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高传龙和杜雨一番武侠小说已经没落的谈话。
老吴的脸渐渐黑了下来。
高传龙见状,连忙道:“老吴!我只是一家之言,不代表武侠小说已经彻底结束,只是暂时没落了。”
杜雨见高传龙没有强词夺理,而是安抚老吴“受伤”的心。
他直言不讳道:“老吴!武侠小说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再写也写不过仙侠、玄幻小说了。”
老吴不敢苟同,不再胆怯,冷笑道:“龙哥刚才说了:不是武侠小说结束了,是因为写武侠的天才凋零了。如果再出现一个写武侠的天才,武侠肯定能再次振兴起来的!”
杜雨呵呵道:“老吴!不是天才的问题,而是时代变了。就算再出现金庸这样的武侠天才也无济于事。我觉得金庸的武侠小说能不能流传下去,都是一个未知数了。”
老吴闻言,脸色大变,一时无语。
高传龙没想到杜雨会跟老吴怼起来。
他追问道:“小杜!你觉得金庸小说无法流传下去,是真话,还是气话?”
杜雨看向高传龙,认真道:“龙哥!我觉得金庸小说不会流行很久了。”
“哦!”高传龙饶有兴致道,“此话怎讲?”
杜雨看了老吴一眼,侃侃而谈:“实际上,金庸小说乃至整个武侠小说流派所面临的处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的年轻一代,大多已不再沉浸于金庸构建的江湖世界。
这不仅是金庸小说的衰落,也是香港武侠小说乃至香港电影共同面临的命运,它们都不可避免地在大工业时代背景下失去了原有的土壤。
在金庸笔下,那些江湖大侠的爱恨情仇,如今看来,似乎与《古惑仔》中陈浩南、山鸡等人的街头斗殴无异,不过是小打小闹,却被渲染得如同宇宙大战般惊天动地。
这样的设定,在当下这个追求实效与理性的时代,显得尤为不合时宜。
或许在70、80年的那一代人的成长记忆中,金庸的小说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觉得,金庸所描绘的那个世界,或许并不存在会更好。
试想,你是愿意生活在一个强大统一、工业发达、安全稳定的大国;
还是愿意置身于一个分裂动荡、朝纲不振、黑社会横行的时代呢?
答案不言而喻。
金庸先生对于强大政权的态度,以及对于国家工业化和武力的看法,曾引发过不少争议。
比如,当年某个元帅提出‘就算当了裤子,也要把原子弹造出来’的豪言壮语时,金庸却发表了《要裤子不要核子》一文,以讽刺的口吻质疑核武器的必要性。
这或许源于他未曾经历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洗礼,也未参与我国的工业化建设。
在殖民地的环境下,他可能更容易沉浸在风花雪月之中,而无需为国家的独立与自强而奋斗。
但对我们而言,为了国家的未来,我们必须付出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换来今日的和平与繁荣。
金庸小说的套路往往遵循一种模式:中原汉人王朝总是衰微不堪,中央政权无能,高手多出自江湖而非朝堂。
在这个乱世中,朝廷软弱,官府腐败,官兵不敌强盗,政权无力对抗黑社会。
而那些所谓的正派人物,往往虚伪做作,而邪派高手则显得光明磊落,令人向往。
这种设定,无疑迎合了一些自由主义者的幻想,他们反体制、反大政府,向往无序的个人自由。
此外,金庸小说中‘认贼作父’的情节也颇为常见。
主角往往对自己的出身、师长、父辈不认同,反而将外来者视为亲人,这体现了青春期特有的叛逆心理。
同时,这种设定也反映了东亚近代以来文化心理的一种投射——即自家的东西总是不如外来的。
这种心理在香港漫画、日本动画片中同样存在,甚至在中国的一些商业电影中也能找到痕迹。
然而,今天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金庸小说在大陆风靡一时的八九十年代,正是香港电影、电视剧、日本动漫大行其道的时候。
那时,我们正处于一个缺乏自信的时代,因此更容易被这些外来文化所吸引。
但如今,随着国家的崛起和民族的复兴,我们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对于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也逐渐减少。
武侠小说之所以逐渐失去生命力,是因为它们构建的世界过于理想化,与现实脱节。
在武侠小说中,整个世界都围绕着主角运转,他可以成长、变强、顿悟、超脱。
但现实世界却并非如此简单,个人的进步并不能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而那些所谓的绝世武功,虽然能让主角以一敌百,但在面对国家存亡的危机时,却往往束手无策。
相比之下,我国真正的英雄是那些普普通通的工农子弟,是勤劳智慧的人民。
他们没有绝世武功,但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民族的脊梁。
这些英雄的事迹告诉我们:真正的力量来源于团结和组织起来的人民,而不是个人的超凡脱俗。
如今,金庸小说已经不再是年轻一代的热门话题,甚至很多人连郭靖、杨过、张无忌等名字都不再熟悉。
相反,他们更关注的是国家的军事装备、科技成就和国际地位。
时代真的变了!老吴!”
老吴认真倾听杜雨的每一个字,脸色渐渐缓和过来。
杜雨话音刚落,老吴就缓缓吐出几个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杜雨闻言一怔。
老吴继续道:“在《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坚守襄阳,面对强敌毫不退缩,以保卫国家和百姓为己任,他的侠义行为正是‘为国为民’的最好写照。
他不仅在武功上追求卓越,更在品德上树立了典范,展现了真正的侠之大者风范。
同样,《天龙八部》中的萧峰,尽管身世坎坷,饱受误解,但他始终心怀天下,以民族大义为重,不惜牺牲自我,阻止了一场可能引发大规模战乱的阴谋。
他的选择和行为,深刻体现了‘侠之大者’的担当与胸怀。
金庸小说中的侠义精神,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英勇善战,更重要的是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与奉献。
这些侠客们往往面临着生死抉择,但他们总能坚守正义,为了更大的利益而牺牲小我。
他们的行为超越了个人恩怨,上升到了为国为民的高度。
金庸小说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深刻诠释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武侠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激励着读者追求个人的武术精进,更引导着人们关注社会、心系国家,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真正侠客。
龙哥!你倒是说说,金庸小说能流传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