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相公让我救人,他说一定会发生。”
杨氏吓得脸色大变,这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儿。
“小四让你救人,他正常了?”
林双双摇头:“相公是心善之人,无论他是好是傻,他都有一颗救人的心。”
“双儿,那……那咱该咋办?”
“村里人会信咱吗?”杨氏完全六神无主了。
“咱不能把小四做噩梦的事情说出去,万一过几天没发水,村里又会传出闲言碎语。”
“万一发生了,村里也会觉得是小四带来的厄运。”
林双双点头:“娘放心吧,我自然不会说。”
“就算这次村民真的因为相公的梦避免了灾难,大家也不会认为承认相公是福星。”
“毕竟人都是自私,除了自家人,任何人都只盼着自己好,没人希望别人比自己好。”
“所以,咱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影响大家,而不是强行改变他人命运。”
“毕竟咱们只是小人物,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也不是救世主,无法拯救所有人。”
“那些听劝的帮一帮就好,不听劝的也没办法。”
林双双说的是她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若是李县令还在,或许她会想办法让李县令提前预防,甚至下令强行让所有村民搬到山上。
但现在李县令走了,新来的县令又不熟,她人微言轻,没权利命令全村人撤离。
若是办不好,还会给自家惹来无穷尽的麻烦。
所以,她只能尽力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至于别人如何选择,她无法左右。
杨氏点头:“你说的对,咱们没那么大本事,能救多少是多少吧。”
“那咱接下来该咋做?”
“搬出去躲几日?”
林双双摇头:“若真的南阳坝决堤,镇上也不安全。”
“还是去山上躲躲吧。”
“昨日相公跟虎子去山上玩,说看到一个大山洞。”
“我一会儿跟相公一起上山看看,若是那山洞足够大,咱就搬到山洞里去。”
“村里人看见咱往山上搬东西,肯定会问,到时候你就说我让搬的,其他什么都不说,自然会有人来问我。”
“到时候我给村民们解释。”
杨氏点头:“行,娘跟你一起上山看看。”
“雨天路滑山路不好走。”
“娘,有相公陪着,您不用担心,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啥事?”
“你带着二哥二嫂把田里的稻子全都收了。”
“田里的稻子虽然还没有熟透,但是也能吃,就是不易储存,能收几成算几成吧,总比全都烂在水里强。”
杨氏一脸心疼,这可是一年的收成啊,现在收了就糟蹋了。
原本她还想看看,胡人的种子到底能不能种出再生稻。
林双双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娘,别心疼这些粮食了,命比啥都重要。”
“再生稻只能明年再试了。”
“或者,您在收稻子的时候,稻茬留高一些,万一大水一两日就退了,或许还能长出二茬稻子。”
“不过大概率是不可能的,若真是觉得河水决堤,会带来大量泥沙,到时候别说水稻了,房子都要埋半截。”
杨氏点头:“行,娘也不贪心,粮食损失就损失了,保命要紧。”
林双双交代完就离开了,杨氏则是带着二房两口子急忙去了田里。
“娘,咱现在去田里干啥?”
王氏不解,这刚下了一场大雨,不浇水、不施肥的,也没到收割的季节,现在去田里作甚?
关键是婆婆拿着镰刀,牵着牛车,这明显是要收割的架势呀。
杨氏开口:“割稻子。”
“现在割?为啥?”
难道弟妹的再生稻要提前收割?
可她昨天才去地里看过,稻子还没熟透,大概要到月底才能收割。
难不成现在收下来这种半青不黄的稻子,然后再种下去,就叫再生稻?
可是这样一来,耽误时间不说,产量也不高啊?
王氏一肚子疑惑,杨氏不知道该咋跟她解释,只能开口说道:“双儿让割的。”
“别问那么多了,她让干啥就干啥,双儿自有她的道理。”
“行吧。”
王氏心里虽然疑惑万千,但只要是林双双吩咐的,照做就行了。
毕竟,任何事情,到最后都证明了她的选择是最优结果。
三人到了田里,杨氏看着绿油油的稻田,随手剥开一穗查看情况。
颗粒不饱满,空瘪,口感不佳,也不坚硬,一掐就碎。
杨氏叹了一口气:“这么好的稻子,可惜了。”
“老天爷啥时候才能让庄稼人过上好日子。”
“总是这般三年一大灾,两年一小灾……”
“娘,啥灾不灾的,可是出啥事了?”顾尽国一脸的担忧。
“要发水了……”
二房两口子脸色紧张:“谁说的?”
“双儿说的。”
“快收吧,能收几成是几成,总比都糟蹋了强。”
“收完稻子,还要搬家……”
“往哪儿搬?”
“山上。”
“别问了,快干活,等干完活儿有啥想问的去问双儿,我也跟你们说不清。”
“嗯。”
二房两口子脸色凝重,埋头苦干。
四弟妹既然这样说了,定然有她的依据,毕竟粮食是庄稼人的命,谁也不会用粮食开玩笑。
顾家冒雨抢收的事情分分钟传遍全村。
这下,村里人都坐不住了,纷纷赶到顾家稻田边,问咋回事。
还是那句话,粮食是庄稼人的命!
没人会不操心有关粮食的事情。
不管顾家今年种的是稻子还是麦子,这还没熟就割了,明显不对劲。
河沟村都知道顾家有个头脑精明,会做生意的城里媳妇儿。
能在冬天种出绿叶菜,能在镇上开大酒楼,能接到皇上的圣旨……
这样的人精是绝对不会做傻事的,顾家人除非集体中邪,否则绝不会提前收割。
所以,这其中必定有原因!
又或者是顾家小儿媳又想到了什么赚钱的点子。
总之,谁都不愿错过,不管是好奇的还是看热闹的,大家都想一探究竟。
这不,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几乎全村的人都来了,场面比村里集体开大会还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