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是苏联最好的空军学院,也是苏联历史最悠久的空军学院,位于莫斯科以南40公里舍尔格夫区莫尼诺镇,该学院是苏联培养各种航空兵专业指挥干部的学校,也是研究空军战役学、空军各兵种战术学术等问题的科研中心。是苏军空军的高等学府,空军学院设训练部、科研部、物质技术保障部、院委员会。学院辖2个基本系、25个教学研究室。学院的学制4年,每年招收学员约百人。空军学院设有指挥专业、参谋专业和领航专业。该院教学以自学为主。除此外还特别强调通过各种作业、实际飞行和参加演习提高学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报考空军学院的军官,先必须经本单位团以上长和干部部门同意并推荐,再经选拔委员会审查并报上级长批准,然后方能参加入学考试。入学条件是:具有良好的精神素质、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组织能力较强;平时军事训练成绩优秀;身体健康;具有5年以上军官工作经验;受过高等专业教育;年龄在35岁以下。
以上是林俊对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的了解。照理说自己的条件是无法进入学院的,但斯大林的决定就是最高通行证,导致学院最高长直接来接人。而且单凭“”的金字招牌,就可以让林俊的进修名正言顺。
汽车刚到莫尼诺镇,林俊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绿荫环绕,如诗如画般的环境,如同室外桃园。
同林俊轻松愉快的心情不同,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党委会主席阿尔希波夫的心情就比较复杂了。
对于坐在自己旁边的年轻人,阿尔希波夫已经从铺天盖地的宣传中了解的十分清楚。作为一名老资历的空军将领,是十分佩服8位飞行员的英勇行为的。但前几天的一个电话,让这位主席同志愁了、、、、、
打来电话的是伏罗西洛夫,告知八位“”中最年轻的安德烈*尼古拉耶维奇*普伦雅科夫同志将到学院进修一段时间,而且这是斯大林同志的命令。在电话里伏罗西洛夫特别强调,这个安德烈是斯大林同志看中的年轻人,学院方面一定要组织最有力的教师团体,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培养成一名合格的空军指挥员,而前提是先将安德烈训练成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在生活方面也要按照最高的标准照顾,这是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通过的决定。
最高统帅的直接命令是绝对不能含糊对待的,这方面阿尔希波夫十分的清楚,而且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第二和第三号人物伏罗西洛夫与加里宁同志,也对这个年轻人表示了极大的关注,更加说明了这位““的重要!从内部传来的消息说,加里宁同志已经亲自介入了他妻子的工作调动问题。阿尔希波夫现在的头都大了,为了安排好这个安德烈,前几天学院党委会已经连续开了几次会议。
“确实有难度!不是每个会开飞机的都能成为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而且要把一个没有军队资历经验的人培养成合格的空军指挥员更是难上加难。但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命令只能不折不扣的完成。看来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希望这个年轻人有这个潜力!”
阿尔希波夫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不出林俊的预料,一到学院又是热烈的欢迎仪式,都有些弄不明白,自己到底是来学习的还是来视察的。幸好这段时间已经习惯这种情况,倒也是游刃有余。在一系列的过场之后,林俊终于来到了自己的宿舍。
这宿舍完全出了自己的预料。原来预计能给自己一个单间就不错了,没想到学院安排的是在一幢小楼里的整一个大型套间。三个卧室,还有单独的餐厅与会客室,都是宫廷式的装修摆设,其他的设备就更别说了。看小楼的式样,这应该是沙俄时代的产物。
这边阿尔希波夫看到林俊的奇怪表情,还没等林俊开口就说:“这是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命令。”
得,这下林俊连个表意见的机会都没,只能无条件的服从。
阿尔希波夫还给了林俊一把车钥匙,说是昨天内务部昨天刚送来一辆?斯―2型轿车,专门配备给使用的,而这也是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命令。
“**集约化经济就是好!”这是在林俊了解到只要出示“”的证件,在任何加油站都免费的规定后,心中的感慨。
“阿尔希波夫同志,我想尽快开始学习,您看今天下午开始熟悉战机可以吗?”
这个安德烈还真心急,连战斗理论都还没学就要上机――这是阿尔希波夫的想法。但想归想,说就不能这么说了,反正个年轻人爱干嘛就干嘛吧。
“好的,安德烈同志,下午就上机。”
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拥有自己的机场,当下午林俊同阿尔希波夫一起来到机场时,看到了那些以前只有在教课书上才能看到的战斗机。
老式的双座p-5型和最新式的伊-15和伊-16(“伊”即俄文“n”,为歼击机的意思)战斗机整齐的排列在机场两侧。
“果然是苏联最好的空军学院,连实验阶段的伊-15和伊-16都有。”林俊想。(双翼的伊-15和单翼的伊-16是相伴而生的,因为苏联30年代认为战斗机不可能兼顾度和机动性,水平机动性差的单翼机必须与双翼机一起使用,单翼机先追上敌机,再由双翼机与其格斗,但在西班牙内战和哈勒欣河对日作战后,才现这种战术不符合实际而放弃。由于上述偏见,中央飞机设计局总设计师尼古拉*波里卡尔波夫在1933~1934年同时研制了伊-15和伊-16,两种飞机都采用史维佐夫仿美国“旋风”设计的m-25星形气冷9缸775马力动机,安装有四挺7.62毫米口径机枪。飞机为木金混合构造,机身肥短,机头粗平。伊-15为鸥形上翼,改进型伊-15比斯则是常规上翼。伊-15最大度只有360千米/小时,但机动性突出,在1000米高度转一个圈只要8秒钟,1935年曾创造了米的世界升限纪录。伊-16是世界上第一架悬臂下单翼、可收放起落架战斗机,1934年被公认是当时世界“最快的战斗机”,时最大可达460千米/小时.然而,由于后机身太短,稳定性不好,它需要熟练飞行员操纵。)
原本按照阿尔希波夫的意见,是让林俊先上p-5熟悉战斗机的感觉,但林俊表示要先熟悉伊-16。
“他喜欢伊-16就伊-16吧,安德卢普夫同志会让这个年轻人知道战斗机不是运输机,这个年轻人有的苦头吃了。”阿尔希波夫同志有自己的算盘,安德卢普夫同志是学院里最好的飞行教官,在教学方面是出了名的严谨。可我们的院主席同志忽略了一个问题:伊-16还在测验阶段,外界根本还不知道他的存在!这个安德烈怎么就知道这最新式的飞机编号是伊-16?
林俊简明略要的向安德卢普夫询问了伊-16的操纵要点,“安德卢普夫同志,我想驾机升空熟悉飞机,请批准,”
35岁的安德卢普夫被林俊的要求吓了一大跳,因为这批最新式的伊-16是一个多月前才分配到学院的。而且凭自己实际飞行经验感觉,这个型号的稳定并不好,需要优秀飞行员才能熟练操作。而这个安德烈对于战斗机也实在菜鸟了一些。想归想,但他可不想说出得罪这位“”的话:你是菜鸟,飞不了。
“安德烈同志,伊-16很难操作,而且还没有教练型号,我无法带你升空感觉。”安德卢普夫换了一种委婉的说法。
林俊听出了这位教官的潜台词,他也不好意思直接反驳他,“安德烈同志,我只是想熟悉一下伊-16的起降与平飞操纵感,再说我这个””也是飞出来的,请您放心,我有把握,呵呵”
话里是软中带刺:我是,飞出来的!你阻止我试试!
这下院主席和教官同志都没意见了,只是再三叮嘱要小心。
换上飞行服的林俊动了飞机,在全场人忐忑不安的眼神注视下升空了。一同起飞的还有一架伊-16,那是驾机伴飞的安德卢普夫。
空中的林俊中规中矩的飞着,感觉着每做一个轻微动作后操纵杆与脚蹬穿来的每一丝感觉,仔细感受着飞机的特性。
飞行帽里的内置式耳机里不时传来地面指挥台阿尔希波夫的声音,听得出来这位党主席是紧张得要命。
二十分钟后,林俊已经将这架飞机的性能摸的七七八八,不再满足这样中规中矩的飞行。当年在空军里他就是个常出格的主,这次也要让下面的人吓一跳了。
再次转弯回到机场上空时,林俊猛一推油门,一拉操纵杆,伊-16呈70度角急向上爬升,冲上1000米高度后又猛蹬左脚蹬,连续做了10几个快横滚,紧连一个高180度转弯,回到指挥塔位置后急俯冲到150高度,再次大幅度拉起至2000米高度,摇摇机翼绕了个大弯回到机场,稳稳的的降落,整套机动动作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地面人员的反映是一开始的惊呼到最后的鸦雀无声。为什么惊呼?要是这位年轻而又冒失的“”出意外,很多人会倒霉的,而且刚才林俊做出的动作也太剧烈了。
而下面所有人又都是懂门道的,在看全了林俊的动作后都惊讶的说不出话来!那是一套完整的战斗机摆脱后方敌机追击,再反击的动作。而且还附加了一个俯冲轰炸机标准的俯冲轰炸加脱离动作。
一直努力跟在林俊身后的安德卢普夫下飞机后,对阿尔希波夫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他真的是个运输机飞行员吗?”
“他是个天才,看来你没什么可以教他的了。”阿尔希波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