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谈判正式开始,双方争锋相对,逐条进行一一辩解。
杨易属于强势的一方,打从一开始他就掏出好厚一摞写满文字的纸张,提出自己的条件。
生意是他提出来,各种工艺和技术也都在他手里,如何将生意做大做强也是他最为清楚。
所以优势在他!
若是一般人,以上官代表的护龙山庄与以谷大用代表的朝廷和皇家,大可强势镇压。
但杨易不是一般人,他一个人就能与任何人平等对待。个人武力强势到一定程度,可以无视很多世俗规矩。
谁叫他是“天神”杨易呢。
关于这一点,又是万三千体会的最为深刻。汗,想到他那四位道心将近崩溃的护卫,他抹了一把脑门上并不存在的冷汗。
所以双方只能用生意手段,从谈判桌上入手去争夺属于自己的利益。上官三人也只能欺辱的在杨易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被动防御。
又是一天过去,在这紧张的氛围中,谈判终于结束,签约开始。
条约内容如下:
一,上官代表护龙山庄,谷大用代表朝廷和皇家,万三千代表民间商团,三方联合组成大明琉璃同盟商会。谷大用所代表的占五成,上官所代表的占三成,万三千所代表的占两成。
二,不论这个同盟商会哪一方无故、或者宣布退出,新加入或由另一方接手,都无条件接受条约内容,实行条约相应权力与义务。
三,条约自签署之日起,无辜不得更改条约内容,若是双方一致同意重新修订条约,必须有第三方出面监督、证明。此第三方必须公平公正,具有不受双方势力影响的资格,比如国师府。
四,双方联合组成兴隆银行,谷大用所代表的占有五成,上官所代表的占有三成,万三千所代表的占一成,杨易所代表的占有一成。
五,兴隆银行联盟有一方退出具体施行办法,如联盟商会类同。
六,杨易将一切琉璃工艺和制作设计交与联盟商会,并培养出不少于一百人各类工艺人才。
七,杨易不得再将一切琉璃工艺与第三方交易,否则一切条约失效,且赔付对方三倍赔偿。
八,黄村琉璃制作工棚属于杨易和黄村所有,其中工匠也属于杨易一方。注:黄村工棚不得增加产量,且产出所有琉璃制品只能销售往金陵城,具体各类价格双方协商决定。
九,上官谷大用万三千一方,将全部支付杨易一方总共一千万两白银作为购买金。其中第一笔一百万两白银,限定在签约后三个月内交付。另九百万两白银在琉璃售往大明之外并安全返回之日起分十年交付,每年一百万两。
十,上官一方交付所有的白银都存入兴隆银行之中,第一次一百万两白银可以随时支取,后九百万两二十年内不得取出,银行则支付杨易一方相应的利息。
十一,银行利息……
十二,黄村产出的琉璃同样可以售往国外。
十三,…………
后面还有无数条款,都是杨易从后世带过来的签约技巧,涉及到方方面面。不仅让上官海棠和谷大用脑门不够用,就是万三千也万万没想到一个简单的生意,竟然涉及到如此之多的内容,让他怀疑自己之前做的生意是不是太过草率。
这些条款看似繁多,却半点不乱,有条有理。每一条经过杨易解释之后,不由得让他们在心里都觉得极为有道理。
理所应当,生意就得这么做,考虑就得这么周全,免得以后出现纷争等等。
最标新立异的是银行的建立,不仅稀奇,想想又无比的重要。它将是这个联盟商会最重要的推手,让它乘风破浪无往不利。
其中万三千一眼就看中了这一点,如果有可能,他一定也会建立一个自己的银行。钱庄神马的,太小家子气了,业务能力和业务范围都不够。
银行与钱庄最大不同的一点,在于客户存钱不仅不用花钱,还有利息。
看似吃亏,但万三千却知道钱这东西,一旦聚集在一起,所产生的利润绝不是存钱的那点利息可以比拟的。
存钱能拿到利息,足以让天百姓将存放在家里的余钱拿出来存放到银行里。
支付一点利息却可以十倍的赚回来,何乐而不为?
只要银行信用不失,就能让这家银行永远的存在下去,并且越做越大,子孙后代守着一家银行足以世代富贵。
诱惑力太大了。
看到银行无限可能的万三千早已跃跃欲试,回去之后无论如何也要大干一场。
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签完条约后,上官和万三千急匆匆走了,谷大用也离开金陵回京都去大干一场。除了琉璃生意方面的准备,还有蜂窝煤这个能给他镀金身的大事,半点耽搁不得。
至于陛下这里,也只能说一声对不住了,以后再来伺候陛下。
三人可以说,走的都很心焦。
虽然付出不少,千万两白银,听着就让人心头发麻。但其实也就是头前的一百万两需要一次性支付而已,相比于整个大明的琉璃生意所产生的利润而言,一百万两白银,洒洒水啦。
而之后的九百万两,需要卖出大明之后,且如杨易所言获得足够利润才需要支付,那时已经是十倍百倍收获,亦是洒洒水啦。
说实话,这张条约,吃亏的是杨易一方。但他没办法,他走后要给琴雅他们留条后路,不得不吃点亏,让他们富贵一生就行了。
若是占大便宜,他们恐怕也保不住。
对他而言是吃亏,但对琴雅等人而言却是占了便宜。他们此后的人生至少有两个庞大到极致的联盟保驾护航。
所以说,吃亏是福。
琉璃生意谈完了,至于培养工匠就交给黄村的师傅们。
杨易的主要工作还是要陪同朱厚照等人。
朱厚照对于这次的谈判签约看的是津津有味,作为一个帝王,他觉得自己学到了。以后有机会,也同敌国签这么一个条约,让对方瞠目结舌之下,又无从反驳。
至于付出很多,关他什么事?百万银两肯定是万三千支付的,不然哪有他加进来的道理?
朝廷和皇家只需要出钱建立银行就好。
他也听得出来,这个银行对于大明百利而无一害,只要监督执行到位,能让大明实力更上一层楼。大明缺钱这事,解决了一大半。
不得不说,他再一次被自己的自信迷失了双眼。皇家虽然占据两个联盟的三成,但最后说不得都会落入朝廷百官手中。百官现在怎么忽悠他,以后还是会怎么忽悠他。
属于他的,不会多一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