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乔红珍一家,已经傍晚了,林凤玲觉得有些饿了,拿出树声婶子给的窝头咸菜准备熥熥。
孩子们都在院子里,看这也稀罕,看那也稀罕。
可儿嘱咐两个小的:“这些只管看,莫要摸,”又指着水井道:“水井边不准去。”
换弟和大宝连连点头,换弟小声对大宝说:“记着娘和三姐的话,不然,咱们就没有地方住了。”
大宝紧张的大眼睛一眨不眨,点头如同小鸡啄米。
高歌实在是喜欢这姐弟几个。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小年纪如此懂事、友爱,高歌不禁庆幸自己来到这个家。
你们会有自己的大房子、大院子的!高歌在心里对她们说。
其实两位老人早就注意到林凤玲没有带米面来,她们又暗自替林凤玲伤感了一番。
曲二娘拿帕子擦擦眼角,说道:“做饭时我多做一些就是了。”
“小唐再来记得告诉他多送些米面。”曲大娘怕自己到时候忘记了,让曲二娘想着点儿。
曲二娘应着,说道:“我这就去做饭。”
曲大娘拿起篮子去菜园摘菜。
高歌忙接过篮子笑道:“奶奶,您要摘什么菜?我帮您摘。”
曲大娘诧异地停住了脚步。乡下人说话都是“俺,啥,咋啦······”但是这个娃娃说话和皇城人一样。
这也是林凤玲觉得高歌醒来后不一样的原因。
高歌也觉得曲家老奶奶虽然容颜苍老,与一般村妇无异,但是举止间自有一种不同寻常村妇的气质,这种气质并不是从语言上表现出来的,而是一种无意间的自然流露。
曲大娘语气温柔,“今儿啊咱们在一处吃饭,每样菜都摘些。”
“好!”高歌从善如流的应道。
可儿也来帮忙。菜园中蔬菜的种类齐全,是那个时空有的蔬菜这里都有,因为只有两个人吃,所以种植的数量并不多。
一圈摘下来,园子里的菜所剩无几了。
曲二娘用背篓提了木柴来,再去西屋隔壁的储物间拿东西,特意走到林凤玲门前说道:“宝他娘,晚饭咱们在一起吃。”
林凤玲急忙出屋,“二娘,俺这有窝头,熥熥就行。”
曲二娘笑道:“不吃窝头,咱们做点好吃的庆祝庆祝。”
“二娘,不用了。”林凤玲推辞,哪里好意思吃两个老太太的饭。
“你这娃,难不成是嫌弃我们姐儿俩?”曲二娘嗔怪的道。
林凤玲感动的眼里闪着泪花,两位老人知道自己没有吃的,变着法的让娘儿几个吃饭,如此善良的老人,以后在这住一日,她就一日把她们当成自己亲娘来孝敬。
只是,她是不能在这长住的。
“俺来烧火。”林凤玲哽咽着道。
“你看看,你一来,老婆子都不用烧火了。”曲二娘不想林凤玲过于伤感,笑着打趣。
曲二娘从储物间拿了五花腊肉、鸡蛋。
可儿将肉洗干净。边洗边纳闷得很,这么些菜还有肉、鸡蛋,歌儿咋一点也不吃惊呢?
她本以为多儿见了这些东西会跟她一样惊掉下巴,却不想多儿竟淡定到一声不出,连个讶异的眼神都没有。
高歌负责洗菜,她没用水缸里的水,特意打的井水,虽然水缸的水也是从井里打的,但是她就想感受一下井水的清凉。
她喜欢山里人家,偶尔去旅行,那纯净的空气、甘甜的山泉让她回味无穷。只可惜那些不属于她。
如今置身小山村,仿佛一切都是为了弥补她的遗憾而来。
可儿说:“俺来切菜。”
曲二娘忙道:“不成不成,小娃娃家家的,别切了手。”
林凤玲笑道:“她在家没少干,您就让她切吧。”
“不行不行,”曲二娘爱怜的转向可儿,“在奶奶家,不用你!你只管带着弟弟妹妹去院子里看那花儿啊朵儿的。”
高歌真切感受到了老人对她们的疼爱,这份情她记下了。
高歌笑着说:“二奶奶,我会炒菜,您想不想尝尝我的手艺?”
这话一出,林凤玲、可儿都愣住了,多儿几时会炒菜的?看多儿的样子,不像是说笑。两人虽狐疑,却聪明的没有追问。
“真的呀?乖乖,这么小就这样能干。”曲大娘曲二娘心里很不是滋味,老眼里含着泪花。可见在老高家过的什么日子,这么小的娃什么都会做。
“让她们干吧,”林凤玲笑着说:“您给指导着。”
“还没个锅台高呢,哪就用到她们了?”
可儿抱着老人一人一条胳膊撒娇,“让俺们干吧,俺们都会。要是干得不好,就罚俺们自己都吃了。”
所有的人都被逗笑了。屋子里飘荡着久违的笑声。
曲大娘曲二娘妥协了。
“需要的东西在这。”曲二娘打开橱柜。
橱柜里清一色的陶器,陶罐一样大,陶瓶也都一样大,每个上面都贴着红色纸条,写的是高歌没见过的文字。
“这是油盐酱醋。”
“二奶奶,我不认识字。”高歌觉得那文字像天书。
二奶奶听闻,右手在嘴边虚拍了一下,庄户人家的日子苦,哪里有闲钱送娃去读书,何况还是女娃。
“二奶奶教你。”曲二娘指着一个个陶瓶,“清酱、米醋、白酒、花椒······”又指着陶罐道:“盐、碱面、起子·····”
可儿也凑过来,一边看字一边使劲记名字。虽然不知道都是干啥的,先记住再说。
高歌也在努力记。二奶奶说的一些名字,在现代也有老人会那样说,因此高歌并不陌生。比如清酱,就是酱油;比如起子,就是小苏打······
二奶奶见两个娃听得认真,心里很是高兴,能这样专注听别人说话可见家教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