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三国中最有名也是我们最为熟知的一个人物,刘备三顾茅庐邀请他出山。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他就一直在为刘备的发展出谋划策,兢兢业业。就连刘备死后,他都在尽心尽力的为蜀汉江山和国家谋取利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六出祁山”。今天就来和大家一起聊聊“祁山”诸葛亮为什么每一次对魏军发动攻击,都要从这里开始?
首先,我们来说说蜀军进攻魏军有哪几条道路可以选择?
共有三条,第一条是通过斜谷道,然后向郿县发起攻击,斜谷道就是历史上所说的“褒斜道”。这里有两条大河,一条是褒河,一条是斜江,一条是沿江而下的峡谷,被称为斜谷道。这里是汉中通往关中的重要通道,曹魏在此有重兵把守,要从这里经过,必须要过秦岭,而且很难行军,并不是最佳选择。
第二,从祁山向西,向陇右进发。《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说过“六出祁山”,这条路的总体来说,要比第一条容易得多。东汉开国大帝刘秀曾经从陇右入川蜀,一路上的阻力比较少,危险性也比较低。但是这条路的问题在于,它无法直接进入曹魏的核心区域,也无法触及陇右,更无法迅速给予对方致命一击。
而另一条,则是从子午谷直捣长安城,这是最直接的办法。子午谷是从关中至汉中的一条道路,全长六百多公里,多处险峻险峻,险峻异常。不过这条道路可通往长安中心地带的必经之路,如果全力赶路,十日之内便可抵达。
长安城是汉朝的都城,也是国家的政治要冲,如果能拿下关中,那就等于掌握了整个关中,而且还能截断敌人与陇西的联系,对于曹魏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那诸葛亮为什么最后选择出祁山?
首先,祁山地处汉中西北,地势较高,西面为羌族和曹魏陇西一带。曹魏虽然掌控了陇西,但是对羌族的统治并不是很大,羌族人也很想占领曹魏陇西,为的就是获取更多的资源,为自己的族人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诸葛亮占领此地,既能震慑曹魏,又能借助羌族的势力来实施自己的战略。
第二点,则是占领了祁山,可以在关中平原形成有利的地形优势,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地形是非常重要的,祁山是高山,曹魏多为骑兵,很难在这里大展拳脚。蜀军以步兵为主,弓箭手居多,居高临下,可以轻易击溃曹魏军队,消灭魏军的有生力量。如果魏军选择强攻,那么他们的损失将是平原上的三倍以上,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蜀军占据了优势。
第三点,祁山附近也有一条大河,这条大河靠近蜀汉,远离曹魏,为蜀军运粮提供了便利。俗话说,没有粮食是最重要的,再强大的军队,如果没有足够的物资,根本无法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粮道被切断的情况下,这支部队很有可能会全军覆没。蜀汉大部分都是山区,所以补给的费用很高。如果用水运的话,一条船的口粮,就相当于一百个人的口粮。这样既可以保证物资的供应,又可以让蜀汉有更多的人手去做其他的事情。
三条路中,诸葛亮选择了祁山,这是因为他的谋略。蜀汉军队在祁山发动进攻,并不能算是“出其不意”,因为他们的攻击对象都是曹魏的边陲之地,对于曹魏来说,影响并不大。
诸葛亮这么做,等于是放弃了偷袭,因为关西的中心地带是长安城和关中,诸葛亮虽然成功离开了祁山,但距离长安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曹魏有足够的时间来考虑对策。
所以魏延才会提议出兵子午谷,对长安发起进攻,虽然魏延的计划看起来要比诸葛亮离开祁山要凶险得多,但是在这样的乱世之中,他怎么可能会固步自封?当然,这种提议的后果也是众所周知的,诸葛亮直接否决了,因此诸葛亮在整个北伐过程中,几乎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举动。
据我们所知,诸葛亮的计策是佯攻斜谷道,诱敌主力,然后再迂回祁山,向陇右发动奇袭。
在诸葛亮看来,祁山是一条最安全、最安全的道路,可以进攻,可以防守,而且粮草供应充足,不会有太大的危险。这也是诸葛亮的一贯策略,但现在看来,他的策略并不是很好。
首先,诸葛亮没有击中要害,因为三足鼎立,蜀汉是三国中整体实力最弱的国家,你去攻打曹魏,那是以小博大,蜀汉不可能长久的消耗下去,所以蜀汉需要速战速决,速战速决,以最快的速度击败曹魏,一旦陷入僵局,蜀汉没有任何胜算。
其次,关中、陇西合称关陇,从军事地理上讲,以关中为中心,一旦拿下关中,陇西将成为一片空虚,与曹魏的中枢失之交臂,不战而败。
诸葛亮有了关中的富饶,就有了和曹魏一较高下的实力,诸葛亮从一开始就没有这么做,他本来是想以陇西为中心,稳定了关中,但问题是,蜀汉有这个实力吗?当然没有。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诸葛亮为何要对曹魏发动进攻呢?
第一点,就是白帝城托孤。。刘备在白帝城向诸葛亮提出了一个建议,诸葛亮可以取代刘禅的位置。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所说的是真是假,就不必再多说了。当然,没有人会不被这种信任所打动。诸葛亮也是如此。此外,刘备一生的志向何在?那就是恢复汉室。在刘备死后,刘备的遗愿也就成了诸葛亮自己的心愿。
第二点,是因为地域的关系。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今日三分,益州困顿,当真是危在旦夕。”这是怎么回事?也就是说,魏、蜀、吴三国割据,蜀汉势力相对较弱,此时正是生死关头。那时,北方是主要的经济中心,加上连年的战乱,仅两京周边地区的经济状况尚可。此外,曹魏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其发展的速度也会更快。蜀汉在长时间的休养生息之后,必然会被曹魏打败。所以,从经济上来说,与曹魏一战是必须的。
第三个理由是外交上的改变。关羽在荆州被吕蒙所杀,张飞在攻打东吴时被斩首,刘备在陆逊战败后,也在白帝城战死。刘、关、张之死,明显与东吴有着密切的联系。蜀汉刘备对桃园结拜的这对兄弟最为信任。西蜀与东吴之间的恩怨,是无法化解的。西蜀和东吴的政治联姻,也是这方面的原因之一。刘关张死后,诸葛亮做了很多普通人无法忍受的事情,他对所有的事情都置之不理,他认为西蜀应该和东吴保持良好的关系,团结一致,共同对抗曹魏。而且孙权登基后,还派出使者来向孙权道贺。这并非诸葛亮放弃了一统天下的野心,只是当时形势所迫,他现在要和东吴打好关系。终于,他的忍耐,让他暂时摆脱了来自四面楚歌的夹击。更何况,他们和东吴的关系,也是一样的,共同对付曹魏。
第四点,是军事上的考虑。赵云,马超,黄忠,魏延,都还在,虽然关羽、张飞的战死让蜀汉元气大伤。但关兴、张苞等新一代大将,亦显露出了可以取代的才能。在蜀汉的全盛时期,曹魏八大名将却不是病逝,就是病倒。后来曹操去世,曹丕登基,这些将领原本都是汉臣,但如今都造反了,再也没有什么道德可言。而将领之间的配合,不仅仅是武功,更重要的是精神和意志。单凭武功,吕布早已称霸天下。论起战斗力,西蜀的将领们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所以诸葛亮才会如此自信地向曹魏开战。
第五点,是蜀汉的整体实力。刘备死后,蜀汉在他死后,蜀汉的两大派系,荆州派和益州派都逐渐被诸葛亮收入囊中,。这正是诸葛亮在从政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非凡才华。“七擒孟获”的温和政策,在明面上使边疆的名义上得到了彻底的统一。蜀国覆灭前,南方人对诸葛亮的功绩感激不尽,发誓要保护蜀汉。在内部,大量的青年干部被委派和选拔出来,大力推行节水和发展农业,蜀汉历来被称为“富饶之地”。蜀汉在几年的努力下,已经有了一个富强的国度。“路不拾遗,夜不关”,就是人们在这个时候的生存状况。这是诸葛亮最大的功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