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关村平常穷的要命,账上长年都是赤字,最多一次是趴了二十块钱,这次破天荒发了笔横财,这一百块钱自然都盯得很紧,所以曹秋凤才追问的很仔细。
“哪能全花了,就吃个饭住一晚上花不了二三十块钱。”
“剩下的呢?给我,我记到账上。”
只听屋里咕咚响了一声,接着传来付为政的声音:“都在这儿了,哈哈!”
“怎么都买成酒了?”曹秋凤生气的说道。
“再有一个月要过年了,村里给乡亲们搞点儿福利,一家两瓶滹北香!”付为政理直气壮的说道:“今年全村都换换口味,别大过年的家家还是枣木杠子!”
这时高存光也说道:“我们买的比批发价还便宜呢!绝不会把剩下这些钱花冤枉了。”
“你……你们!”曹秋凤气的语无伦次:“好不容易有点儿经费,就这么让你俩败完了!”
“咦?你这话说的,好像你不喝酒似的,”付为政不高兴了:“哪次你比我喝的都多!”
“那这路还修不修?”曹秋凤终究是不死心。
“修个球!镇上没有钱,有钱也得用在刀刃上,修路不是必须的,”付为政这趟去镇上,被教育了半天要以大局为重,心里也着实不痛快:“再说你娘家在平口那边,路通不通的你还是一样得绕。”
“当然能修更好,谁愿意每次出去一趟这么折腾,”付为政感慨的说道:“如果大伙儿还是坚持,就考虑考虑并钢那条货道吧,毕竟有路基在,好好修缮一下,就能利用起来。”
“可以请矿上的四名同志去梨树坪请示一下看看,有希望好过绝望嘛。”高存光跟付为政两人早就讨论过,一致认为耐火厂的路更可行。
“那就请矿上的同志们进来吧。”付为政早看到窗台上几个躲躲闪闪的身影,此时村里的工作说的差不多了,就提高声音说对外边喊道。
孙勇几人被点破了行藏,都有点儿不好意思。
“不是我们非愿意听这个墙根儿,实在是想了解一下情况,可村里开会也没通知我们来,我们主动要求参加也不合适呀!”进了屋,孙勇带头说道。
“这个要怪我啦!传达的事情也不是什么好事儿,挨批的话,谁听了心里也会不痛快,所以就没有请几位同志过来,”付为政检讨了几句后,说道:“情况呢就是这么个情况,还请劳烦几位,抽时间下去,到梨树坪矿办找领导谈一谈。”
其实付为政不了解鹅关矿的行政架构,蛭石矿真正的重点就在山上。
因为交通的关系,梨树坪的矿办并不像常规厂那样属于管理层,而是仅仅把为高炉服务的劳资科等二类部门放在那里,主要是为了跟耐火厂往来沟通方便一些。
自从老矿长长期病休后,孙勇现在已经是耐火厂正式文件任命暂时主持工作的人,现在付为政请求去梨树坪汇报,他却并不点破,而是满口应承下来。
“跟厂里说不说都一样,咱们是企业,不赚钱的事肯定不干,再说现在这路不影响咱们使用,谁会花冤枉钱去维护。”
“那怎么不直接说?”宁向东不解的问道。
“当面一口回绝太生硬了,缓几天再说吧。”孙勇叹口气,但愿这么缓几天,村里面对修路的热度就下去了。
可他没想到,村里面的热度不但没有下去,反而越发高涨起来,这一切都归结于宁向东带着宋小青逛了趟城隍庙。
宋小青来了鹅关几天,新鲜劲儿一过,就清晰感受到山村生活的沉闷。
村子就这么大,人就是这些人,晚上也没电视看,除了听收音机,报纸杂志都很匮乏。
现在又是寒冬腊月,山上也没什么景致,村子里是看到了东头就知道西头什么样,实在想不出来还有什么去处,最多也就城隍庙,但是也没什么看头。
听到城隍庙这三个字,宋小青来了兴趣,让宁向东带她过去看看。
这一看反而看出了名堂。
宋小青在大学的图书馆里,无意中看到一本记录民间野史的书。
书名叫《农叟曝言》,其中收录了一段南宋时期鹅关军民抗元的故事。
当年蒙古大军南侵的时候,弱宋王朝被打的节节败退。
然而势如破竹的蒙军,其中一个分支在鹅岭受阻,不得寸进。
考虑到此处并不是蒙军南下的主攻方向,大汗蒙哥命大将兀良合台留下一支军攻打鹅岭,其余主力部队分三路继续南下。
没想到这支蒙古军在鹅岭被阻挡了整整十年。
蒙古人擅长马上作战,而鹅岭却是山峦起伏纵横,正是骑兵的最大克星。
蒙军缺乏步兵,大量骑兵在此处被迫下马,避长而就短,其战力折损可想而知。
而鹅岭地区山民彪悍,尤其山林作战全民皆兵,几乎占据所有的地利人和,把这支不是主力的蒙古军打的丢盔弃甲,屡战屡败。
这期间,蒙古大汗蒙哥也在四川钓鱼城被一箭射杀,战死城下。
战报传至鹅岭,士气更是此消彼长,蒙军连吃败仗。
此后直至崖山海战,南宋再遭败绩,大臣陆秀夫背着最后一位少皇帝蹈海自杀,南宋彻底灭亡。
然而此时的鹅岭城关,依然雄踞北方,高扬大宋王旗不倒。
南宋灭亡后,忽必烈继位登基,大将兀良合台忙着在云南消灭大理国,直到忽必烈北归,改国号为元,才想起自己曾遗一支军在此。
随即遣主力由南进军,与北方元军合力进攻,击破鹅关关城,宋将潘郎二十四岁临危受命,镇守鹅关,至战死时年仅三十五虚岁。
此刻,站在城隍庙的正殿内,宋小青仰望着这座蟒袍玉带的塑像,遥想千百年前城破之时,这位潘大人慷慨赴死时的豪迈,心情激荡,久久无言。
“书中可曾留下这位大人的名讳?”蔡义和听宋小青讲完这段野史后,沉默良久,才开口问道。
“没有名讳,只有潘郎……”
“那就可惜了,无法从正史之中查找。”蔡义和惋惜的说道。
“这雕塑蟒袍玉带,一副文官装束,宋朝向以文官统武将,说不定野史是真的。”宁向东看着基座上斑驳古旧的潘郎两字,猜测的说道。
“那就只有后续来访者考证了。”宋小青抬头打量着这间大殿,悠悠的说道。
这句话却点醒了若有所思的宁向东,鹅关如同一颗蒙尘的珍珠,只要拂去上面的尘埃,就能让厚重的历史底蕴再次重现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