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十号当晚,避难所的中央广播播放了一条消息。
【b市避难所的全体居民,你们好,我是避难所的直属负责人,现发布一条通知,我们的专业人员经检测,五天后将进入为期一个月的强震期。
2区广场从明早八点起,开始发放户外帐篷和地震逃生包,全体居民可凭居民卡领取免费帐篷和地震逃生包。
十四号,避难所工作人员将组织全体居民分地点全部撤退。地点一,原b市襄山区郊外平地。地点二,大兴区元一广场。地点三,……
撤退地点,官方抽签分配。
请广大居民携带好随身财产和Id身份卡,以及食物和水。官方将不提供任何食物,这四天期间避难所商场会二十四小时营业。
望广大居民周知。】
这条通知一出,整个避难所炸开了锅一般,他们还是后来才听说,当天晚上超市就排了长长的队伍。
还有当晚去广场排队的,就等着明天一早第一个挑帐篷……
接下来的五天,他们谁也没敢出门,连帐篷都没去领,除了出去领个撤退地点,那群大妈的战斗力太强了……
反正这些东西他们都准备好了,不领也没什么事,也算是给国家节约资源了。
十四号一早,几家人一齐出发前往襄山区郊外平地,他们都被分配在那了。这块平地也是几处撤退点最大的一处。
官方是有车队接送的,但是他们不想让长辈们一大把年纪了还要跟别人挤大巴,干脆自己开车前往了。
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已经先一步迁过去了。
谢思齐开着谢家的车,载着他奶奶、他爸妈和陈姨。
陆宴安也开着自己的车载着陆爷爷、程叔、林外公和一鸣叔。
苏予月开着极地大卡载着顾衣茗和王晓冉,顾衣茗坐在副驾驶,怀里抱着小希,至于小哈在后座晓冉的怀里呢。
车厢里放着三台逃生舱、六顶帐篷、各自的睡袋和一口大铁锅。
这还是林老爷子第一次见到小哈和小希,喜欢的不行。
上车前都恋恋不舍的。
他们要去的地方离襄山不远也不近,已经是远离市区的地方了,那里是一块很空旷的地方。
至于避难所里的东西,极地大卡早被她找机会收进空间了,房子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开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
他们到达目的地,有两个军人上前检查他们的居民卡,并登记车辆信息。
将车在外围找个地方停好,几人就找了一处位置较好的空地,开始扎帐篷。
自然没让长辈动手,他们五人,三下五除二的功夫六个帐篷就搭好了。
林外公跟一鸣叔一个帐篷,陆宴安和他爷爷一个帐篷,程家夫妻俩一个帐篷,谢家父子一个,谢母和谢奶奶一个帐篷。
剩下的她们三个女孩住一个帐篷。
睡袋之前早早都准备好了,这会天气还有二十八九度,晚上也不冷。
也是,这场灾难里唯一能安慰他们的可能就是,温度适宜了。
他们不用顶着极热或者极寒去救援。
谢思齐和陆宴安来回三趟就把车上的一些常用物品搬了下来。
他们除了带了要用的东西,还有
随后几人去周围捡了几块砖,陆宴安垒了个简易炉灶。
说是捡其实都是苏予月从空间偷渡出来的。
几位会做饭的女士,直接熬了一大锅的绿豆汤。
跟大家商量过后,给那边站岗的军人小哥送上一碗。
这天气虽然跟以前比好得多,但在往常这也是大热天了。
苏予月带了把可大的伞,就平时去海边遮阳能遮住两个躺着的人的那种大伞。
陆宴安找了块石头一压,拿铁丝把伞绑在上面撑住。
一把巨大的遮阳伞就立了起来。
总共十三个人加上一猫一狗惬意地坐在伞下。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来郊游的。
官方的大客车和其他的私家车陆陆续续都到了,每一批人人都是大包小卷的样子。
空地越来越少,渐渐被密密麻麻的人群占满。
人一多就容易产生矛盾,这不又有人看他们不顺眼了。
跟他们隔着条小过道的一户人家,大概有七八个人。
其中有个老太太,见他们有个那么老大的撑阳伞,羡慕地不得了,那酸话没忍住就说了出来。
“撑那么大一把伞,是来度假的吧……现在的年轻人呦,一点也不尊老爱幼!”
就隔着一条小过道,几人都听见了,帐篷支起来的时候,各位长辈就先一步进了帐篷休息,毕竟做了那么长时间的车,几位长辈尤其是陆爷爷、林外公和谢奶奶都有些疲累。
伞下现在就只有他们五人。
谢思齐可不惯这老太太臭毛病,“啧,有些人呢就是喜欢倚老卖老,你说是吧苏妹子。”
“可不是嘛,哎这伞底下坐着可真舒服啊!”苏予月故意大声喊着。
那老太太听见气的直冒烟,但也看出这几个年轻人不好惹,嘟囔了几句没敢再挑事。
周围的人也都见到他们不好惹,嘱咐自家孩子老人,别去招惹他们。
剩下的时间风平浪静,空地一点点被填满。
傍晚,天黑前,苏予月大致看了看,能有一万多的人聚在这里。
官方划分的地盘也很合理,每个小营地直接都隔着一条小过道。
周围一直有人巡逻,很安全。
晚上七点过后,营地提前架设的灯一点点亮了亮起来。
下午进帐篷里休息的各位长辈也接二连三的出来了。
晚上掌厨的还是陈姨、谢母和苏予月她们三人。
她们也没做多好的食物,随大流,直接煮了一大锅方便面,只不过跟其他人煮方便面不同的是,她们这里面有十三个鸡蛋还放了两盒切成小块的午餐肉。
几人拿的大铁锅很大,是苏予月从空间找的那种东北铁锅炖的大锅,煮十三袋方便面还是轻飘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