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
李自成向大明下战书求战,崇祯帝怒极,本想御驾亲征,但朝内的大臣纷纷劝谏,甚至其中有人开始提出了“南迁”的建议。
崇祯帝望着争议的朝臣们,心中万般感触,不由惨然说道:“朕自即位以来,敢言自己所做之事,皆非亡国之君所为。但为何如今这天下却尽是亡国之相?”
原本争议的大臣们听到这话,纷纷低下了头,不敢多言。
崇祯自顾自地说道:“如今我大明风雨飘摇,那闯贼竟放眼要亡我大明,若大明消亡,朕死后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望着一个个如同鹌鹑一样闭口不言的大臣们,崇祯帝深深叹息一声。
二月,李自成连战连捷,一路上的大明守军纷纷败亡,短短月余,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即将兵临城下。
而大明朝廷中的氛围也一日比一日诡异,大臣们不断推脱着责任,同时南迁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但哪怕到了此刻,党争之风仍未停歇,有一人提南迁,便有一人反对。
并非论事,仅为党争。
崇祯帝望着吵闹不朽的皇极殿,心中越发愤懑烦躁,当怒气抵达了极限之后,他猛地将身前的案牍踢翻,怒吼道:
“够了!我大明君王死社稷!这才是我大明君臣应有的大义!他李闯若是想亡我大明!那就从朕身上趟过去!不用讨论南迁了!朕要与那李闯决死!”
可与愤懑的崇祯帝不同,虽然朝臣中也有极少人为他的发言动容,但更多的大臣却神色诡秘地交换了眼神,对于眼前这位帝王更加不屑。
三月,局势越发糜烂,大臣虽不再直接提出南迁,却开始提议让太子先行离开北京。崇祯帝对此不置可否,而是主动问道:
“诸位,与其谈论朕那太子是否迁移,不如我君臣共同思索,该如何在接下来李闯的攻城中,守下北京!诸位可有良策?”
而这次,面对崇祯帝的疑问,大臣们再次低头沉默,满朝文武无一人愿言守城之事。
见此,崇祯帝眼中满溢出了失望之色,悲声道:
“朕非亡国之君,而诸位尽为亡国之臣!!”
三月中,李自成先锋抵达京郊,京城议事大殿内愁云笼罩,
崇祯帝疲倦地望着神色各异的大臣们,再次询问起了守城的方案。
但这一次回应他的仍旧是沉默。
深深地叹息一声后,崇祯帝沾起茶水,在案牍上写道:“文武百官,个个可杀!”
随后自嘲地笑了一声后,崇祯帝随手抹去字迹,又写道:“朕有负先帝,有负天下百姓”。
再次抹去字迹后,望着下方仍旧装死的文武百官,崇祯帝一阵恍惚。
...
三月十八日,李自成兵临城下,崇祯帝最后一次召见了文武百官。
所有人都知道此刻的大明已经走到了尽头,他们来到此处,不过是见证这位旧帝的末路,甚至其中的“聪明人”已经联系上了城外的新王。
看着台下的文武百官,自即位之后便很少快乐的崇祯帝难得地露出了一丝笑容,可望着他这样的笑容,百官却只觉得莫名发寒。
铮!崇祯帝猛地拔出随身的宝剑,遥指一众朝臣,大笑道:
“不如今日,诸位随朕一起在这殿内了事?”
群臣顿时神色大骇,了事?这是要大家一起死在这里啊!
“皇帝疯了!!大家跑啊!!!”
不知谁呼喊了这一声,原本便面色惊恐的朝臣们顿时如同受惊的鸟兽一般,奔逃出了大殿。
崇祯就这么举着剑,看着他大明的文武百官窜出了大殿,从头到尾都没有半句阻拦的意思。
当文武百官逃走之后,看着自己身边零星留下的几个太监,崇祯帝自嘲一笑:“你们还是想活的嘛,但朕却想死了啊....”
滋....
手中利剑的剑锋在皇宫的地砖上拖曳而行,崇祯帝就这样微笑着走出了大殿,向后宫走去。
还未踏入后宫,一阵哭声便已经隐隐传来,随手推开大门之后,崇祯帝看到的,是已经悬梁自尽的皇后以及在皇后尸体下,哭泣的两位女儿。
“陛下...”早已聚集于此的帝王家眷们,下意识呼唤着来人。
但迎接她们的,却是崇祯砍下的长剑!
“为何要嫁于我这废人?!为何要生在我家?!”
一剑斩断了长平公主的臂膀,这位皇女直接痛昏了过去。
另一位昭仁公主更是被崇祯帝这位父亲直接捅穿了心窝,但她的眼中没有怨恨,而是心痛地看着自己的父亲。
望着女儿的眼神,崇祯心间猛地一颤,但想到这些女眷落在敌人手上的下场后,还是狠心地继续挥剑。
虽然因为忙于朝政而懈怠了武力的修炼,但对付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孺,崇祯的利剑却可轻易取走她们的性命。
每斩一人,听着她们的痛呼与哭声,崇祯嘴角的笑容便淡上一分,眼中的泪水便多出一分。
当所有的家眷被崇祯亲自赐死之后,望着遍地的尸骸,崇祯瘫坐在地,嚎啕大哭了起来。
“朕保护不了你们,朕有负于你们,你们先走一步,朕很快就来了。”
....
三月十九日五更时,披头散发的崇祯帝亲自撞钟,召集文武百官上殿,
但直到天明时分,大明的文武百官都未前来一人。
看着空荡荡的大殿,崇祯帝未言一语,转身走出了大殿,然后只带着一位名为“王承恩”的太监上了煤山。
“陛下,绳子准备好了。”王承恩恭敬地跪拜着眼前的帝王,哪怕前方他刚刚系好的两条上吊绳中,有一条是给他自己留的。
站在山崖边,眺望着下方皇城的崇祯帝闻言身躯一颤,
当他转过身来,看到那多了一条的上吊绳后,
深深地看了一眼这陪自己到了最后的人:
“承恩,你可以不用陪朕死的,就像那些早已找好下家的文武百官一样,你去降了李闯吧,朕不怪你。”
听到崇祯帝的话,一股悲意在王承恩的胸腔中蔓延开来,他重重地磕头在地,一连数次,把额头都磕出了血来:
“陛下!老奴是大明的臣子,从不认识什么李闯!请陛下允许老奴陪您!”
眼泪早已流干的崇祯帝,此刻眼眶再次有了酸涩的感觉,但他却大笑了起来:
“哈哈,好臣子!承恩,你比那文武百官更像个男人!”
说罢,崇祯上前两步,踩上了大石,将脖颈套入了绳结之内,最后望了一眼这人间的山河后,他脚下一踢:
“朕去也!”
而在另一根绳结上,王承恩没有逃避,与帝王一同悬梁。
绳索勒紧了帝王的脖颈,片刻之后这具身躯的生机便彻底断绝,而在死亡前的最后一刻,恍惚间他的魂魄仿佛在俯瞰整座京师。
他看到城门被城内的人打开,他看到那沉默的文武百官跪拜在新王的脚下。
他看到一位被他斩断了手臂的女儿,被一个从模糊中突兀出现的白发人救出了京城。
“大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