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关是出蜀的第一座雄关,而朝天关则是从蜀地进入汉中府的最后一座雄关。
如果朝天关依旧还在张献忠的大西王朝手里,那么张献忠随时可以从蜀地再派兵出来收复汉中府。
相反,现在朝天关被多铎率领清军攻克,那么大清进可以直取剑门关,退可以防止张献忠的大西军突然从蜀地出来收复汉中府。
此次汉中府之战,前后历时不到一个月,虽然没能直接斩杀或者生擒张献忠,但张献忠前后十几万大军葬送,并且张献忠自己也被费扬古一箭射成重伤,清军还夺取了朝天关,毫无疑问是清军大获全胜。
“十四哥命我夺取汉中府之后,立刻调头往河南开封,取代豪格,主导河南之战!”
“大明派了四万新军进入开封府城内,支援红娘子等河南兵,现在开封府城内有大明新军与河南兵加在一起十万人。”
“十四哥的意思是趁机围歼四万大明新军,或者以开封府城为诱饵,引诱更多大明军队前来,最后一战而打垮大明!”
开封府一带几乎都是平原,正是利于清军骑兵发挥。
虽说大明处于守方,有地利优势,但是只要能击溃明军,则明军溃逃时亦极为不便,利于清军骑兵追杀。
“去年徐州之战到现在,也有超过一年时间了,经过这段时间的准备,大清已经准备好了数种专门针对大明新军的手段,本王主导河南之战,正可报去年徐州之耻!”
多铎脸上挂着笑容,跃跃欲试。
去年徐州之战大伤他的威望,竟然让豪格在大清之中都能与他相提并论了,现在汉中府一战,重新打回了他的威望,而豪格在河南那边,却还没有取得任何战果。
他如果率军去‘支援’河南,那么他与豪格同时在场,有刚取得的汉中府大捷加身,取代豪格主导河南之战,顺理成章。
“豪格被本王都死死压制,他今后势必更加无法与十四哥相争。”
接下来,多铎在汉中府留下三千满蒙骑兵,五千汉八旗步卒,一万普通步卒,便率领其余大约六万五千清军,压着同样六万多张献忠的大西军俘虏,北上陕西,没有进入西安府,而是直接东出潼关,先到洛阳府。
一路上,多铎劝降了数名俘虏的大西军将领,让他们剃发易服之后,授予他们统领一部分俘虏的大西军士兵。
出于一定的考虑,多铎并没有将六万多大西军俘虏,全部让几名归降的大西军将领统领,而是只挑选了其中三万人当他们统领,其余三万多人,则押往京师所在的北直隶‘整顿’再考虑如何用。
算上三万大西军俘虏,多铎带着进入河南支援的清军,大致是九万四千人。
多铎一路的清军暂时驻扎在洛阳府休整,开封府一带则还是豪格一路清军主导,多铎需要先确立主导权之后,才会率军继续东进开封府。
“欺人太甚!多尔衮欺我太甚!”豪格接到从京师送来的圣旨,气得满面狰狞,破口大骂。
说是顺治小皇帝的圣旨,但谁都知道其实就是多尔衮的意思。
圣旨之中,先是斥责豪格明明可以从洛阳段黄河渡河,然后才从洛阳东进攻打开封府城,可豪格偏偏直接在开封府段黄河强渡,导致多出了不必要的伤亡。
又直言多铎率军到汉中府,前后不到一个月就取得大捷,连张献忠都差点斩杀,可他豪格却毫无战果,证明他肃亲王豪格远不如豫亲王多铎会打仗。
“专门捧多铎来打压我,就是为了抢夺我的主帅之权,让多铎为帅!”
多尔衮针对自己,豪格很愤怒,不过却也仅仅只是愤怒,因为他知道自己与多尔衮势同水火,换做是他在多尔衮那个位置,他一样会专门针对多尔衮。
让豪格有怨气的是,代善那帮人为什么没有帮他说话,莫不是他们也认为他豪格不如多铎,觉得只有多铎来主导河南之战,才能取得胜利。
其实豪格没有想错,虽说代善等人希望借助豪格压制多尔衮的势力,但是河南之战估计会集结大清超过二十万兵马,大明那边也可能会增兵,彼时又将是一场大清与大明之间极其重要的大战,必须要谨慎,最大限度确保大战的胜利。
多铎与豪格身上的战功,都是有目共睹的,无论从那方面看,多铎都要强过豪格,所以他们才会默认多尔衮帮助多铎抢夺河南之战的主导权。
当初多铎率领十一万五千清军南下攻打开封府,强渡黄河,以及强攻开封府城,前后损失了两万多人,现在也还只剩下九万多人罢了。
加上多铎在洛阳府的九万多人,便是大约十九万清军集结在河南了。
另一方面,有四万左右清军,正从京师运输大量粮草器械南下,彼时也将一起参战,到时候便是二十三万清军,兵力总数比之去年徐州之战还要多一些。
“我不甘,不甘呐……”豪格在咬牙切齿。
然而,无论豪格有多么不甘心,面对刚刚取得汉中府大捷的多铎,面对多尔衮以顺治小皇帝的名义发来的圣旨,豪格都必须退让,否则多尔衮就能以抗旨不尊的谋逆罪,直接将他治罪了。
估计多尔衮巴不得豪格抗旨。
多般隐忍,豪格最终选择了退让,领旨谢恩了。
消息传到洛阳府,多铎这才率领麾下清军东进开封府。
崇祯十九年,五月十五日,多铎率领所部清军抵达开封府城下,与豪格清军会和。
五月十七日,从京师运粮草器械的清军,将第一批粮草运过黄河,预计十日之内就能将所有粮草器械全部运过黄河。
主要是器械当中有大量大炮,多尔衮几乎把大清当下能拿得出手的大炮,全部运往南下了,这么多大炮,运输不易,渡河也不易。
江南金陵的大明方面。
清军如此大的动作,大明自然是不可能不知晓,事实上大明也在做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