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之间,贼人们你推我搡。生害怕银子到了别人的口袋里,瞬间阵型就乱了大半。
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竺敬发现柴进一行人,竟不见了去处。心中不知怎么的,咯噔了一声。还没等他往四处瞅瞅,就听见一声大喝,从林子里传了出来。
“听我号令,放箭!放箭!……”
“嗖嗖…嗖嗖嗖……”
林子里的官军早就做好了准备,只等着这一声号令。
但见300架神臂弓,齐齐朝着贼人射了过去。霎时间,弓弦嗡嗡作响。一支支神臂弩,直往贼人胸口射来。
“啊……啊……啊…………”
这大宋朝廷的利器神臂弓,贼人们岂能抵挡得住?哀嚎声与惨叫声不绝于耳,就连竺敬,董澄他们也不得不下马,避其锋芒。
神臂弓非弓而乃弩也。据《宋史》所载,神臂弓由西夏人李宏所创,经太监张若水传入宋廷。
宋神宗令人试射,于 240 步外,可射入榆木半箭之深。神宗皇帝赞曰:“此乃利器也!”
遂即下令仿制,以装备军队。宋之军器监于原型上再作改进,弓身约长一百厘米,宽一百四十厘米,弦长六十厘米左右,有效射程三百米,最远射程可达惊人的五百二十米左右,远超寻常之弩,实乃技术性兵器也。
自是,神臂弓为宋军最精良之单兵弓弩。谓之宋代“战争之王”,亦不为过。神臂弩亦为当时世界先进之武器。
神臂弓先进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制作工艺繁复,制作材料讲究,神臂弩制作流程冗长,若被拆开,非专业技术人员难以组装。
此外,还有极其精巧的机关:齿轮,而正是此核心部件,才将生物能发挥到极致。
《宋史》记载,神臂弓原型“以檿为身,檀为弰(shāo),铁为子枪头,铜为马面牙发,麻绳扎丝为弦。
弓之身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用檿木(山桑)做弩臂,檀木做弓身,弓弦是麻绳和蚕丝搓在一起的。
据《宋会要辑稿》所载,神臂弓的发明者李宏乃一介平民。而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则言,熙宁年间,有一党项酋长名曰李定,进献了一种“偏架弩”。
其使用方法与战国时期的踏弩相似,以脚踩踏如马镫之部位,双手拉弓,可于三百步内射穿铁甲。宋朝仿制此弩后,命名为“神臂弓”,实乃“最利器也”。
宋朝的军事装备很先进,用沈括的话说,“击刺驰射,皆尽夷夏之术,器仗铠胄,极今古之工巧。”
神臂弓是其中佼佼者,射程远,杀伤力大,比同等威力的弩要轻便,一经问世就成为宋军的新宠。
于宋朝时期,宋军屡屡面临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事。自北宋起,燕云十六州便已沦陷,宋朝丧失了北方的产马地,难以组建成大规模的骑兵部队,只得以步兵为主力,借此克制骑兵。
此外,宋朝始终秉持防御性的战略方针,这就必须要有制衡骑兵的武器。
于是,神臂弩应运而生,登上历史舞台,并在仙人关一役中崭露头角,使金军伤亡惨重。
其后,由韩世忠改良的克敌弓与神臂弓一同肩负起保卫宋朝疆土的重任,只因神臂弓对宋朝太过重要,被列为重要军事机密。
在外征战时所携带的神臂弓绝不能遗留给敌人,若被包围也必须将神臂弓毁掉,而神臂弓一旦被拆解,其效用便会尽失,且若非专业人员亦无法组装。
到了后期,南宋灭亡,人才流失。神臂弓的制造也就得到了失传。
元朝一直很恐惧这种利器,在其统治的时期没有重视和发展,相反的是限制
之后的元末明初时期,火器取得了巨大发展。神臂弓技术进一步流失,这种惊世武器也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贼人们骑着战马,身上又未披甲胄。在这林子里面,行动十分不便,直接成了活靶子。而两边无差别的进去轮射,让他们无处可藏。
此刻贼人们这边是打又打不过,逃也逃不了。眼看着周围一个个同伴相继倒下,不少人都没了抵抗的心思。
孙安眼见时机成熟,若是再这样下去。俗话说的好,兔子急了还咬人。
何况,他也没有抱着将对方全歼的想法。此时正是贼人们士气低落的时候,此刻再不出去,还等何时?
当下,从背后拔出镔铁剑,大喝一声。
“都给我上!”
率先便冲了出去,周围的官军们士气正是高涨的时候。
齐哇哇的乱吼一声,也抽出身旁的武器。紧跟孙安身后。冲了出去。
“杀,杀,杀……”
“直娘贼!!!老子正愁没有法子引他们出,现在出来了,正好。竺老弟,我上前先去杀他一两个朝廷将官,灭灭他们的气焰。你就组织弟兄们,突围出去。”
董澄气的哇哇大叫。刚刚要不是竺敬拉着他,他早想冲出去与敌人决一死战了。
被压着打了这么长时间,他这心里早气的火冒三丈了。
朝着竺敬说了两句,也不等他答话。提着他那30斤重的泼风大刀,就往官军那边冲了过去。
“他奶奶的,都来,都来,老子怕你们不成。哈哈哈……痛快,痛快。”
孙安刚解决了几个小喽啰,就听见不远处,一阵爽朗的大笑声。
瞥眼一瞧,见董澄挥舞着自己的泼风大刀,正杀的兴奋。不过短短十几来个呼吸间,又有四五名官军,成了他刀下亡魂。
孙安看他打扮,不用多想,就猜到了他的身份。这次,除了这2000骑兵之外。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任务,那便是活捉董澄和竺敬。现在见了董澄,哪还能叫他猖狂?提着自己两把镔铁双剑,就朝着董澄那边扑去了。
董澄在这边杀的正痛快,冷不丁听见耳边,传来一阵冷风。
下意识就把额头往后缩了缩,这一缩,正好救了他一命。但见镇铁剑顺着他的脸颊划过,削下了他耳旁一撮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