永斗像是做出了某种决断一般,顿时恢复了往日镇定自若的模样,并朝着外间招呼了一声。
与此同时,脸上残存着些许惊恐之色的范三拔也是挣扎着起身,似乎不愿被外人瞧见自己的狼狈模样。
\"老爷。\"
不多时的功夫,房门重新被人推开,一名瞧上去已是有些上了年纪的中年人小心翼翼的迈入房中,朝着眼前的范永斗躬身行礼,其余光则是不断打量着周遭的狼藉。
来人正是前些时日见势不妙,打点细软于\"山西会馆\"返回张家口堡的范府管家。
尽管早就知晓自家与塞外蒙古乃至于辽东建奴有染,但老管家也没有料到,范永斗与辽镇建奴的牵扯竟然如此之深。
李永芳虽是明廷通缉的\"汉奸\",但在辽东可是\"大金驸马\",女真大汗努尔哈赤的\"孙女婿\",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更别提府中前院还有数十名桀骜不驯的建奴鞑子。
\"速速派人将城中其余东家尽数请回府中,就说我有生死存亡的大事,要与他们一同商议。\"望着北京城所在的方向,范永斗一脸坚决的吩咐道。
国朝初年,随着朝廷边军迁徙至张家口堡并以经商为生的商贾不知凡几,但在两百余年的传承中,仅有八个家族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并且得以经久不衰。
时至如今,张家口堡乃至于宣府镇的百姓们,都习惯将这八个家族称之为\"八大晋商\",其中为首者便是与建奴牵扯最甚的范家。
\"我这就去。\"面对着脸色隐晦不定的范永斗,老管家不敢有半点迟疑,赶忙朝着外间而去,只留下范永斗父子望着北京城的方向,面面相觑。
...
...
老管家的动作很快,不过是两炷香的功夫,范府的庭院中便是响起了一阵凌乱的脚步声,并朝着后院的书房而来。
\"范兄,可是大汗有新的指示?\"
迫不及待的推开书房大门之后,便有人朝着坐于案牍后的范永斗嚷嚷道,脸上的表情很是急切。
早在大同城的旅蒙商人被勒令禁止出城的时候,他们这些嗅觉灵敏的\"晋商\"便察觉到了些许端倪,故而杜撰出\"蒙古蠢蠢欲动\"的假消息。
除此之外,在他们的默许下,张家口堡乃至于宣府镇的粮价也呈现了上涨的趋势。
按照往常的经验来看,他们稍微在边镇搞出点动静,中枢便会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
但他们谁也没有料到,自幼被养育深宫中的小皇帝居然一反常态,对边镇的\"异样\"视而不见,并且还起复了前任宣大总督崔景荣。
这一连串的\"反常\",令他们这些自诩手眼通天的晋商们,都有些不知所措。
\"都闭嘴!\"听得耳畔旁此起彼伏的呼喝声,一直沉默不语的范永斗突然翻脸,咄咄逼人的训斥道:\"尔等慌什么?!\"
\"这张家口堡早就不姓朱了,你们怕什么?!\"兴许是不满眼前\"盟友\"的自乱阵脚,范永斗的情绪显得极为激动,脖颈处青筋暴露,与往常淡然自若的模样截然不同。
话音未落,书房中的豪商们气势便是一滞,旋即便在范永斗的怒视下各自落座,脸上的表情不一而足。
顷刻间,刚刚还喧嚣嘈杂的书房便是鸦雀无声,只剩下众人粗重的呼吸声在悠悠回荡。
经由范永斗的提醒,他们方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这张家口堡在他们父祖数辈人的努力下,早就不姓\"朱\"了。
他们这些人,才是脚下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
\"料想诸位刚刚进府的时候,也在前院瞧见了那些女真鞑子,\"眼见得众人的情绪已然得到控制,范永斗便是舒缓了语气,缓缓开口。
对此,书房中的豪商们皆是默默颔首,并没有太多反应。
毕竟眼前的范永斗早在女真建奴未曾于辽东崛起之前,便主动送上了橄榄枝,与女真建奴的关系远比他们密切。
每当辽镇来人,必会宿在范永斗府上,以示亲近。
\"明人不说二话,驸马爷刚刚找过我了。\"在场豪商的根基皆是在张家口堡,故而范永斗也没有多卖关子,索性直截了当的说道:\"驸马爷担忧我等步了恭顺侯吴汝胤等人的后尘,要我等随他回辽东...\"
\"那怎么行?!\"未等范永斗将话说完,便有人拍案而起,声音尖锐的嘶吼道:\"我等祖祖辈辈世代居住于此,若是去了辽东,岂不是无根浮萍?!\"
\"说的不错,辽镇万万去不得。\"
\"范兄切不可分不清轻重呐。\"
只片刻的功夫,幽静的书房中便是响起了各式各样的咆哮声,往日喜怒不形于色的富绅豪商们好似闹市的泼妇一般,愤怒的嘶吼着。
见状,一直在留心观察众人反应的范永斗便是轻轻颔首,眼眸深处涌现了一抹转瞬即逝的释然。
\"我也是这么想的..\"轻轻摆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早已想好对策的范永斗便是自顾自的低喃着:\"我等在张家口堡乃至于宣府镇错综复杂的关系,方才是我等的存身立命根本。\"
\"若是抛家舍业的去了辽东,我等便没有了半点价值。\"沉沦商海数十年,范永斗对于自身存在的价值,有着十分清楚的认知。
\"如今朝廷咄咄逼人,我等若不想抄家灭族,别只能奋起反抗,谁也指望不上!\"眼见得书房内众人情绪调动的差不多了,范永斗便是冷冷一笑,语气阴森的呼喝着。
\"不错,崔景荣那老匹夫重回宣大,日后必然对我等不利。\"
\"如今这个关头,谁也指望不上,我等只能自救!\"
在场的富绅豪商们能够将生意做到草原乃至于辽镇,其心性自然远非常人可比,不过是几个呼吸的功夫,便判断出了自身面临的境遇,并做出了最后的决断。
与国朝初年相比,商人的地位及权势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他们这些人手中可谓是掌握着张家口堡乃至于宣府镇的\"经济命脉\"。
呼喝过后,状若疯癫的富绅豪商们便是各自安静下来,目光炯炯的望向北京城所在的方向,眼眸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这一次,便要让紫禁城的小皇帝知晓,这宣府镇究竟还姓不姓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