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了一天的时间,许风率领的骑兵就来到了之前布须曼人的营地,也就是现在的蜜城。蜜城现在只有十几个华部落的养蜂人在此落脚,平常很冷清,骑兵队的到来,顿时让蜜城热闹了起来。
蜜城是个养蜂的好地方,周围的花朵资源异常丰富,所以现在华部落的大部分养蜂人都在此地,这里的蜂蜜产量也超过了华城。许风没想到蜜城开发的这么快,蜜城的地理位置还是不错的,旁边还有一个大水洼,可以满足部落人畜饮水的需要。
蜜城旁边的森林里面,就住着吃土的鲁古鲁部落,而且鲁古鲁部落出产上好的高岭土。高岭土烧制的白瓷,在马拉穆集市受到了热烈的欢迎,许风准备加大白瓷的生产。生产地点就定在蜜城,从鲁古鲁部落交易回来的高岭土,直接就在蜜城烧制,然后运输到马拉穆集市。
加大白瓷的生产,就需要更多的人口,许风准备从鲁古鲁部落雇佣人口,鲁古鲁部落人口多,物质匮乏,很多人都在吃粘土,那不是他们的爱好,是真的没别的可以吃了。
晚上吃完晚饭,许风正在和大家联欢,一个养蜂人前来报告,说最近总是有一伙人,鬼鬼祟祟在蜜城附近游荡,这伙人有十几个人,头戴羽毛做成的帽子,他们看起来凶神恶煞,不像是好人。
听到养蜂人这么说,许风有点坐不住了,蜜城到时候要成为部落的蜂蜜和陶瓷生产中心,安全是第一位的。因此他决定,明天去寻找一下这伙鬼鬼祟祟的人,看他们是敌是友。
二月二十九日,许风让木头带领五个骑兵,拿着自己的礼物去拜访森林中的鲁古鲁部落,并邀请鲁古鲁的尼尔族长到蜜城做客,他有事情要和尼尔族长协商。许风则自己率领了五个轻骑兵,去养蜂人指示的方向,搜查那群来历不明的人。
剩下的三十名骑兵,许风让他们全部去森林里面伐木,砍回来的木头,就暂时堆在蜜城外围,等原木足够,就给蜜城建造一个原木的围墙,提高蜜城的防御指数。
华部落的轻骑兵,都是清一色的巴卡人,身材矮小,身手灵活,擅长跟踪和辨别,是进行侦查的好手。不到中午的时间,他们就回来报告,在距离蜜城不到三十里地的地方,发现了那伙陌生人。
许风跟着轻骑兵,顺顺利利找到了那伙不速之客,离他们还有二里地的地方,许风下马,弯着腰偷偷摸摸来到一棵猴面包下。巴卡人的身高只有一米三四的样子,根本不需要弯腰,在草丛里来去自如,怪不得被跟踪的人发现不了他们。
这棵猴面包树,距离那帮陌生人也就三四百步,许风爬上树定睛往远处观看,只见这十几个人就躲在一处灌木丛附近休息,个个东倒西歪,衣衫不整。许风仔细看了看他们的帽子,帽子上的羽毛暴露了这伙人的身份。
真的是来者不善啊,这伙人来自华部落的死敌-食人族津巴部落。许风之前打败过一个津巴部落,被俘的食人族雷利族长交代,像他们这样的津巴部落,总共有四个。他们都是马拉维帝国军队的一份子,替马拉维帝国开疆扩土。
现在部落附近又出现了食人族的踪迹,许风要彻底探查一番,看这伙人的目的是什么。
许风爬下猴面包树,带领轻骑兵回到自己的马儿身前,制订了突袭这伙人的计划:许风加上五个轻骑兵,六个人分成三组,三组人从三个方向突袭这伙食人族。
之所以要给敌人留下一个逃跑的方向,就是为了给他们留下逃生的希望,类似于攻城时的“围三阙一”。逃跑的人哪里知道,在这个茫茫的大草原上,两条腿的步兵永远躲不过骑兵的追杀。
方案制定完毕,众人开始行动,他们先不骑马,先牵着马,利用草丛的掩护慢慢接近津巴人,等走到合适的距离时候,就上马加快马速,打津巴人一个措手不及。
骑兵们牵着马走在草丛里面,离津巴人还有二百步的时候,还是有警惕的津巴人发现了他们,开始在那里大喊大叫。许风看到这种情况,果断一声令下,招呼众人上马。
骑兵们纷纷上马,准备好弓箭和长矛,开始了冲锋。许风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一名骑兵紧跟在他身后;另外两组骑兵,从左右两个方向开始包抄。
离津巴人还有六十步的时候,他们射出了一轮弓箭,紧跟着是第二轮,第三轮,三十步的距离投掷出了长矛。经过三轮箭雨和一轮长矛的打击,这十五个津巴人一下子死了十个,剩下五个转身就跑。
五个轻骑兵策马上去追那五个逃跑的津巴人,许风连忙大喊一声:“抓活的,不要打死了”。
不大一会儿,五个逃跑的津巴人就被全部抓了回来,他们个个鼻青脸肿,有的还全身骨折。鼻青脸肿的津巴人,是被马刀的刀背打的,全身骨折的,则是被马儿撞倒,又反复踩踏的。
许风看到一个鼻青脸肿的津巴人,腰间挂着一把黑色的短剑,更是确定了自己的猜测,这种短剑是津巴战士里面的小头目佩戴的。许风根本没有吓唬这名津巴小头目,小头目自己就把所有的情况全部交代了出来。
原来许风上次在蜜城击败了雷利率领的津巴人之后,当时因为骑兵数量不够的原因,歼灭战打成击溃战,十个津巴人自发抱团,竟然奇迹般在草原活了下来。
活下来的津巴人回到现在的津巴部落,告诉现在的津巴部落族长,雷利这一支津巴部队已经被消灭了,让现在的这支津巴部落替雷利族长那支津巴部落报仇。前来报仇的津巴部落就在南边的方向,走路是两天的距离。
许风听到这里非常高兴,剩下的三个食人族部落,一直是华部落的安全隐患,许风一直想消灭他们,没想到他们自己送上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