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正大步站到左首,发现右首也有一名将领,正在向他颔首微笑。
这人相貌清瘦、颧骨高耸、气质沉稳干练,竟是明初第一名将,现居中书左丞的徐达。
他下首还有一员将领,面容奇伟、身高臂长、眼神锐利,犹如一只蓄势待发的猛虎,却是明初第一猛将,现居参知政事的常遇春。
见这两人都面带善意的看着自己,朱文正也笑着点了点头。
朱元璋此时发话道:
“廖永忠,你接着往下讲!”
“是!”
廖永忠官居同知枢密院事,是朱元璋的核心水军将领,只见他出列侃侃而谈道:
“国公!汉军以水军见长,兵势甚大,我军以弱击强并无必胜把握,如今之计,不宜与其决战,而应放开湖口,尾随追击汉军,以削弱其兵力!”
廖永忠说完,俞通海又接着出列,这位同样是水军核心将领,见听他苦口婆心道:
“汉军楼船高大坚固,远超我军,在鄱阳湖上跟其决战,正于汉军有利,于我军不利,请国公三思!”
紧接着先锋指挥戴德,元帅宋贵等将领相继出列,所言皆是劝朱元璋三思而行,不要跟汉军决战。
朱文正这才明白,吴军中反战之人众多,难怪中军大帐灯火通明,一直争论不休。
朱元璋面沉如水,不置可否,在听完一众将领的意见后,又将目光转向了徐达:
“徐将军!你说说看!”
徐达神情凝重,皱眉思索片刻,才开口道:
“臣一直在思虑一事,汉王围困洪都三月不下,明知我军将大举来援,为何却毫无作为,任由我军占据湖口,摆开决战之势?”
朱文正眼中精芒一闪,这徐达不愧是明初第一名将,洞察力果然不一般。
徐达此言一出,众将皆是哗然,反对决战的呼声更高,唯独朱元璋稳坐正中,不为所动。
朱元璋暗中观察了一圈众人的态度,这才挥手示意安静,一字一句的说道:
“陈友谅知道我军兵少,不会轻易与其决战,这才以洪都为饵,吸引我军主力尽出。他性格骄狂,自诩水军天下第一,即便受困鄱阳湖,也有把握击破我军。但他自信过头,也将自己置于险地!”
朱元璋这番分析,让朱文正大为感概,不愧是白手起家的皇帝,中华五千年唯此一人。
朱元璋竟将陈友谅的心里动机,分析得如此通透。
的确啊,吴军只有二十万,战船也远不如汉军高大,正常人谁脑袋被门夹了,会去找着汉军决战?
陈友谅也是明白这点,担心朱元璋避不出战,只是利用各地险要死守,那对于汉军来说,想要打败吴军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陈友谅围点打援,甚至故意示弱,将自身置于险境,才有可能诱使朱元璋率主力参与决战。
当然,能拿下洪都最好,拿不下也不亏!
这是一步险棋,陈友谅将吴汉两军同时置于死地,双方各占优势,就看谁能舍命相搏,一争天下了。
陈友谅有争霸天下之心,甘愿冒险,朱元璋也同样有,只有两个野心家遇到一起,才能爆发鄱阳湖这样险象环生的局面。
朱元璋将道理讲清楚了,可一众将领仍然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开口支持决战,这万一要是失败了,责任谁担得起?
朱元璋心中不悦,但众意难违,一时间场面有些尬尴。
就在这时,朱元璋偶然瞟见自己身侧的侄儿朱文正,从进来到现在竟然一言未发,便将目光投向他道:
“文正!你也说说看!”
朱文正一瞬间就感到了什么叫众矢之的,只见大帐中,所有人都目光如炬的紧紧盯着他。
朱文正是大都督,地位崇高,又有保卫洪都的功劳,他的发言举足轻重,由不得大家不重视。
朱文正想了想,出列说道:
“众位将军所言皆是,汉军的确势大,我军势弱……”
话说到这里,朱文正明显感到朱元璋的脸皮跳动了一下,连亲侄儿都不支持自己,这一仗朱元璋要如何打?
没想到朱文正却突然话锋一转:
“但我军有不得不战的理由!”
朱元璋眼中精芒一闪:
“讲!”
“长期以来,我军一直受困于两线作战。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使得我首尾难顾,疲于奔命。
张士诚器小,陈友谅志骄。器小者贪图安稳,志骄者心吞天下。
所以三年前,我军于陈友谅激战于龙湾,张士诚竟错失良机,坐视不理。而三年后,我军于张士诚激战于庐州,陈友谅当即尽起六十万大军,趁我军空虚,直逼洪都。
于情于理,我们都只有先消灭掉陈友谅,才能打破眼前的困境!”
这番话极富远见,是纵观全盘之举,对陈友谅和张士诚的洞悉也极深,深深震撼了在场每一位人。
朱元璋更是眼中精光直冒,紧紧盯着朱文正,似乎变得有些不认识了。
廖永忠听完深受触动,可还是觉得当前劣势不得不面对,便出言相问道:
“话虽如此,可都督大人有退敌之把握?”
朱文正大步迈开,面向全场诸将,多日来积累的沙场气势突显:
“我军有三大优势,可保击破汉军!
其一,汉军旧困洪都之下,气势已疲,而我军新至,士气正旺!
其二,汉军战船虽大,但逆流而上,行动多有不便。我军战船轻便,又顺水而下,机动灵动更胜一筹!
其三,汉军历来不重视火器,铳炮较少,而我军火器众多,于水战时可发挥重大作用!”
跟刚才的大局分析不同,朱文正这番话落到实处,都是战阵必须要点,听完让众将信心大增。
常遇春更是振臂高呼道:
“大都督说得好!跟汉军决一死战!”
眼见诸将顾虑被朱文正一一打消,气氛逐渐激昂,朱元璋心中大喜过望,看向朱文正的目光也充满了欣赏。
朱元璋虽贵为国公,但此时天下未定,朱家子弟又尚未成年,朱标只有七岁,朱棣才两岁,还穿着开裆裤。
朱元璋肩上担子沉重无比,唯有至亲朱文正可以分担,今日帐中这番对话,更让他看好这个亲侄儿,当初任命他为大都督果然没错,真乃左膀右臂。
朱元璋不再犹豫,按剑起身,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势猛然爆发:
“我意已决,战!——”
众将齐声高呼道:
“战!——”
“战!——”
这一刻,吴军士气高昂,人人求战心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