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是侯爵,历史上朱元璋第一次一共封赏了二十八位侯爵。
但这一次,因为大都之战的爆发,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士明显要比历史上多。
朱元璋一口气,竟封赏多达三十多位侯爵。
其中包括中山侯——汤和,巩昌侯——郭子兴,长兴侯——耿炳文,德庆侯——廖永忠,颍川侯——傅友德,南安侯——俞通海等等。
汤和虽然功劳不算突出显着,却是最早跟随朱元璋的人,老朱封他为侯爵之首,显然体现出了足够的重视。
而俞通海在历史上进攻平江的战役中,不幸被流矢射中身亡,爵位封给了他弟弟。
但这一次因为是朱文正指挥攻克平江,他反而阴差阳错活了下来,成功领到了爵位。
这些领到爵位的文武大臣们,一个个激动的浑身发抖,纷纷倒头就拜,大呼谢恩。
那些资历尚浅,没有封到爵位的大臣们,看向他们的眼神中,也无一不是流露出深深的羡慕。
不怪人们兴奋如此,因为这种封爵实在是太难得,太罕见了。
除去大量赏金和田地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这种爵位世袭罔替,是可以传给子孙万代的。
这种好事只有开国元勋才有资格享受,等大明进入太平盛世后,再想拿到世袭罔替,简直比登天还要难!
更让人羡慕的是,这些侯爵中,居然还有少数人拿到了朱元璋御赐的丹书铁券。
丹书铁券,通俗点讲,就是民间传说中的“免死金牌”!
只是这玩意并非用金牌制成,而是用丹书写在铁板上,然后再将铁板一分为二,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以留作信物。
这种免死金牌更是让人稀罕,毕竟钱没了可以再赚,命没了就真的啥都没了!
拿到丹书铁券的几人,一个个激动的眼眶泛红,抱在怀中就是爱不释手,周围羡慕嫉妒者更是为数众多,只有朱文正看着有些无奈。
这玩意理论上虽说可以免死,但最终能让其生效的,不还是皇帝本人吗?
而且明代的丹书铁券上面写的清清楚楚,其他罪行皆可免,唯独谋反不行!
有些人拿了这东西,非但没能保命,反而因此无限膨胀,以为不管自己干出什么荒唐事,皇上都不会杀他,最终反倒丢掉了性命!
说到底,唯一能够保命的,还是清醒的头脑和谦虚的为人处世!
好在如今朝廷正在改革新气象,在完善的监督体制下,相信猖狂蛮干的人会越来越少。
一众侯爵封完,就该轮到重磅出场的公爵了!
就在这时,刘伯温却隐隐有些激动起来,因为在刚刚的名单中,竟然没有出现他的名字。
历史上,朱元璋曾和马皇后讨论过该如何封赏刘伯温。
最初定下的是侯爵,但马皇后认为刘伯温劳苦功高,可以考虑封公爵。
朱元璋刚开始也同意了,结果到封赏那天,却只给了刘伯温一个伯爵,竟然跟打酱油的汪广洋同列。
据说,这个结果就跟李善长的打压和恶意挑拨有关。
但这一次,李善长东窗事发,被迫告老还乡,朱元璋自然对他的话没什么好感。
刘伯温扪心自问,估摸着自己多半是个侯爵,却没想侯爵和伯爵都念完了,都没他的份!
难道说,陛下要给我封公爵?
虽然刘伯温一生淡泊名利,但辛苦付出一场,能够得到朝廷承认,也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
刘伯温竖起耳朵,默默倾听,在接下来的公爵名单中,排名第一的就是众望所归的大将军徐达。
徐达自不用说,大明弘股之臣,在此次封赏前,已经贵为“征虏大将军、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兼太子少傅”,荣耀头衔可谓一大串。
此时,徐达又获进封为魏国公,“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和参军国事”。
这一串长长的耀眼头衔,羡煞了朝堂上的文武百官。
却让朱文正忍不住偷偷发笑,他忽然觉得,那个什么所谓的“风暴降生,七国统治者,全境守护,大草海的卡里熙,不焚者,银发女王,龙之母”跟徐达比起来,好像也不算什么?
紧接着,便是排名第二的常遇春,封郑国公,“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同样是一大串长长的头衔。
因为常遇春还在北方作战,今日出场的,是他儿子常茂。
常茂作为一个纨绔子弟,啥时候在陛下和文武百官面前,得到过如此殊荣?
虽然头衔都是他老子的,但常茂笑得嘴都合不拢了,得意洋洋的昂起头,在人群中左顾右盼,生怕还有人没注意到他。
第三位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获封曹国公,“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等等。
头衔太长,朱文正也实在记不住。
第四位和第五位分别是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眼见只剩最后一位,刘伯温发现自己竟然难得有些紧张起来。
只听老太监高声念道:
“封刘伯温为宣国公……”
一声落地,刘伯温竟感动的眼含泪花,倒不是多稀罕这爵位,而是终于感受到,自己不再受人打压了。
长期以来,刘伯温在同李善长的斗争中,都是处于下风居多,要不是朱文正,小鞋还不知要穿到什么时候?
想到这里,刘伯温心怀感激的,看了位列群首的朱文正一眼。
朱元璋一口气封了四五十个爵位,有份之人皆大欢喜,就算无份之人,也鼓足了干劲,希望日后也能享受到这般待遇。
一时间,群臣斗志高昂,朝中欢声一片。
而那名老太监,在念完刘伯温的名字后,就收起圣旨,默默不动了。
就在大家都以为,这次封赏主要是针对臣子,仪式已经举办完毕时,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却悄悄看了朱文正一眼。
他发现这个侄儿竟然一脸无动于衷,丝毫没有失望的模样,反而有些昏昏沉沉,看起来像要睡着一般。
朱元璋心中暗骂一声,脸上却浮起一抹温情的笑容。
在众目睽睽下,朱元璋忽然起身,从怀中掏出一份旨意,亲口大声念道:
“朱文正,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