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后期,晋国。
公元前497年,晋国发生了中行氏和范氏之乱后,晋国的实力大减,在各诸侯的地位也出现了动摇,而最为可悲的便是晋国君主的没落。
在中行氏和范氏叛乱之前,加上赵氏、韩氏、魏氏、智氏,共六个大的士族在晋国轮番执政,他们的实力还不算集中和强大,互相之间还彼此牵制,晋国君主在其中还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到中行氏和范氏被灭后,赵氏、韩氏、魏氏、智氏四个士族的实力得到了大力提升,而晋国君主的地位也逐渐的被架空。
公元前475年,晋定公去世后,其子晋出公继位。晋出公继位后,任命大夫智伯为晋国的执政者,恢复晋国的实力。
智伯,原名荀瑶,又被称为智襄子,执掌着晋国智氏一族。
智伯在晋出公的任命下,执政晋国让晋国的实力得到了恢复,同时智氏一族的实力也得到了提升。随着时间的推移,智氏一族的地位明显的高过了赵氏、韩氏、魏氏三个士族,这也让智伯的野心更大。
公元前455年前后,智伯为了再次提升智氏一族的实力,便以拥护晋出公的名义,要求智、赵、韩、魏四个士族各让出部分土地给晋国公室,为了表现出诚意,智伯率先让出部分土地给了晋国公室,然后便派人向赵、韩、魏三家索要土地。
智伯先派人向魏氏索要土地,魏氏的执掌者魏桓子直接拒绝了,智伯的索要。魏氏的家臣任章劝谏魏桓子道;“现在的智伯正是得意之时,才会向各士族无故的索要土地,如果不给必将会得罪于智伯,只怕智伯会联合其他士族对魏氏不利。不如割让部分土地给智伯,得到土地的智伯肯定会更加骄横,智伯骄横后,会有更大的野心,这样的话其他士族就会更加团结,到时候智氏一族就离灭亡不远了,正如`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魏桓子听从了任章的劝说,割让了土地给智伯。
智伯再派人向韩氏索要土地,当时的韩氏执掌者韩虎,又名韩康子,知道这是智伯以晋出公的名义为自己求利,便想拒绝割让土地,而韩氏家臣段规劝说韩康子,让出土地,以避免智伯的迫害,毕竟智伯是晋国的执政者,更何况魏氏已经割让了土地,如果韩氏不割让土地,那智伯更有理由讨伐韩氏一族。最终韩襄子也割让了部分土地。
在得到了韩氏和魏氏的土地后,智伯便派人向赵襄子索要土地,这次对赵氏土地的索要,智伯更是指名道姓的索要皋狼(今山西吕梁市方山县一带)的土地。
对于智伯无礼骄横,赵襄子直接拒绝对皋狼之地的割让。赵襄子的拒绝让智伯勃然大怒,便以晋出公的名义联合韩、魏两个士族对赵氏发起了讨伐。
智伯率领的三家士族的军队,很快便打败了赵氏一族,赵襄子率领赵氏退守到了晋阳城(今山西太原一带)。
晋阳城是赵简子时期,由其家臣董安于建造的。董安于在建造晋阳城时,就未雨绸缪的将大量军备物资,用来建造了这座晋阳城。董安于用制造武器的青铜,浇筑成了各大建筑的柱子,并用制造弓箭箭竿的棘木,修建百姓的墙体,并鼓励百姓用山上的石头修建房屋,以此来抵消赋税,让百姓囤积数年的粮食,做到了藏粮于民的战略准备,这些都为这次的晋阳保卫战打下了基础。
赵襄子退守晋阳城后,利用董安于安排的战略物资,成功的击退了智伯的多次进攻。智伯带兵多次对晋阳城的进攻都被打败,让一贯骄横的智伯十分的气恼。
智伯在多次作战失利后,便对晋阳城进行了仔细的侦察,很快便发现了晋阳城的弱点,那就是晋水(今山西汾河),晋阳城的地势明显较低。得到这个情况的智伯,立即派人到晋水的上游掘开晋水,水攻晋阳城。
汹涌的河水很快便灌入晋阳城内,因为晋阳城地势的原因,城内的积水深达数米,城中的将士百姓是巢居而处,悬釜而炊。
水攻晋阳城后,智伯带兵都驻扎在了高处,虽然不能立即攻破晋阳城,但智伯明白只要时间够,晋阳城内的赵氏如果不突围而处,即使不被淹死,也会慢慢的饿死。但无论赵襄子突围或者不突围,晋阳城都将成为智氏的领地。
公元前453年,智伯水攻晋阳城已经三年,晋阳城内已经是兵乏粮匮,赵襄子便心生投降之意,并和各家臣商议此事。而其中一位却反对投降,并请命去联合韩氏和魏氏来对抗智伯,此人便是张孟谈。
张孟谈偷偷的跑到韩康子和魏桓子的营地,会见魏桓子和韩康子,并说出了赵、韩、魏联合的提议。而张孟谈之所以有信心说服韩康子和魏桓子,是因为对智伯的了解和韩、魏两个士族对智伯的忌惮。在会见魏桓子和韩康子之后,张孟谈直接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了韩康子和魏桓子。
在讨伐赵氏之初,韩康子和魏桓子本就是被迫而为,更何况智伯总是以高人一等的姿态,指使韩康子和魏桓子,这让两人早已心生怨恨。而在智伯刚开始水攻晋阳城时,智伯便对以河水攻城的效果大加赞赏,那时候韩康子和魏桓子就对智伯有了戒备之心,因为韩、魏两个士族的主城都是依水而建。对于智伯的野心,两人也是心知肚明,因此在张孟谈提出联合之后,两人很快便答应了一起对抗智伯。
张孟谈在联合了韩、魏两个士族后,回到了晋阳城,让赵襄子开始准备突围。
韩康子和魏桓子答应了赵氏的联合后,虽然明面上还在听从智伯的调遣,但貌合神离的心理已经表现了出来。智伯的家臣智过看出了韩康子和魏桓子的意向,便劝谏智伯防备韩、魏两人的反水。智伯对于智过的劝谏是不屑一顾,因为他知道对赵氏的围困已经到了最后阶段,这场胜利近在眼前,韩、魏两个士族不可能放弃眼前的利益,而来反抗自己。
智过看智伯根本没有防备的意思,便又提议让智伯用赏赐土地,来拉拢韩康子的宠臣段规和魏桓子的宠臣赵暇,有了这两人的投靠,可以更加巩固和魏氏、韩氏的联合。智伯对于这个提议更加的反对,自己本就为了土地而攻打赵氏,为了联合韩、魏已经让出了大量的土地,如今又要给两位家臣。
智伯没有听从智过的劝谏,但韩、魏、赵三家却得到了智过劝谏智伯的消息,他们知道三家联合的消息迟早会泄露,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谋划,并立即做出了反攻。
赵襄子率领赵氏开始的突围,智伯带兵对赵襄子展开堵截。这个时候,韩康子和魏桓子则兵分两路,对智伯的军队发起了进攻。一心进攻赵襄子的智伯根本没有注意到韩、魏两人的反水,致使智伯的军队受到了前后夹击,溃败而逃,智伯最终兵败而死。
智伯兵败而死后,赵、韩、魏三家立刻对智氏一族发起了进攻,很快便吞并了智氏一族在晋国的领地。
智伯的身死,不仅让智氏一族在晋国的百年基业毁于一旦,更让支持他的晋出公难逃逃亡的命运。
晋国公室本就已经没落,晋出公为了恢复公室的势力,支持智伯对赵氏进行讨伐,如今智伯兵败,赵襄子自然会对晋出公发难,晋出公明白自己的命运,便逃亡到了楚国。
晋出公逃亡后,赵、韩、魏三家便扶持晋昭公的孙子为晋国君主,即晋哀公。
赵、韩、魏三家歼灭智伯,正式架空了晋国君主的地位和权利,这时的晋国公室仅存下曲沃和翼城两座城池,剩下的都被赵、韩、魏三家占领,这也为三家灭晋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