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智伯大军压境,他选择回到易守难攻的晋阳,打持久战。因为战场在晋阳,所以这场战争又被称为“晋阳之战”。
凭着先进的守城器械以及弓箭,赵襄子死守了两年,双方兵马相持不下。就在这时,智伯想出了一个攻克晋阳的办法。
他下令把晋阳城东北边的晋水引到城下,淹没晋阳。然而,哪怕河水泛滥,百姓不得不跑到屋顶上避难,赵襄子也没举起白旗。
就在智伯占据上风,晋阳城即将被攻破的时候,智伯却一句话自毁长城。公元前453年,他在和韩、赵两家大夫查看水势时脱口而出:“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
大意就是“我今天才知道水也能灭掉一个国家”。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听到这句话后,桓子(韩康子)和康子(魏桓子)心里打鼓。
《资治通鉴》记载,魏桓子用手肘碰了一下韩康子,韩康子也用脚回踩了一下魏桓子。他们两人都明白,晋水可以倒灌晋阳城,那汾水也可以倒灌魏都安邑,漳水也可以淹没韩都平阳。
智伯的一句话让韩、魏两国大夫心里打鼓,于是在赵襄子派人来策反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地改换门庭,站在了赵氏的一边。
拉拢好盟友后,赵襄子就派人趁夜改变水流方向,让原本流向晋阳城的水倒灌,淹没智伯军营。
突如其来的大水打的就是措手不及,智伯半夜醒来正令人处理。韩、赵、魏三家的士兵突然驾船冲杀而来,致使智伯兵马死伤无数,就连智伯瑶也葬身于这场战争中。
为永绝后患,晋阳之战后,韩、赵、魏三家联手攻打智伯的封邑,智氏覆灭,他们的土地也被三家吞噬殆尽。
公元前434年,晋国君主晋哀公继位后,韩、赵、魏三家大夫又一次看到了机会,他们趁机瓜分了晋国剩余的土地,只给继任的晋幽公留下了绛和曲沃两城,晋国至此名存实亡。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大夫为诸侯。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又废掉了晋国最后一位君主晋静公,将晋国剩余土地瓜分殆尽。自此,晋国彻底宣告灭亡。
有人说,三家分晋的直接受害者虽然是晋国,但实际上他们损毁的却是周朝的根基,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一方面,晋国的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它东迁至齐国,西挡住秦国,截断了他们出函谷关、染指中原的道路,南防荆楚,北距戎狄,为周朝挡住了大部分威胁。
如果晋国不亡,周朝可能没那么快走向覆灭。另一方面,周天子分封韩、赵、魏三家大夫为诸侯,无疑是破坏了周朝的礼法制度。
这次分封告诉了世人,臣子架空国君、瓜分诸侯国是被允许的。那诸侯国架空天子、覆灭周朝,晋国的覆灭打开了诸侯争霸的新开关,随着韩、赵、魏三国登上争霸赛场,战国的故事也拉开了序幕。
【一张图看懂秦朝的历史#历史#小知识#秦朝#嬴政】
秦朝国祚短短14年,占中国历史不到1%,但它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从为周王室养马到成为边陲小国,再到横扫六国,推翻周朝统治,天下将近700年的时间里,行人奋六世之余烈,然而公元前221年一统天下后,秦朝却只延续了14年,就迎来了二世而亡的宿命。
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公元前897年至公元前207年之间大秦的兴衰之路。
公元前897年,西周第8位君主周孝王姬辟方登上了天子之位,当时的周朝正处于犬戎的威胁之下。
为制衡犬戎,周孝王决定优化战略装备,他找来了专业的人才非子,让他负责养马。公元前896年,非子养马有功,被封在了秦地,自此秦国建立。非子也成了秦国第一位封君秦非子。
公元前828年,周宣王继位,他任命秦非子的孙子秦仲为大夫,让他前去讨伐西戎。在讨伐西戎的过程中,秦仲战败身死。
他死后,他的长子继位,是为秦庄公。父亲虽然死了,但讨伐西戎的必做任务却不能荒废。公元前821年,在周宣王的支持下,秦庄公成功击败了西戎,还从西戎手中抢回了犬丘这块土地。
心腹大患被解决了,周宣王喜不自胜,他直接把犬丘赐给了秦庄公,还封秦庄公为西垂大夫。经过上百年的艰苦经营,秦人终于在汧水地区扎根,积攒下了一定的实力。
公元前771年,他们迎来了更上一层楼的机会。这一年犬戎攻打西周,西周最后一位天子周幽王身故,西周也宣告灭亡。
为抗击犬戎,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召集诸侯,秦襄公接到号令后,立刻率兵支援。他和赶来勤王的诸侯们共同击退了犬戎。
随后,周平王正式册封秦襄公为诸侯,还把岐山以西的土地赐给了秦国,与此同时,周平王还许诺如果秦国能击败犬戎,夺回周朝被侵占的土地,那这些土地就归秦国所有。
凭借周平王的许诺,秦国开始在边境稳扎稳打,兢兢业业地和犬戎抢地盘。经过了数代秦军的努力,他们终于荡平戎狄,击败归戎部,征服彭戏戎,把秦国的版图推进到了关中地区的中端。
公元前660年,秦穆公继位,此时的东周已经衰落,各个诸侯国不再受周天子的管控,纷纷走上了争霸之路,秦国也是其中之一。
萌生了争霸想法后,秦穆公不愿再止步于西陲,他想要东进染指中原,不过当时晋国刚好挡在秦国的东方,秦要东进就必须突破他们的封锁。
公元前628年,郑文公和晋文公都病逝了,秦穆公认为这是偷袭郑国的天赐良机。他派兵东出崤山行军,没想到秦军的踪迹还是被郑国商人弦高发现。
弦高一边派人通知郑国,一边假称自己是郑国的使者前来犒赏秦军。
秦军将领见此知道偷袭的计划已经败露,郑国也有所防备,只能退兵回国。没想到回国途中秦军又在崤山地区中了晋军的埋伏,崤之战中秦军全军覆没,连主帅都被晋国俘虏了。
崤之战失利后,不甘心的秦穆公又先后发动了彭衙之战、王官之战,但在这两场战役中,秦军依旧没讨到什么便宜。至此,秦穆公只能放弃东进,转而打起了西戎的主意。
转变战略后,一个人才引起了秦穆公的注意,他名叫由余,此人不但谋无遗策,还跑遍了西戎的每一个地方,对西戎了如指掌。
秦穆公略施反间计,挖了戎王的墙角,把由余敲到自己的手下做官。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采用由余的计策攻打西戎,直接拿下了12个戎国,至此秦国疆域扩大了千里,秦穆公称霸西戎,就连周天子都派使臣向秦穆公祝贺。
实现报复后,秦穆公很快就撒手人寰了,接下来的几任秦君都奉行联楚攻晋的政策,直到公元前573年景公即位,在晋悼公的治理下,晋国扶摇直上,一日千里,秦国也没了和晋国分庭抗礼的实力。公元前546年,晋楚弭兵之会后,秦国也转变,与晋国重修旧好。
公元前506年,楚国都城被吴国攻破,眼看要失去一个盟友,秦国派兵援救楚国,还帮他们击退了吴国,楚国这才免于灭国。
公元前453年,晋国也出现了危机,韩、赵、魏三家大夫架空了晋国国君,自己掌握了权柄,他们虽无诸侯之名,却已经有了诸侯之实。
公元前422年,卫国逐渐走向强大,随后他们又拜吴起为将,让吴起攻下了秦国河西地区。
公元前389年,为夺回河西,秦国发兵50万,与魏国决一死战,史称阴晋之战,没想到这场战争中吴起仅率5万魏军就打了秦军落花流水,这让秦国沦为笑柄的同时,也让他们萌生了富国强兵的想法。
公元前356年,秦国任用商鞅开始变法,他们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开始推行军功爵制,上阵杀敌,立下军功就能受封爵位,这让秦国的战斗力一再提高。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居三国,后来又大败义渠,蚕食三晋,席卷荆楚,成为不可小觑的强国。秦国的强大也给了秦武王挑战天子权威的底气。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前去洛阳朝见周天子,在见到周王室的九鼎之后,秦武王起了举鼎的心思,然而他高估了自己,在举鼎的过程中折断了腿骨,年纪轻轻就气绝身亡。
国不可一日无君,秦武王身故后,秦国的大臣们拥立芈八子的儿子,齐武王的异母弟弟嬴稷登上王位,是为秦昭襄王,芈八子也一跃成了秦国太后,随后芈太后与义渠王私通生下了两个儿子。
但也是她诱杀义渠王,给秦国攻灭义渠提供时机。
公元前272年,义渠被秦所灭,但秦王犹不满足,他又任命白起为将在长平之战中大败赵军,坑杀了赵军40万降卒,至此六国的实力已难以和秦国匹敌。
公元前247年,嬴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他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
天下一统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的功绩超越了三皇五帝,于是就在三皇和五帝中各取了一个字,称为“皇帝”。
而嬴政本人也成了秦始皇。为方便治理,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此外,他还下令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度量衡。
做完这些后,秦始皇又开始升级作战装备,修长城。修建长城虽然有利于防范匈奴,但却劳民伤财,这让百姓们苦不堪言。
除长城之外,秦国的百姓还要修建驰道、阿房宫、秦始皇陵,服兵役,这些都加重了百姓们的负担,为秦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项羽紧随其后。
因国内起义频繁,二世开始对赵高表现出不满,两年后赵高为保住权柄先下手为强,杀死了秦二世,扶持子婴上位,然而子婴上位后马上就除掉了国之蛀虫赵高,但此时秦朝的江山已经风雨飘摇了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攻入咸阳,子婴投降被项羽所杀,秦朝彻底宣告灭亡,从秦非子养马受封。
秦始皇统一六国,秦国结束了春秋战国500多年的混战,然而短短14年时间,却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朝就宣告复命。
青史翻过新的一页,而属于秦朝的辉煌却流传万世。
【一口气看懂西晋#历史#晋朝#西晋#小知识】
结束三国统一天下,这个王朝立下了盖世之功,但最终却被外敌血洗,这个王朝功过参半,它就是西晋。
顶配开局却在五十二年之内迅速崩塌,西晋王朝到底经历了什么?今天咱们就一起看看公元266年到公元317年之间西晋的故事。
三国是一个枭雄和野心家的战场,而这片战场上最能忍的野心家当属司马懿。公元249年2月,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把曹魏的军政大权抢到了自己手里。
不过他虽然成功夺权,却也没能登上皇位,原因很简单,他的生命所剩无几了。公元251年,司马懿离开了人世,他的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继续为皇位奋斗。
古往今来,想要把皇帝踹下去自己当权掌政,就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要么是皇室宗亲,本就有资格继承皇位。
要么立下不世之功,比如一统天下,这样就有资格让皇帝自愿禅让。司马家显然不是宗亲,他们只能走第二条路——立下不世之功。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兵灭掉了蜀国。曹魏皇帝曹奂也准备好了禅让,只不过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司马昭因病离世了。他的儿子司马炎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公元266年,曹魏皇帝曹奂禅让给司马炎,曹魏灭亡,西晋正式拉开了序幕,司马炎也摇身一变成了晋武帝。
按理说司马炎不该那么快登上皇位的,毕竟父亲刚死,他也才走到台前,要人脉没人脉,要资源没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