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气势恢宏的大殿内,
秦国的文武百官,整齐的向秦皇下拜。
在人群左侧,
也就是秦国的文官,为首的两人便是秦国的左右丞相范睢和张仪,在后面便是廷尉李斯、御史大夫冯劫等等。
可以说每个人,放在天下都是如雷贯耳的存在。
在右侧,
阵容同样相当豪华。
武安君白起,大将军王翦、内史蒙恬、上将军章邯、陇西侯李信。
能在秦国朝堂站在前列的人,每一个人都可以说是战功赫赫,他们能在朝堂上,每向前站一步,都需要无数的白骨去堆叠。
几乎每个人的手上,都沾满了无数的鲜血,脚下踩着无数的尸山血海。
礼毕过后,
文武百官站在大殿两侧,
太监高声喊道:“宣齐国使臣觐见!”
当声音落下,
晏婴的身影也出现在大殿之内,
如同在楚国一样,
晏婴步伐从容,神情自若,没有半分的紧张或者恐惧。
要知道,
不同于其他各国,
秦国这百年来,威服四海,横扫八荒,大有一统天下之势。
几乎是以天下为棋盘,以众生为棋子,左右列国存亡。
这些年来,
每年来秦国求和的使臣,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但他们在秦国的朝堂之中,面对秦国的压迫感,可以说是战战兢兢,有些人更是说话都结结巴巴。
曾国藩曾说过:富贵看精神,功名看气概。
历史中,跟荆轲一起去刺杀秦始皇的秦舞阳,据说12岁就杀过人。
别人甚至都不敢跟他对眼神。
结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看到秦始皇后当场就吓尿了。
相反,
荆轲为什么能在史书中留下名字。
因为面对秦始皇,不但不尿,更是敢直接拔刀。
此时此刻,
晏婴面对来自秦国朝堂的威压,始终保持着一脸的从容,泰然处之!
然而这其中,
除却晏婴本身的自信和镇定外,
来自齐国的后盾,也是能让晏婴与秦国平等对话的关键。
晏婴双手抱拳,微微躬身:“齐国使臣晏婴,拜见秦国陛下。”
殿堂上,
秦皇语气平静道,“秦齐两国之间路途遥远,使臣长途跋涉而来,路上辛苦了。”
晏婴微笑回答:“在下为国事而来,个人的辛苦又算得了什么。”
“不知道齐国使臣所说的是何国事?”,秦皇再一次开口道。
虽然年纪尚轻,五官面容之中还带着一丝青涩。
但少年帝王的威仪,已经展现的淋漓尽致。
至于宣太后,虽然坐在旁边,但始终一言不发。
虽然现在名义上,还是宣太后主政。
但是随着秦皇年龄的上涨,这些年已经开始接触和尝试处理国家事务。
除非是比较重要的事情,
不然一般情况下,宣太后都不会加以干涉。
“在下乃是为了秦齐之间的友谊而来,同时也是为了天下江山而来。”
晏婴声音高亢,身高虽然不高,但那言语之间的从容和自信,还有那意气风发的身姿,仿佛天下已经被掌控手中一样。
就连范睢都不由的眯起双眼,饶有兴致的看向这位齐国使臣。
“天下江山,从何而来?”
秦皇目光如炬,声音冷冽。
晏婴淡淡笑道:“自然是从刀剑兵峰而来。”
说完,晏婴微微侧身,目光在秦国的朝堂之中,从文武百官之上扫过。
接着他淡淡道:“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
御宇内,吞巴蜀而亡诸侯,威震四海。”
“然而......”
话音一顿,
晏婴自信高声道:“自大齐陛下登基以来,不过短短四年之间,已经北灭燕国,南吞吴越,更是在邯郸打破赵国四十六万大军,如今齐国沃地千里,带甲百万,可谓是春秋鼎盛。”
“如今放眼天下,也唯有齐、秦两国,有鲸吞天下之势!”
这个时候,
一直默不作声的宣太后,开口了:“既然知道秦齐两国终有一战,你还敢来秦国?而且你所说的友谊,又在哪里?”
晏婴淡淡笑道:“齐、秦两国虽然终有一战,但显然不是现在。”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若是现在决战了,最终只会便宜其他国家。”
“毕竟天下间,可不止齐、秦两国。”
“那些诸多小国的存在,现在可以说严重阻碍了天下的一统,尤其是赵国和楚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这两国虽然主力尽丧,被迫迁都,但国内土地依旧广袤、人口众多,用不上多少年,又能拉出数十万兵马,若是无法解决掉赵、楚两国,天下江山显然只是空谈。”
“因此,齐国愿意与秦国结盟,联手夹击赵、楚两国,待灭掉其他各国之后,最终在决出胜负,争夺天下的归属,如何?”
.......
对于晏婴的结盟提议,
秦国没有当场给出答案。
毕竟这种关系到天下归属的事情,不可能短时间内就做出决定。
散朝之后,
秦皇和宣太后,已经早早就来到了御书房。
不多时,
左右丞相范睢、张仪,还有武安侯白起、大将军王翦等等帝国重臣,也先后来到。
到齐之后,
宣太后开门见山道:“都说说吧,各自的意见。”
.......
(各位读者老爷们,写这一章脑细胞都要死光了,卡文卡了一整天,主要是作者水平有限,实在写不出始皇帝那种气吞万里如虎的气质,硬写的话感觉每说一句话都掉逼格,所以只能写成少年时期,可这样难度还是感觉很大,虽然咱这本书不是正经的历史文,但作者还是想写的好一点,头疼啊,唯一的好消息,大概就是书的评分又回到八分了。)
今天请个假,先更这一章,实在是脑袋空空,不知道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