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这章主要普及一下东汉末年的朝堂局势,还有为何会出现这种局势?不喜欢的小伙伴可以跳过。
此时朝堂上形成一种局面,重要位置都被外戚和世家掌控,保皇派大多都为清流,并无实权在手,皇帝想亲征,想掌控朝堂只有依靠自小跟随他们长大的宦官。
世家们控制着地方,在朝堂隔岸观火,坐看皇帝和外戚斗个你死我活,谁胜谁败他们并不在意,只要不损害他们的利益就行,有句话怎么说来着?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
汉灵帝刘宏刚继位时候,也不是现在这个昏庸模样,他也曾幻想着改变局势,自己掌控大局以后对汉朝进行大改革。
可随着时间推移,他发现事情并没有向着他希望的地方发展,世家掌控着朝堂,并不允许他插手,哪怕他发动两次“党锢之祸”也没有改变这种局面。
因为这天下的读书人就算不全是出自世家,也和世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君不见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弘农杨氏三世四公乎?说一句门生故吏遍天下都不为过。
你把人家都罢免了,活谁干?再提拔一批?再提拔一批还是世家的人,就问你绝望不?刘宏无奈,只好扶持妻弟何进上位和世家打擂台,奈何这何进真是烂泥扶不上墙,自身既无才能,还不学无术,鼠目寸光只能看到自己手里的一点蝇头小利。
刘宏发现他好不容易扶到大将军之位寄以厚望的何进,竟然转身投入世家的怀抱,刘宏气的吐血,这不是最气人的,最气人的是,何进都开始跪舔世家了,世家还不搭理他,因为在世家眼里,他们是尊崇的、高贵的、无可比拟的身份,你何进一阶屠夫而已,什么身份?什么档次?也想进入世家?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是不是那块料。
天龙八部里有句话怎么说来着?钟万愁舍不得骑的自行车被段正淳站起来踩,这世间太多这种事了,诸君好好修行,见怪不怪。
刘宏无奈,失望透顶,心中默念:阿西吧,那就毁灭吧。直接开始扶持宦官上位对付世家,既然你们不想让我好,那就大家一起灭亡吧,我到要看看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怎么会肯定不会出现一个如同后世武曌、黄巢那种人物,把你们世家连根拔起呢?
然后就衍生出了十常侍,十常侍只是一个统称,他并不是指十个人。
十常侍,指东汉灵帝时期操纵政权的十二个宦官: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这十二人,因为他们都任职过中常侍一职,所以被人们称为十常侍,这其中又以张让的权利最大,也最受宠,其次是赵忠,刘宏曾称说过“张让是我公,赵忠是我母”这种话,可想而知这两人的受宠程度。
在继何进之后,刘宏深感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是不行的,随后又提拔了一个唯一可以统兵的宦官——塞硕,让他成为西园八校尉的上军校尉,统领西园八军。
宦官只能依靠皇帝,他们是残疾之人,在这大汉朝如同无根之萍一般,随皇家而起落,他们只能依靠皇帝,别无选择,所以他们才是皇帝最信任的人。
刘宏已经不抱希望改变这个烂怂包大汉朝了,整日安逸享乐,不理朝政,十常侍掌权以后,更是到处搜刮民脂民膏,为了敛财,他们还撺掇刘宏卖官卖爵,刘宏一听,还有这种好事?那还等什么?卖!大卖特卖,只要你有钱,三公之位都卖,反正这个朝廷已经烂透了,随便折腾吧。
刘宏更是连朝会都免了,无奈经不住御史言官的不断上奏,把一日一朝会改成五日一小朝会,一月一次大朝会。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你猜怎么着,哎!今天正好是五日一次的小朝会,你说巧不巧。
众大臣按级别排序好,对着上首的刘宏拜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宏懒洋洋的坐在上首对着旁边侍立的张让和赵忠摆摆手,两人会意,张让上前一步,手中拂尘一摆,操着公鸭嗓子喊道:“众卿平身!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听听,刘宏已经懒得和大臣说话了,昨天和后宫的妃子们,新开发了一个小游戏,还没来得及试呢,又到了上朝时候,刘宏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赶紧下朝,去后宫玩耍了。
下边站立的大臣们,眼观鼻鼻观心,对于这个摆烂的皇帝,他们都都见怪不怪了,都静静的站在那里不出声。
如今朝廷分为好几个派别,以太尉袁蓬(袁绍叔父),司徒扬赐(杨修祖父,杨彪父亲)为首的世家派,这个派系是朝廷上势力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派,而且也占据了朝廷大多要位。
其次是以大将军何进为首的外戚派,这个派系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在军方占有很高的话语权,这批人以何进为首,摇摆在皇帝和世家之间,期望能够左右逢源,岂不知这才是取死之道。
还有一派是以刘焉、刘虞、刘繇(you)、刘表等为首的保皇派,这些人打着保护皇帝的名号聚集在一起,可惜没有实权在手,而且也不是铁板一块,这中间有一心为大汉的刘虞,有心思不可告人的刘焉、刘表等人,保皇派?保谁?刘宏吗?大汉姓刘就是了,谁做皇帝不是做,为何不能是我呢?这才是这些人的真实想法。
还有以黄埔嵩、朱儁(jun)、卢植为首的中立派,这些人都在军中占有很高的位置,而且为人正直,从不参与党争,虽然是世族出身,又和五望七姓不同,他们算中层世族,只一心为公。
最后一派是以蔡邕为首的清流派,这些人多为言官、博士之类的,文化水平不低,政治水平不高,他们是朝廷中的一股清流,敢言别人不敢言之事,他们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可惜都没有什么实权,只能过过嘴瘾,并不管什么鸟用。
正在众人都计划等退朝的时候,卢植越众而出。
“陛下!臣有本启奏。”
汉灵帝睁开闭着的双眼,往下看了一眼,发现是卢植,这才坐起身来,对卢植这个人,他还是很敬佩的,不像别的世家一样。
灵帝询问道:“是卢爱卿呐!你有何事?”
卢植回道:“臣听闻宗正之子刘璋,近日来在城外庄园广设粥铺,救济灾民,如今蜂拥而来的灾民越来越多,臣觉得,如此为国为民之举,当予以奖赏才是。”
汉灵帝皱皱眉头,宗正?那不是刘焉吗?刘焉的儿子还有这种情怀?自己咋不信呢?不过如果属实的话倒是一桩美事啊,不过一提起奖赏刘宏就感觉,心肝脾胃肾哪哪都疼,自己搞点钱容易吗?动不动就是奖赏,哪里的钱奖赏?
不过还是硬着头皮问道:“卢爱卿觉得该如何赏赐?”
卢植望着皇帝说道:“臣觉得该赐以官职,让他继续行善举,以弘扬朝廷仁德之心。”
哦?刘宏眼睛一亮,给个官职就行?不用掏钱?那还不好办啊,当下就准备答应:“好好好!如此美德当予以奖赏,方能体现出朝廷恩威。那就封刘璋为……”
太尉袁蓬上前一步打断刘宏的话:“陛下且慢,臣以为不妥。”
一看到这个老家伙,刘宏就来气,板着脸问道:“袁爱卿觉得哪里不妥。”
袁蓬并没有回答他,而是对卢植说道:“敢问卢大人,此刘璋莫非就是你和蔡大人前段时间所收的弟子?”
卢植正色道:“正是,袁大人有何高见?”
袁蓬冷笑道:“陛下!你也听到了,此子为卢大人高足,卢大人为弟子请官,很难让人相信,其中是否有徇私的嫌疑啊!”
刘焉出列对着袁蓬怒怼道:“袁大人,古语有云“举贤不避亲”,今小儿有此善举,为方便赈灾,求一官职不算逾越吧?如果这都算的话,那袁大人去年为侄子求取青州琅琊太守一事算什么?拉帮结派?还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扬赐也出来帮腔:“刘大人这就过了,就事论事而已,现在说的是刘璋一事,希望刘大人不要扯其他的,敢问刘大人?刘璋在城外聚集了多少难民?”
刘焉答道:“上万人。”
扬赐冷笑一声:“请刘大人说具体一点,上万人是多少人?一万人还是九万人?还是十几万人?”
刘焉答道:“五万多人。”
这个不能隐瞒的,到时候朝廷必然会派人去查的。
扬赐笑道:“陛下!你也听到了。臣弹劾宗正之子刘璋,在城外聚众闹事,意图不轨,求陛下治刘璋之罪,刘焉身为其父,卢植、蔡邕身为刘璋之师当同罪论处,聚众闹事当处以绞刑。如此大罪,陛下若不处置,只怕天下人有样学样。”
其余人听的是目瞪口呆,这事咋说,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吧。没人提自然就没事,有人提了,没人替你说话这就是大事,但像扬赐所说的,处以绞刑,这就有点过分了,试问谁家没有几千家丁,数万佃户?那要是都杀了,估计这天下也没有世家了,听听这些人说的,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要置人于死地,果然很世家。
蔡邕出列对着刘宏施了一礼,然后说道:“陛下!臣以为扬司徒所说之事纯属无稽之谈,刘璋昨日才接收难民,今日就上报朝廷了,哪来的时间聚众闹事?”
说完又对着扬赐和袁蓬等人说道:“刘璋资助难民,没有找朝廷要一分一厘,而是自己到处借贷,最后更是和徐州糜家合作,才得以让难民渡过难关,如此为国为民,一心为公,从不徇私之举,怎么到诸位大人眼里就成了聚众闹事了?朝廷不表彰就算了,竟然还要治罪,果然!在污浊的人眼里,看任何事情都是污浊的。”
扬赐气的破口大骂:“蔡邕!你……不为人子!”
蔡邕才不会给他反驳的机会,机关枪模式启动:“从去年开始,冀州大旱、豫州发洪水、扬州蝗灾,我大汉饥民遍地,朝廷近几年,国库年年亏空,无力赈灾,诸位谁家里无钱无粮?怎么不见诸位散尽家财去救济灾民?要不把这数万灾民送给你们,你们去救济如何?朝廷派人监管。诸位大人觉得这样提议,可还满意。”
殿内鸦雀无声,众人都看向别处,希望蔡老头不要把怒火引向自己。
刘宏听了以后也是眼前一亮,没想到我宗室也能出此人才?不为私利,为了救济灾民,自掏腰包,还有这种傻子?那必然要全力支持啊,到时候随便给个官,事情他做,名声我落,岂不美哉?
刘宏站起身来说道:“拟旨!封刘璋为司隶赈灾使,秩比两千石,管理司隶境内一切赈灾事务,朝廷各部要积极配合,此事朕意已定,不用再议,退朝!”
张让又操着公鸭嗓喊道:“陛下起驾!”
众大臣躬身施礼:“恭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