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喜欢归喜欢,在公事上用文言文汇报,效率不如白话文。
鲁迅就讨论过关于白话文的事儿。
他举过例子,“假如收到一封电报,你用文言文去回,至少得数个字。但我用白话文去回,就简单了。我就回三个字‘我不去’,多简单省事。”
并且清时期的汇报公文,还有请安折子,真的让人蛋疼。
此时是清中前期,各种折子有满文书写,也有汉文书写。
婉清很干脆不用满文书写,直接用汉字白话文。
简单,省事。
还有婉清在要求用白话文写折子的同时,也不许再上请安折子。
实在是这些请安折子,不是让人头疼的事儿,而是让人蛋疼的事。
正史上,雍正对请安折子就头很大。
如某个大臣,非常执着的给雍正报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大臣:皇上,我们这里有个妇人,捡到了金子哎。她拾金不昧哦。
雍正:知道了。
大臣:皇上,我们这里有个妇人捡到了金子……
雍正:知道了。
大臣:复述上面。
估计当时雍正想刀了他的心都有了。
还有更执着的。
某臣:皇上,我们这里的芒果熟了,很好吃,给你寄了点。
雍正:收到了,不过我不爱吃,下次不要寄了。
某臣:皇上,芒果很好吃,我给你寄了。
雍正:说了不用寄了!
某臣:皇上芒果收到了吗?
雍正:就很气。
还有反复在折子里问“皇上你好吗,你近来好吗”的折子,多得雍正都干脆直接看都不看,直接写上“知道了”三个字。
言归正传。
婉清要求用白话文写汇报公文,张廷玉这个读书多年的顽固反对无效。
主要是他怕对面的年羹尧会给他两拳。
没见对方都在搓手了吗?
啥?
上小朝会有人敢打人?
没错,是真的敢。
别说是小朝会了,大朝会都有敢动手。
不过在清时期这种事比较少,到了乾小四时期,就更少了。
在明以前,朝会可不是像电视上那样,朝臣们战战兢兢汇报完就没事儿了。
他们是朝臣诶,得讨论某个决策能不能行,要由多少人分工合作什么的。
一讨论,肯定就会有不同意见。
双方或是多方,就会起争执。
文官嘛,嘴皮子溜,吵架在行。
武将一般都是“能动手就不哔哔”,说不过咱还打不过了?
朝会经常上演全武行。
扭打是轻的,有时候某人下手重了,直接揍得鼻青脸肿也是常见。
皇上不管?言官、御史不管?
管个鬼,皇上习惯了,言官和御史只负责记录和劝诫,这劝不动他们还能咋的?
要不,加入?
清是开会时打架最少的王朝。
倒不是朝臣们有多讲礼貌,主要是,不敢。
可以说,清是历代王朝中皇权最重的时期。
建奴们因为自身缺少文化底蕴,照猫画虎又改了改。
核心就是:你们都是奴才,奴才可以吵,但不可以当着主人的面动手。
到了乾小四时期,这个高傲自大的主儿,更是不容许别人挑衅他的威严。
他是把帝王心术玩到登峰造极的人,愣是凭一己之力,把他的朝臣、种花家的百姓,给整成了“说坏话不敢,说好话也不行”的人形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