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些废物!废物!”,皇宫正大光明殿上,扈国的洪昌皇帝司马云明就如同是斗鸡般的暴跳如雷,他面前龙书案的所有东西都已经被扫落在地,甚至还有些不解恨的洪昌皇帝还将龙书案直接掀翻了,龙书案顺着宝台的的丹犀台阶滚落在大殿之上,而此时扈国的文武群臣们依然是的跪倒一片,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再争辩些什么,毕竟已经毫无争辩的可能了。
总理事务衙门也就是内阁的那帮官老爷们,想当然的以为杞国追求的是速战速决,希望尽快拿下胜利果实,用以提升他们那位皇储的声望,为接下来顺利掌控杞国继承皇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他们看来号称是扈国南大门的望南关应该是杞国进攻的首选地点,毕竟望南关是闻名中土的雄关,想要进入到杞国的腹地,那么望南关是唯一的便捷的通道,杞国不可能不打这里。
但问题是这群内阁的官老爷们不过是手捧着圣贤书,成天念着什么之乎者也,最大的本事也就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争做这杞国第一敛财小能手而已。至于行军打仗嘛,反正圣贤书里应该是没讲过的,这些官老爷们也不过是为经验论而已,至于他们的经验嘛那就是没有经验。
杞国确实是派兵去攻打望南关去了,可是这不是杞国的全部动作,杞国还同时向边境所有的郡县发起了攻击,而且最可怕的是扈国边境的各个郡县基本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骚乱。
一时间,举国震动,人们都将目光锁定在了建安的朝廷,如今的小皇帝到底能够带领着朝廷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扈国是否还将继续存在着?
“跪!就知道跪!”,洪昌皇帝气的嘴角直抽搐,他指着宝台之下的一众大臣骂道,“你们不是说杞国会集中兵力攻打望南关么?现在呢?边境所有郡县都陷入到战火之中了!你们告诉朕,还有谁能力挽狂澜?”
跪在地上的一群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敢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毕竟此时扈国已经不是老皇帝在位时的那个扈国了,自从眼前这位洪昌皇帝登基以来,先是斩杀了一批皇室男丁,然后便直接杀了人人瞧不起的总理事务衙门宰相邱允能,搞的数位朝廷重臣愤然告老还乡,而其他的大臣们更是人人自危,再后来还搞了《贱籍条陈》在内的一些列“变法”,搞的是天怒人怨。
什么力挽狂澜于既倒,这个时候谁又能够有这种魄力呢?
文官没有人站出来,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没有那个本事,而武官不站出来完全是因为这些年来对于武官的打压,这种打压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了。即使他们站出来又如何?一场战争并不仅仅是靠着士兵冲锋陷阵,还有粮草后勤等一系列问题,如果此时他们站出来,而在战场上被那群文官们拖了后腿的话,又是什么样的下场呢?那些文官们一个个都是心怀鬼胎的,他们才不会在乎结果是什么,他们只会在乎利益,而让武官打赢一场翻身仗显然不是文官们所想要的结果。
所以每当有武官跃跃欲试的时候,武官之中最具声望的路未尽将军却不断的加以阻止,在他看来此时出头就是自断活路。
“好啊,偌大个扈国,竟然找不出一个敢站出来的人。”,洪昌皇帝司马云明是连连苦笑,“如今不过是边境敌袭,若是那杞国打到建安城城下,你们岂不是要将朕交出去来保住你们的小命么?”
“陛下,臣等皆为文臣,所学皆是圣贤书,懂得不过是些治国理政的道理,若是带兵打仗,恐怕还是要由武将来啊。”,洪昌皇帝司马云明的话音刚落,总理事务衙门也就是所谓的内阁宰相郝柏瑜忽然高擎起手中的玉圭说道,说着他还朝着一旁人群之中的路未尽看了一眼。
司马云明也随着郝柏瑜的目光看到了路未尽。
司马云明便是眉头微蹙,然后看向郝柏瑜说道,“郝相的意思是?”
原本跪在地上的郝柏瑜忽然起了身,朝前走了几步之后才又捧着手中的玉圭跪下了,高声喊道,“臣提议由京兆尹将军、安国候路未尽出山,平定边境骚乱和杞国敌袭,如此必定民心牢固、山河无恙!”
“臣等附议。”,随着郝柏瑜的一声高喝,殿中文臣和一部分武将也赶忙附和道。
司马云明眉头微皱看了一眼人群之中的路未尽,心情是极为复杂的。路未尽是扈国最有名的将军,不过近些年来这位将军却忽然间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原因就是这位大将军被老皇帝调回了建安城,老皇帝在旨意之中指出,“路未尽将军驰骋疆场多年,身经百战而不死,稳军心定边境,乃是扈国的栋梁之才,朕不愿将军在边境耗尽毕生精血,着路未尽为京兆尹将军,加封安国候,赐安国候府邸,梁田万亩。”
京兆尹将军完全就是荣誉衔,也就是能让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多一点俸禄,至于安国候嘛,虽然名字听起来是挺唬人,好像朝廷是极为重视这位老将一样,但是实际这个所谓的安国候是不具备任何实权的。所以实际上,这次的升迁完全就是老皇帝要将路未尽手中的军权完全剥夺而已,毕竟在边关上的大部分将领都是出自这位老将,即使不是也同这位老将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个时候,所有人都以为老将军会就此造反,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扈国打压军方不是一时一刻的事情,而是自从立国便是如此,即使是满身血性的路未尽也因此而温柔的像只绵羊了,于是就在老皇帝圣旨下达的当日,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军便褪去铠甲老老实实的回了建安城。而后老皇帝便启用了如今的那位兵部尚书邵廉邵丢城,可是大肆的调动、调整军方将领,目的就是削弱军方权利,为接班人打造一个良好的条件,但是可能老皇帝没想到的是,这样的打压让扈国在面临战事的时候,竟然到了无人敢出头的地步,因为打不好肯定得死,打好了恐怕是生不如死…
洪昌皇帝想了想之后才说道,“众卿平身吧。”
原本心中还有些期待的路未尽,听到皇帝的话,便是心中一凉,就在边境战事趋紧的时候,皇帝依然不敢轻易的松手中的军权,可是特娘的这群酒囊饭袋的文官除了捞钱还会干什么?还能干什么!好好的一个扈国都让他们败坏成什么样了?先帝要是知道扈国现在是这个德行,都能气活过来。这些败家子们,路未尽心里恨啊,自己好不容易震慑的周围的虢国、杞国,结果呢?自己才回建安城几天?先是原国打了打败仗,朝廷不得不求和,当时自己也到老皇帝面前,希望老皇帝让自己回去带兵,将丢了的土地收回来,结果呢?老皇帝是根本不同意。那丢的还是原国的疆土,如今要丢的那可是大扈国的疆土啊,那是多少将士流血牺牲才换来的疆土啊。
路未尽不禁一脸失望的摇着头,自己镇守边关多年,自己的六个儿子光是死在战场上的就有四个,值么?就为了这样的皇帝,这样的朝廷,这样的大臣!
“安国候。”,就在路未尽一脸怒火,满腹不平的时候,端坐在龙椅上的洪昌皇帝忽然间开了口。
在旁边一位武将的示意下,安国候才反应过来,赶忙上前几步,然后跪在地上,“臣在。”
“嗯。”,洪昌皇帝点了点头,“你也听到了,如今边关战事趋紧,杞国裹挟着大量流民在边境郡县闹事儿,肆意的侵蚀扈国疆土。先帝疼惜将军多年征战,故而封将军为京兆尹将军、安国候,希望将军能够在建安城颐养天年,享尽天伦之乐。但国有战,战趋急,朕还希望将军能够坐镇边境,护卫国疆。”
安国候满眼热泪的看向洪昌皇帝,好啊,老夫终于可以回到边疆守卫国土了,周围的大臣们也大多面露喜色,他们不懂打仗,但是这位安国候可懂啊,他到了边疆去,再怎么也肯定要比邵廉邵丢城要强啊。
就在安国候要谢恩的时候,一位传令兵忽然手持一封信件冲了进来,“急报!急报!”
整个正大光明殿当中所有人的目光都锁定在了他的身上,当他们看到传令兵手中的那封贴了六枚羽毛的信件的时候,无不震惊。三枚羽毛已经算是可以捅破天的消息了,六枚?这该是何等震天的消息啊?
传令兵跪在丹犀之下,高擎着手中的急报,宝台之上的小太监赶忙从他手中将急报接了过来,然后递给了洪昌皇帝。洪昌皇帝见到急报上贴着六枚羽毛也是一惊,赶忙问道,“从哪里来的?”
“燮郡。”,传令兵赶忙回应道,传令兵的话音一出,整个正大光明殿便是一片哗然,燮郡那是扈国中部啊,南边闹事儿出问题,那都是杞国干的好事儿,怎么这燮郡还出事儿了呢?再说燮郡离建安城才多远啊?这是要亡国的节奏啊。
洪昌皇帝面色阴沉的朝传令兵挥了挥手,然后便拆开了急报的信封,其中是另外两个信封,一个是燮郡郡守童安亮的信,另外一个信封上什么都没写。想了想之后,洪昌皇帝还是先打开了童安亮的那封信,结果洪昌皇帝是越看脸色越难看,然后便又拆开了另外一封信,看过之后便直接大骂道,“都是乱臣贼子!都是乱臣贼子!”
那这两封信到底是写了些什么呢?到底是什么内容会用到六枚羽毛标记呢?
信封上连字都没有的那封信,是一份文告,标题是《勤王讨敌檄文》,“吾司马英俊乃先帝幼子,备受先帝宠爱,青年时受先帝之命于民间体察百姓疾苦,为扈国镇守北境闵州至今十五载有余。先帝驾崩,吾远隔千里肩负戍边重任,未尽孝子之心,悲痛无以复加,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镇守北境要比先帝灵前痛哭更重要,吾当尽忠臣之事。杞国不顾四领袖停战约定,不顾百姓期盼,悍然偷袭大扈国疆土,致边关将士死伤无数,国土沦丧,已危及建安。档次国难时刻,扈国军民官兵当团结一心,共御大敌。吾乃先帝之子,当身先士卒,护圣上之安危,护疆土之周全,复扈国之安定,百姓之和乐。自即日南下勤王讨敌,各郡县当予放行,赠予钱粮以资抗敌,帆布从这是同叛国投敌,就地抄斩。大扈国闵州刺史司马英俊。”
司马英俊要造反,总得找到个借口才行,只有占据了所谓的道德制高点才能够得到支持的,不然的话那种单纯的造反是容易被反噬的,那就难看了。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今的洪昌皇帝已经知道了司马英俊是先帝之子的事情了,虽然宫中的各种各样的记录几乎都已经被抹去了,但是这并不妨碍,有些狗腿子为了取悦皇帝而打小报告。
洪昌皇帝也为这个一直都在却又没什么存在感的先帝之子,很是头疼。甭管先帝到底是怎么处置这位皇子的,毕竟宫中没记录下先帝对于这位皇子的惩处的。虽然自己可以否认这位皇子的真实性,但是谁知道先帝一脉的那些老公主们会不会跳出来呢?洪昌皇帝是想搞死这个人,但是这个人可是镇守北境的闵州刺史啊,如果他引漠北那些饿狼入了关,恐怕大扈国就真的在亡国边缘了,而现在漠北那些饿狼也已经在关外集结了数万大军,如果这个时候自己朝着司马英俊开刀,恐怕没有好处。结果这件事儿就被搁置了。
只是司马英俊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恐怕就不仅仅是所谓的“勤王讨敌”了,恐怕是瞄准了洪昌皇帝屁股下面的这把龙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