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清研就坐在王氏的炕上,把斜挎包取下来。
“数钱喽,数钱喽”
说着就把包里的银钱倒了出来。
铜板的声音“哗啦啦”作响。
一家人的视线都朝着炕上看过来。
夏木则是快步跑到跟前,看着炕上散落的铜钱,眼里止不住的欢喜。
太好了,这是他们今天挣得。
清研把铜板拢在一起,开始一枚一枚的数着铜板
“一文、两文、三文.....二十二、二十三,这里是二十三文,回来的时候买东西用了七十四文,也就是说咱们今天卖了九十七文”
“白菜和茄子是咱们自家的,就算二文钱,豆腐五文钱,粉条大约2斤,也就是二文钱,肉两斤28文,总共是37文,这样算下来咱们今天赚了60文”
清研话音落下,李氏和夏父倒吸一口气,60文,虽然没有榆黄蘑赚的多,但这是个长久的买卖。
而且今天是第一天,准备不足,带去的菜也不多,等时间久了,必定会是个不错的生意。
夏父想想就兴奋,咧开的嘴角怎么也合不上。
“娘,明天咱们就多带点去,一定卖的比今天还好”
李氏也附和道“对,多做点,肯定都能卖了”
王氏欣慰的点点头“你们决定就好”
清研想起旁边茶棚的客人,对着家人说道:
“爹,娘,咱们不能只卖菜,也要有馒头,今天在茶棚歇脚的商人,看见咱们的菜卖的红火,还想尝尝味道,不过没有干粮,就没有买”
李氏皱着眉头,有些为难“那咱们蒸馒头?”
清研摇摇头,沉思片刻说道“咱们才刚开始去摆摊,一切都在慢慢摸索中,等顺手后再自己做馒头吧,我们明天上午去镇上的时候,先买些馒头用着”
“行,那就听闺女的”
夏父一锤定音,他现在对清研无比的信服,闺女脑子灵活,主意多,肯定没问题。
因着做大锅菜,家里的白菜茄子都需求很多,夏父吃完饭就去了后院,准备多种一些菜。
清研让夏父也种些萝卜豆角等菜,总会用的到。
李氏去清理摆摊的铁锅和碗筷。
夏木则是跟着小叔去了他的房间读书。
清研一直坐在王氏的炕上,没有下来。
她翻看着手里的蝴蝶结,王氏的针线真真是厉害,针脚很小,拼接的地方都看不出针线的痕迹。
“怎么样,奶给你缝的还满意吗?”
“满意,太满意了,阿奶真的是太厉害了”
没想到才半天的功夫,她奶就给她做出来了一个。
王氏笑呵呵的看着孙女“下午我把另一个也缝出来,你明天就可以戴头上了”
清研下意识的摸了摸头发“奶,我不着急,您慢慢做,尤其是晚上,不要做针线活,费眼睛”
王氏下意识的摸了摸眼睛,心里很是宽慰
“我晓得,奶最近身体好着呢,身上比以前有劲了,眼睛也不酸疼”
说完拿过旁边的碎布料,从里面挑挑拣拣。
清研和王氏在炕上聊着其他头花的样式。
院里传来李氏和一个妇人的说话声。
清研好奇,便下炕出去看了一眼,是个不认识的妇人,胳膊上挎着竹篮,里面装着满满的菜。
李氏正热络的招呼着“夏文他娘,你来了怎么还带东西,见外了不是”
“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我今天来是想谢谢你们的”
李氏瞬间明白了她此次的目的,连忙拉着她往主屋去
“快来屋里坐,别在外面站着了”
看见清研在门口探头探脑的,李氏招呼着清研“快去给婶子倒碗水”
清研连忙跑去厨房,倒了一碗水,端到主屋。
那妇人一脸笑呵呵的看了眼清研,对李氏夸赞说道“清研丫头真乖,闺女长大了,成了你这当娘的小棉袄”
李氏被她说的心里美滋滋,嘴上却是嫌弃道“这个皮猴,现在好歹听话了,以前我还以为生了两个儿子呢”
“哈哈哈哈哈哈”
说完,两个人笑的开怀,清研内心暗自腹诽,她娘就不能在外面人面前夸夸她吗。
李氏擦了擦眼角笑出来的泪水,问道:
“夏文呢,没跟着你一起来吗?”
“他呀,说这几天不用采蘑菇,和铁柱他们出去玩了”
“采蘑菇就是靠运气,看天气,这么热的天,蘑菇也干巴了,还长虫,让他们在家歇歇,夏文是个好孩子,前几天可是天天上山”
两人聊着天,王氏拿着布料,手里针线上下不停,时不时的插上几句话。
这人竟然就是夏文的娘,清研还是第一次见,虽说是族亲,但毕竟是个寡妇,平日里她也很少串门走动。
今天见夏文娘,和夏文的脾气性格简直天差地别,他娘和李氏有说有笑的,落落大方,不似夏文那般沉默寡言。
“前几天我给夏文洗衣服的时候,在他口袋里发现了铜板,刚开始问他还不说,最后才和我说了,他们去后山采蘑菇的事,这不我今天有空,家里没啥东西,自己种的菜,给你们送点来”
王氏停下手里的活计,抬头看着夏文娘,满脸慈爱“你呀,就是太客气了,夏文他们可是漫山遍野的跑,是他自己挣得辛苦钱”
夏文娘有些动容,声音不似刚刚明亮“是啊,这孩子听话懂事,这些年跟着我苦了他了”
李氏叹了一口气,见她有些低落,连忙安慰“你也别伤心,夏文很快就长大了,他这么听话懂事,你呀以后就该享福了”
“嫂子说的是,现在夏文挣得钱都交给我了,我开心着呢”
说完又看向清研“说起来最要谢谢清研丫头,愿意让夏文跟着铁柱挣钱”
清研莞尔一笑,乌黑的眼珠明亮照人“那是他肯努力上进,还有几个小伙伴嫌累,都没有跟着铁柱上山呢”
李氏也插话道“你说你,来就来,还拿这么多菜”
夏文娘端起碗喝了口水,摆摆手,不在意的说道“嫂子,你也知道,我家地里种的粮食少,大部分都种了菜,这几天准备担去镇上卖了”
李氏点点头,这个夏文娘和村里人来往很少,她家的地种的粮食很少,反而年年都种不少菜,天不亮就担去镇上卖钱。
村里不少人议论纷纷,觉得她糟蹋田地,但毕竟是孤儿寡母的,实在可怜,大家也就当作看不见。
夏文娘把碗里的水喝完后,便离开了夏家,临走的时候,李氏推让了几下,实在拗不过,便把菜都留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