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定与孙策结盟共同讨伐袁术后,李云飞迅速展开了一系列周密的部署。他深知这场战役的重要性,关乎着自己未来在这乱世之中的地位与命运。
首先,李云飞将冯翊郡、扶风郡以及长安一带这至关重要的区域治理重任交到了李儒手中。李儒此人,智谋超群,心思缜密,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定能稳定后方,确保根基不动摇。为了进一步巩固后方的防御,李云飞特意留下了牵招协助李儒。牵招勇猛善战,且极具军事谋略,有他在,后方的安全便多了一份坚实的保障。李云飞相信,在李儒的智谋与牵招的勇猛相互配合下,这一片区域定能稳如泰山。
接着,李云飞把目光投向了弘农郡和潼关这一战略要地。他安排徐晃留守弘农郡并驻守潼关。徐晃为人沉稳大气,军事才能卓越非凡。他的冷静与果断,在战场上常常能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潼关作为重要的关隘,乃是兵家必争之地。有徐晃在此镇守,定能抵挡住来自各方的威胁。同时,李云飞又将杨奉调到弘农郡,让他为徐晃打下手。杨奉虽在过去有过反复不定的行为,但如今已归降李云飞。他麾下的兵力也不可小觑,可为徐晃提供有力的支持。在这关键的时刻,他们必须齐心协力,共同守护这片土地。
而原本由杨奉驻守的虎牢关位置,则交给了牵招。虎牢关,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牵招能力出众,无论是军事指挥还是战场应变,都有着卓越的表现。他镇守虎牢关,无疑是给李云飞的大军增添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安排好后方事宜后,李云飞决定亲自率领大军出征。他精心挑选了甘宁、典韦、潘凤、高览、张合、陈到等猛将。甘宁,勇猛无畏,在水上作战更是如鱼得水;典韦,力大无穷,忠诚护主,是战场上的无敌猛将;潘凤,虽曾有过争议,但实力不容小觑;高览、张合,皆是能征善战之将,军事谋略出众;陈到率领着白耳兵,这支精锐部队战斗力非凡。众人在李云飞的带领下,一路向虎牢关赶去,准备讨伐袁术。他们的步伐坚定有力,眼神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
与此同时,李云飞还写了一封密信,交给了荀攸。荀攸足智多谋,在朝中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他深知荀攸的智慧和忠诚,相信他一定能完成这个重要的任务。李云飞希望荀攸能上表天子,斥责袁术大逆不道。在这乱世之中,天子的名义仍然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只有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才能赢得更多人的支持。
在洛阳早朝之时,荀攸按照李云飞的嘱托,将袁术称帝之事上报给了汉献帝刘协。刘协虽身处困境,但也明白袁术称帝乃是大逆不道之举。他没有过多挣扎,立即下旨斥责袁术大逆不道。这份旨意,如同一声惊雷,在天下间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这下,李云飞可就出师有名了。他以天子之命,讨伐逆贼袁术,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李云飞毫不犹豫,直接选择兵出虎牢。虎牢关,这座古老而雄伟的关隘,见证了无数的战争与历史变迁。此时,李云飞站在关上,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仿佛能穿透这茫茫的乱世。
甘宁、典韦等将领站在李云飞身后,个个摩拳擦掌,渴望在战场上一展身手。他们深知,此次战斗将是一场艰苦的战役,但他们毫不畏惧,因为他们相信,在李云飞的带领下,他们一定能够取得胜利。他们的身上散发着强烈的斗志,仿佛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烈火。
随着李云飞的一声令下,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他们向着袁术的地盘前进,一路上旌旗飘扬,士气高昂。士兵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国家的忠诚。
在这漫长的征程中,李云飞不断地思考着战略战术。他深知袁术的实力不可小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他与将领们商议着作战计划,分析着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他们制定了详细的战略部署,力求在战场上占据主动。
沿途的百姓们看到李云飞的大军,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他们渴望着和平与安宁,希望李云飞能够打败袁术,结束这乱世的纷争。李云飞感受到了百姓们的期望,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一定要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经过数日的行军,李云飞的大军逐渐接近了袁术的地盘。此时,气氛变得更加紧张起来。他们知道,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来临。李云飞再次召集将领们,进行最后的战前部署。他强调了各部队之间的配合与协作,要求大家务必保持高度的警惕。
在这个三国乱世之中,李云飞和他的将士们将用他们的勇气和智慧,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他们将为了正义与和平,为了国家的繁荣与稳定,奋勇拼搏,不畏强敌。他们的故事,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