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头难,对于一个人是这样的,对一个王朝而言同样如此,百废待兴加上连年的军事行动,光是江浙的税已经收到几年后了。
各部主事低着头,没有接话的,谁也说不清这几年的花销都花哪里去了,对不上账的空头多了去了。
再过几天,远征云贵的傅友德和蓝玉就回来了,皇帝陛下要犒赏三军,却掏不出钱来,你说这叫什么事啊?
蓝春跟在太子朱标屁股后头,站在殿后等着召唤,却听见了朱元璋中气十足的骂声,交杂着家乡话的语言很是不堪。
蓝春心里面打起来了退堂鼓,朱元璋正在气头上,要不还是缓一缓吧,蓝春低眉顺眼的站着,眼角余光看了看太子朱标。
朱标很是镇定,想必这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既然他没有说话,蓝春这上杆子求人的也不能提风紧扯呼。
这场例会来了一上午,朱标就在殿后站了一上午,听朱元璋挨个挨点名,那些官员却唯唯诺诺的回答。
直到晌午时刻,朱元璋大手一挥,示意全部人退下吧,那些官员才如获大赦的走了,今天的例会告一段落。
朱标抬脚进殿,蓝春赶忙跟上,入眼看见朱元璋一只脚随意的踩在龙椅上,瘫坐在椅背享受着宫女扇风,蓝春行了一礼,向岳父大人问好。
朱元璋一眼看见了朱标身后的蓝春,气不打一处来,呵问道:“今天这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又给咱惹事情了?”
蓝春还未回话,朱标先站了出来,说道:“晌午了,父亲还是先吃饭吧,气大伤身,暂且消消火。”
朱标拍了拍手让太监去准备餐食,那太监小心翼翼的先看了一眼朱元璋。
朱元璋挥了挥手,那太监才去通知将饭菜呈上来,朱元璋起身前往偏殿用餐,朱元璋忙于朝政,用膳和午休基本就在办公宫殿的偏殿。
朱元璋吃的很简单,三菜一汤和一个硬实的白面馒头,三人一模一样的,朱元璋没有问,蓝春也只能低头旋饭。
吃完饭后,宫女端上来茶水,朱标才开口给朱元璋讲,所说和蓝春所言一般无二,且还讲的生动丰富些。
朱元璋平静的听完后才看了眼蓝春,这就是一件普普通通的杀人案件,双方谁说谁都有理,全看上面的态度。
而蓝春知道纸包不住火,抢先汇报了,先入为主自然是站在蓝春的这边看待问题,可朱元璋的眼光却更长远些。
自从李景隆袭爵后,现在的皇家大学的校长是太子朱标了,蓝春只是挂着一个国子监权知司业,代领负责太学一切事务。
李文忠去世,徐辉祖被调走了,蓝春头上是一个人都没有,国子监的琐事蓝春都扔给了大怨种李至刚去了。
“事情就是这样的。”朱标说完后,口干喝了口茶,算是将自己的立场表明了,他挂着一个校长,必定要护犊子的。
“他爹是北平按察使司的,赵什么来着?”朱元璋似乎在思索。
“北平按察使赵全德,礼部尚书的亲侄子。”朱标对答如流,不说全记住了,起码地方的那几把交椅上坐的人,是能记住的。
朱元璋满意的笑了笑,抚了抚嘴角沾了茶水的胡须,说道:“传旨!这件事移交给大理寺吧。”
说完,思索再三,问道:“徐达还没回来吗?不是生了背疽让他儿子去接他回来了吗?”
朱标想了想,说:“在路上了,前不久换防军务,耽搁了些时日,回来后让太医给瞧一瞧。”
朱元璋点了点头,接着说:“那让北平提刑按察使赵全德回京述职,地方上提刑按察使司宪副先担着吧。”
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将朱元璋所说一一记下,写完后朱元璋看完后就可盖公印,再传给中书舍人制成诏书,盖皇帝印。
蓝春此时松了口气,陛下这直接给定性后,一切就好说了,起码蓝春不用担什么责任了。
“今年科举继续,标儿你给我盯死科举,今年别再整什么幺蛾子了。”朱元璋在蓝春面前说这些,蓝春心里发慌,去年南北榜案可和他脱不了干系。
“蓝春卸任国子监权知,明天去都察院报道吧,六科给事中任刑部,属于平调,滚蛋吧。”朱元璋补充道。
蓝春一句话没说,抱圆拱手谢恩后,撅着屁股退出去了,这结果还是挺好的,没有定过错,算是朱元璋照顾他这个姑爷的了。
蓝春心想,六科给事中挂靠在都察院,执掌封驳是六科给事中的首要政务。六科给事中的封驳大权是朱元璋特许的。明朝制度中规定,凡是六部奏明皇帝请求实施的事情,必须要经过六科给事中,其权力极其广泛。
蓝春偷摸乐了,这还算变相升了。
蓝春走后,朱元璋脸当时就阴沉下去,站了起来,一只手抚着腰间犀牛皮嵌玉扣的腰带,一只手揉着眉头。
“他们真是该死啊,以为是晋国六卿或五姓七望吗?”
听闻朱元璋这句话,朱标也坐不住了,他知道朱元璋所说为何事,那帮人又不安分了。
君与臣的矛盾逐渐点燃了,‘他们’把持着高官,遏制着底层上升渠道,企图在朝堂一手遮天。
尽管朱元璋知道这件事可能是个意外,但他的耐心已经被磨完了,不想再去判断里面是否有人从中作梗,只有将一切所怀疑的都抹杀干净!
毕竟朱元璋是从底层爬上来的皇帝,对这些人是无比的反感,锦衣玉食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高官厚禄更不值一提,他们趴在新生帝国上,犹如貔貅般只进不出的吸血。
他们一直都在,只不过时不时换个名字罢了。
“今年想个法子,全给他办了!”太子朱标眯了眯眼,一句话,却充满了朱元璋年轻时候的模样。
朱元璋看到,大笑两声,说道:“便看咱朱家这把龙椅坐的踏实与否了!”
朱元璋别无所长可倚靠,只有腰间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