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转过身发现父亲还在。
“父亲”
刘焉点点头说道:“随我去书房”
“喏!”
两人来到书房,刘焉跪坐在书桌前,刘璋在对面坐定,不禁揉了揉腿,这没椅子可咋办,太难受了,看来得把这东西发明出来了,看着刘璋盘坐在那里,刘焉冷哼一声:“坐没坐相,成何体统!”
刘璋不情不愿的又跪坐在那里,刘焉继续说道:“子干与伯喈一般是不收徒的,今日两人能同时收你为徒,这是你的造化,要好好把握才是。”
刘璋恭敬的说道:“喏!孩儿一定好好表现,争取不给父亲丢脸。”
刘焉对刘璋的看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俗话说此一时彼一时也,以前的刘璋不学无术,刘焉也不想管他,刘府这么大的家业,还能饿着他不成?愿意玩就去玩吧。
后来刘璋提出说要在城外庄园酿酒,刘焉也没当回事,直到刘璋第二次管他要人,他才开始关注刘璋,怕儿子胡闹,还派出管家去监督。
今日刘璋在后宅狂论朝政,才是最让他吃惊的地方,要知道以前的刘璋从不关注这些,他从哪知道的,并且还提出甚合自己心意的解决方法,怎能不让他吃惊。
再后来刘璋开始作诗,诗好坏自然不用多说,他后来所说的志向才是让蔡、卢两人决定收他为徒的主要原因,当然这里面也有刘焉的面子在内,刘焉可是如今朝堂上炙手可热的皇室宗亲,也是保皇派的首脑之一,能通过刘璋,与刘焉建立近一步的交情,两人是不会推辞的。
刘焉又告诫了刘璋几句,就让他离开了,刘璋出门又往母亲房中走去,门口换了一个丫鬟,刘璋径直走进房中,刘母看到他笑道:“哎呀!这不是我家的大才子吗?怎么?忙完了?”
刘璋上前扶住母亲胳膊笑道:“母亲也来取笑我,两位老师已经走了。”
刘母奇怪的说道:“老师?”
刘璋解释道:“两位老师都决定收儿子为徒,三日后在刘府行拜师礼。”
刘母开心的说道:“哎吆吆!那可了不得啊,卢子干和蔡伯喈可是名满天下的大儒,我儿将来成就必然不凡,我要去祠堂上香,让祖宗保佑我儿能成大器。”
说完就要向祠堂走去,刘璋赶紧拦住:“母亲!不急不急。上香待会再去,儿此次前来是找母亲有事相商?”
刘母停下脚步问道:“何事?”
刘璋挠挠头说道:“母亲可否借给儿子一些银两,儿子有用。”
刘母也没问他要钱干嘛,反正这都是常有的事:“要多少?”
刘璋伸出五根手指
刘母对门外的丫鬟说道:“红儿!去给璋儿取五十两纹银来。”
刘璋打断她的话:“娘,是五百两。”
刘母惊讶的说道:“你要这么多银两做什么?”
刘璋解释道:“昨日我在庄园看徐晃装备很差,答应给他涨俸禄,再给他定制一套武器铠甲,哦,对了,徐晃就是徐婉儿的哥哥。”
刘母听刘璋这样说,放下心来,转身从卧室床底下拉出一个上锁的箱子,从身上掏出一把钥匙打开箱子,刘璋凑到近前一看,大半箱子都是珠宝首饰,里边还有一个小匣子,刘璋猜想这应该就是母亲的嫁妆了,张家虽然不是顶级世家,可家中也颇为殷实,给刘母的嫁妆自然少不到哪去。
刘母把小匣子拿出来打开,只见里边整整齐齐的放着数十张印票,其实也不能叫银票,叫交子更合适,这是东汉中后期,朝廷为了方便大宗货物交易而发行的,只有在各郡城、州府才能兑换,其余的地方是没有专门兑换交子的地方的,再后来天下烽烟四起,黄金白银的价格直线飙升,交子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刘母从里面拿出十张递到刘璋手中说道:“这是一千两银票,这可是为娘压箱底的财产了,连你爹我都没给过他,其实只要你一心走正道,干正事,些许银钱,娘又怎么会舍不得呢?”
刘璋接过银票,大喜过望,一把抱住母亲,亲了一口,哈哈大笑道“谢谢母亲,还是母亲对我最好了,母亲放心,等儿子挣钱了,一定加倍奉还。”
说完转身向门外跑去,刘母在后边喊道:“你慢点,别摔倒了。”
看着刘璋走远,刘母对红儿笑道:“璋儿还是这么小孩子气。”
红儿笑道:“三公子这是童心未泯。”
刘母嗤笑道:“别替他说好话,过了这个月他就成年了,还童心未泯,他什么不懂,我看他比你都懂得多。”
红儿笑道:“那是当然,三公子知书达礼,哪是奴婢能比得了的。”
ps:解释一下,有人会问,作为大家公子,怎么区区几百两银子还要向自己母亲要呢?其实并不然,这个时代的银两购买力还是很强的,
刘璋一路狂奔来到自己院里,看到徐晃正在那举石锁,刘璋走过来说道:“公明别练了,走,跟我出门。”
徐晃放下石锁问道:“去哪里?”
刘璋瞪了他一眼:“还能去哪?当然是去给你打造装备了,你不会已经忘了吧?”
徐晃憨笑道:“怎么会忘呢,我看主公好久没回来,还以为要到明天了呢。”
刘璋拉了他一把:“快点走吧,明什么天?这个装备还不知道几天才能做好,早一天拿到,咱们才能早一天回去。”
徐晃笑道:“主公所言甚是。”
两人来到城内最大的“陈记”铁匠铺,据说这里的老板,师承欧治子一脉,也不知道真假,不过风评不错,而且质量也是上乘,很受城中达官贵人的喜爱。
两人走进去一看,只见是个巨大的展览台,展台四周分布着很多木桩,上面披挂着各类铠甲,一个小厮看到两人进来,赶忙上前招呼:“两位客官需要些什么?”
刘璋把徐晃拉过来说道:“给他定制一套盔甲,再定制一把武器。”
小厮一听马上来了精神,这可是大主顾啊,一般人来也就是买把刀剑啥的,最多也就是定制把兵器,铠甲可并不多见。
东汉并未禁止民间售卖兵器铠甲,不过有数量限制,再加上昂贵的价格也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
小厮给两人详细介绍:“两位贵客请看,这里各式铠甲应有尽有,这是黑光铠,这是明光铠,这是两裆铠,这是环锁铠,这是马铠,这是札甲、这是鱼鳞甲、这是盆领铠、这是襦铠、这是筒袖铠。”
刘璋听的神晕目眩,没想到东汉已经有这么多类型的铠甲了?
其实刘璋不知道的是,这只是在帝都,其实在军队里,除了特殊兵种,如陷阵营、虎豹骑、白毦兵、大戟士等外,一般部队着甲率能有四分之一就已经是精锐了。
重甲步兵才是全身铠,刀盾兵一般都是半身铠,这也只是部队的前锋才会着甲,像弓箭手还有轻骑兵,一般都是皮甲,只有高级军官才会穿上述的这些铠甲。
史籍虽然没有具体记载过,但曹操有一个文才横溢的儿子——曹植,在曹操逝世后写了一篇《先帝赐臣铠表》:“先帝赐臣铠,黑光、明光各一具,两当铠一领,环锁铠一领,马铠一领,今世以升平,兵革无事,乞悉以付铠曹。”
曹植这篇表章当然不如他的《洛神赋》、《白马篇》那么着名,但却给我们提供了关于三国时铠甲的珍贵信息:有黑光铠、明光铠、两当铠、和环锁铠(马铠暂不论)。
铠甲的发展是一个延续的过程。三国时期上承两汉下传两晋南北朝。根据两汉和两晋南北朝的铠甲资料,可以了解到,三国时期还有札甲、鱼鳞甲、盆领铠、襦铠、筒袖铠等。
根据铠甲的构件、结构和工艺,札甲、鱼鳞甲、环锁铠是当时铠甲的基本类型,其余黑光铠、明光铠、两当铠、盆领铠、襦铠、筒袖铠等,都是在这三种基本铠甲类型上的样式变化和组成变化。
三国时期的铠甲材料,铁铠已替代皮甲,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在甲式上,笨重、防护力和活动性不强的板甲已被淘汰。
鱼鳞甲出现于春秋战国。造甲的工匠从鱼得到启发,发现鱼鳞的构造和排列既保护了身体,又可以随意活动,遂模仿鱼鳞发明了鱼鳞甲。
鱼鳞甲是用绳索将一端平直、一端呈舌状的钢铁甲片,像鱼鳞一样叠压编缀在皮件上,稳定地构成一体,抗御钝器的打击时,表现为板甲一样的整体;而在抗御箭镞、枪刺一类尖锐兵器打击时,坚硬倾斜的甲面可使箭头或枪尖滑过,因此防护力很高。宋朝时曾对鱼鳞甲进行测试,在百步外用强弩射击,箭镞虽然射入盔甲,但在层叠交错的鳞甲抵抗下已经卷曲损坏,丧失了杀伤力。
精良的鱼鳞铠甲全套所用的甲片可超过2200片,制做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只有统兵大将和显贵才能穿用。
札甲是主要使用长方形甲片的各种铠甲的统称。因为甲片形似书札,所以得名札甲,也称为甲札。
札甲的身甲部分使用较大的长方形甲片,袖甲使用较小的甲片,从下到上层层反叠,以便臂部活动。但总的来说,札甲的活动性要比鱼鳞甲、锁子甲差;对箭矢、枪矛等尖锐兵器的防御力要强于板甲和锁子甲。
札甲历史悠久,工艺相对简单,价格也相对低廉,是三国时期较为普遍的铠甲种类。一般将士都穿着札甲,只是式样不同,这就是军队里普通士兵所穿戴的甲胄。
环锁铠就是通常说的锁子甲,也称为连环铠,是由铁丝或铁环套扣缀合成衣服状,甚至可以做成整体的“套头衫”。每个铁环与另四个环相套扣,形如网锁。
环锁铠的最大优点是相对柔软,轻便灵活,对劈、砍等打击有良好的抗御能力,尤其适宜骑兵将领作战;缺点是对尖锐兵器打击的防御力不如鱼鳞甲和札甲。当然制造精良的环锁铠对箭矢等也有不错的防御力,《晋书·吕光载记》描述这类铠甲中的最高品:“铠如环锁,射不可入。”一般来说,铁环越细小防护力越好,间隙要能不让箭镞、枪矛尖扎入。
董卓为防人刺杀,朝服里面总穿有软甲。《后汉书·董卓传》记,诛杀董卓时,李肃用戟刺,“卓衷甲不入,伤臂堕车”,用戟没能刺进去,只刺伤了董卓没有软甲保护的胳膊,从车上掉下来。“衷甲”就是贴身的软甲,也就是环锁铠,而且董卓穿的一定是极品的环锁铠,所以戟刺不入。
环锁铠的制做工艺繁琐,一个工匠大约要两天才能完成一尺见方的一块环锁铠,因此造价昂贵,只有王侯将帅才能穿用。例如曹操就赐给爱子曹植一件,可知其贵重。曹操一生多领兵征战,自己当然也会有一件“射不可入”的最高品的环锁铠。
明光铠是胸部镶嵌两块防护板(多为圆形和椭圆形)的铠甲,有时后背后心处也加防护板,其基本甲式可以是札甲、鱼鳞甲,也可以是环锁铠,这算是一种加强型的甲胄。
据说明光铠之所以得名,是因为铠甲的胸部镶嵌两块防护板,磨光如镜,耀眼生辉,“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因此名为明光铠,明光铠较为贵重,是高级将领的装备。
两当铠,是最古老的甲式,用背带将前后身两片铠甲连接,挂在肩膀上,恰似现在的背心。当时称背心叫\"裲裆\",故此得名。两当铠是最普通的甲式。两当式札甲是普通甲士的装备。
盆领铠,顾名思义,就是铠甲的衣领部位有盆状的护甲来保护颈部。《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说金城人闫行以勇武着称,建安初年曾约战马超。闫行用矛刺马超,没能刺入矛折了;又用矛的断刃砍在马超的脖子上,却没能杀伤。说明马超的铠甲防护力非常好,而且颈部有防护甲,所以马超穿的应该是防御力很强的盆领式鱼鳞甲。
襦铠,因为穿戴形式是模仿襦服的形式,即按照周礼右衽的规定,在右肩和右胁系带。秦兵马俑的铠甲就是右衽式。
西汉时期齐王墓出土的金银嵌饰襦铠,关键地方均在铁片上用金属线缀上金银片作为装饰。这般镶金嵌银的铠甲,自然是王侯所用。
筒袖铠,铠甲的两袖呈桶形包围上臂,较好地保护上臂,避免片状护膊举手时,上臂和腋下受伤。在西汉和晋朝都有实物雕塑出土。
黑光铠,铁铠称为“玄铠”,黑光铠是玄铁铠的上品。曹操赐给曹植的黑光铠,列在几种铠甲的首位,大概是精良的玄铁鱼鳞甲。
两人观看了半天,徐晃是那样都觉得好看,当然札甲除外,其余的都感觉很好,就是觉得太贵了。
刘璋则是在考虑给徐晃定制一套什么类型的铠甲,板甲和札甲显然都不合适,最后刘璋选择了以鱼鳞甲为样板的盆领铠,由于徐晃才十八岁,身体还会发育,刘璋让铁匠铺按徐晃的身材给制作一套大一号的铠甲。
店家要价三百两,最后在刘璋的据理力争之下,成功的砍到了二百四十两,店家告诉刘璋,铠甲比较繁琐,得七天以后才能取货,随后两人又来到兵器铺开始挑选武器。
“陈记”分为上下两层,一层出售各类型铠甲,二层是各种兵器,两人来到二层。二层陈设很是简单,围绕墙壁环绕着一圈木头柜台,柜台后边的墙壁上挂着各式武器。
武器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长剑、短剑、匕首、长刀、斩马刀、朴刀、弯刀、总之什么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戈,镋棍槊棒矛等等,刘璋还看到了军用弩,这店家能量是真大啊,这玩意也敢卖,好在是没有大型弩机,都是小型手弩或者步兵弩,威力也不是很大,也就比弓箭稍微大点。
两人转了半天,刘璋让徐晃试了好几样,徐晃都表示不顺手,大多数都太轻了,偶尔重量合适的,徐晃还不喜欢,最后刘璋决定定做一把。
按徐晃所说,他平常可以单手抡五十斤的石锁,可以支撑十几分钟,刘璋让店家拿来纸笔,按印象中三国演义的形象,给徐晃设计了一把大斧。
此斧为双手斧,长两米二,重八十四斤,刘璋命名为“宣花大斧”,徐晃现在用这个有点吃力,不过他的力气还在增长,等身材固定以后,这个用着就很合适了。
店家要价一百八十两白银,刘璋说的口干舌燥的,最后以一百五十两成交,店家承诺七天后取货,刘璋又软磨硬泡的让店家送了他一把匕首,两人几乎是被店家撵出来的。
来到大街上以后,两人边走边闲逛,反正时间还早,徐晃对刘璋说道:“主公!俺今天真是长见识了,头一次见客人可以把卖家说的火冒三丈的,真是佩服佩服!”
刘璋不屑的一笑,这算什么,你是没见过后世那些蔬菜市场的大妈们,那才叫会砍价,自己这都是小儿科而已,突然想起一个笑话,对徐晃说道。
“说起这个和店家讲价,我想起一个笑话,公明要不要听听?”
“主公请讲。”
“话说在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老两口老来得子。对儿子很是溺爱。奈何他这个儿子脑袋有点不太灵光,有点傻。
有一次,家中没有足衣(袜子)了,母亲让儿子去街上去买,害怕儿子吃亏,临出门前对儿子交代到,不论对方要价多少,你都只出一半就行。
儿子记住了,然后来到城中卖足衣的地方,看到店老板后,
老板问:你要什么?
傻子答:要一双足衣。
老板说:一双足衣十文钱。
傻子说:不行,只给你五文。
老板说:八文。
傻子说:不行。四文。
老板都气笑了:你这讲价怎么还越说越少了?
傻子嘿嘿一笑。也不说话。
老板无奈只好说:那算了,我吃点亏,六文钱给你算了。
傻子说:不行,只给你三文。
老板怒了:你怎么可以这样,最多五文,再低就不卖了。
傻子说:不行,只给你两文五钱。
老板怒声道:那我白送你一双好了。
傻子说:不行,我只要一只。”
还没等刘璋讲完,徐晃已经笑趴下了,蹲在地上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刘璋一头黑线,有这么好笑吗?看着周围人围观的眼神,刘璋拉起徐晃赶紧就走。
两人转到东市坊市,这里都是买小物件的,主要针对平民百姓,很是热闹,两人一路闲逛,看到好吃的刘璋也顺手买点,还给徐婉儿为买了点头饰还有零食,就当是赔礼道歉了,递给徐晃拿着。
在坊市里转了一个小时,徐晃已经浑身上下挂满了小物件,可徐晃一点都不感觉到累,还乐在其中。
徐晃突然问道:“主公,我感觉你和别的世家公子不一样?”
刘璋奇怪的问道:“哪里不一样?”
徐晃挠挠头:“说不上来,反正就是不一样,比如讲价,其余富人都是生怕丢了面子,从来不讲价,你就不会那样,而且别人出门都是前呼后拥的,你就带我一个?”
刘璋在他头上打了一下,说道:“咋了?嫌我让你一个人拎东西?”
徐晃连忙摆手:“不是不是,属下不是那个意思,属下是说主公你不讲究排场。”
刘璋嗤之以鼻:“什么档次啊,就讲排场,你看父亲,身为朝廷大臣,还是宗正,出门不也只是带几个侍从?再看看那些纨绔子弟,整日除了吃喝玩乐,就是斗富,唉!”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自己以前也是纨绔,赶紧转移话题:“讲价有什么丢面子的?你看咱俩刚才进的铁匠铺,铠甲三百两,武器一百八十两,加起来四百八十两了,实际上咱们只花了三百九十两,中间差了九十两,九十两是什么概念?你一个月俸禄也不过一千钱,换算成银两也不过十两银子而已,这相当于你九个月的俸禄,何况是平民百姓?有这钱咱们做点什么不好?何苦给那些奸商呢?”
徐晃点头道:“主公言之有理,不该便宜那些奸商。”
刘璋又继续说道:“何况那些纨绔的行为,在我看来,实在是浪费生命,人生短短数十载,还是要多做点对这个社会有贡献的事情才对。”
徐晃点点头,虽然听不太懂。不过还是感觉主公说的好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