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云山金矿,援军终至
鸭绿江以南一百二十里,有云山城。
此城在名义上并非是高句丽四部执掌,而是直接归属于高句丽王族桂娄部统属。
但连明荣王都早已被泉文祚架空,这云山城实际上自然也是归泉文祚的灌奴部嫡系掌握着。
城中留守皆是高句丽精锐,而且战意极盛,抵抗激烈。
但可惜的是,纵然高句丽将士誓死不退,在面对无论士气还是武器都要稳压他们一头的梁军辽西精锐,抵抗显得极为无力。
伴随着轰隆炮火之声震耳欲聋,云山城城墙轰然倒塌。
梁军将士便从容地自城墙缺口之处攻入城中,不过半日的功夫,便已经彻底肃清了城中负隅顽抗的高句丽将士。
“燕”字王旗随风猎猎作响,大军杀气凛然,涌入城中。
一众将校,簇拥着李玉鉴、雍博荣二人径直入城。
作为大军先锋的单金相,此时便押着数百名匠人,快步朝中军而来,然后单膝跪地行礼,朗声道:
“殿下,末将已将云山金矿的冶金匠人,尽数带来!”
泉文祚之所以派心腹死忠,率领精锐驻守这座云山城,就因为城中的云山金矿,是高句丽西北部最大的金矿。
看到眼前数百名冶金匠人,李玉鉴心中顿时一定。
虽然大梁的冶金技术更先进,可她手下却是并无多少懂得冶金的人才。留下这数百名冶金匠人,就意味着她能够最快速度恢复云山金矿的出产!
眼前的这群冶金匠人虽然每日与金银接触,但大都面黄肌瘦,畏畏缩缩,显然待遇不算太好。
雍博荣眼皮一动,却是开口问道:
“谁是管事的?”
单金相闻言,连忙从匠人之中拽出一名身形肥胖,穿着高句丽官服的男子,回道:
“公子,这是高句丽工曹的铁官,主管云山金矿的事务。”
肥胖男子因为惊惧,浑身肥肉抖得乱颤,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畏惧地道:
“小的见过大梁贵人!”
高句丽认大梁当了几十年的宗主国,朝中君臣多会中原官话,沟通起来倒是方便呢。
雍博荣看了他一眼,直接开口道:
“云山金矿,一年能产金多少?”
肥胖男子闻言,顿时一愣。
他的确是云山主事的官员,可他费了这么大劲儿捞到这么一个官职,可不是为了苦自己。
平日他哪里要管什么事儿啊,闭着眼享乐,手下自会送上孝敬。面对一年能产金多少的问题,男子还真是被问住了。
一旁的李玉鉴看到此人被问得一脸懵,眉头一皱,冷冷地摆了摆手。
当即便有亲兵上前,将男子拖到了一边的山丘后面。
隐约只听得一声闷响,两名亲兵缓缓从山丘后面走出,随手擦拭着手中染血的佩刀。
雍博荣环顾在场匠人一眼,沉声道:
“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如今燕王殿下,需要一个能够管理云山金矿的人!”
下方一众匠人似乎是没有听懂,愣愣地不知该如何回答。
雍博荣身边的亲随见状,当即用扶余语又问了一遍。
在沉默了片刻之后,却是有一个肤色发黄,身形干瘦的少年,大着胆子举起手来,用扶余语高声说了两句。
身边亲随闻言,连忙翻译道:
“这少年说,云山金矿去年出了金银铅块七千二百四十斤,合黄金三万五千七百三十一两,白银一万三千三百两。”
一两黄金能兑七两白银,也就是说光这一个云山金矿,一年大概产出价值二十多万两的金银。只这一座金矿的每年产出,便足以供养如今手下的大半辽西精锐了!
少年此时从人群之中挤出来,然后直接跪倒在二人面前,急声说着什么。
亲随帮忙翻译道:
“他说实际上,云山金矿还不只有这么多产出!只因云山上下官员贪腐严重,大概还有六分之一的都被他们私吞了。官员们还苛待匠人、矿工,使得冶金效率大降。”
“若是殿下和公子,能够用他的父亲管理,明年云山起码能产出超过四万两黄金!”
李玉鉴与雍博荣对视一眼,然后看着眼前跪倒的干瘦少年,沉声问道:
“你年纪不大,倒是知道的不少!”
少年恭敬地道:
“小人祖父原先乃柳京贵族,因罪被贬为庶民,全家被罚于云山受苦役。因祖父生前教导,小人懂些算数文字,又因年纪小,而被官员们带着身边听用,是以清楚不少东西。”
李玉鉴听完亲随的翻译,倒是赞赏地点了点头,道:
“是个聪慧的……就是不会说中原官话!”
这小子虽是贵族出身,但估摸着还没多大就跟着家人来了云山服苦役,自然也没精力时间学什么中原官话了。
一旁的雍博荣见状,当即道:
“殿下说你聪慧,既然如此,这云山金矿,便暂且交给你吧,也不必请伱父亲了!”
干瘦少年闻言,顿时一愣,然后有些手足无措地摆了摆手。
“他说他如今不过十八,难挡如此大任。”亲随翻译道。
雍博荣闻言,顿时轻笑一声,道:
“殿下十七岁时就藩,比你尚且还年轻呢!”
眼前这少年虽然不懂中原官话,可对云山金矿之中的事务极为清楚,胆量也大,显然是个人才。
反正之后等腾出手来的时候,这云山金矿还是要安排心腹之人掌管。这段时间不求产出多少,主要还是先要稳定人心。
少年高句丽出身,在云山金矿中长大,刚刚还为匠人、矿工说话,倒是个合适的人选。
不妨借此试试看,这少年是否是个可用的……
听着雍博荣的话,少年又是一怔,然后大着胆子抬起头来。
此时的少年却是才发现,眼前被众将拱卫的这两位雍容华贵,气度威赫的大梁贵人,竟然都是如此年轻!
少年与寻常匠人、矿工不同,跟随在高句丽官员身边,知道很多外面的事情。
眼前这位大梁燕王殿下,两次击败大对卢泉文祚,攻占辽东城。如今更是引兵攻入境内,一直打到了云山城。
而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竟然比自己还年轻一岁?
雍博荣的决定纵然再让人摸不着头脑,李玉鉴也从来都是没有任何异议的。
此时她再次打量了一眼瘦弱少年,沉声道:
“你叫什么名字?”
少年被负责翻译的亲随提醒,猛地一惊,连忙再次叩首道:
“小人朱蒙!”
李玉鉴点了点头,朗声道:
“既然雍典簿推荐,那云山金矿便先交给你官吏……这段时间,莫要让本王与典簿失望!”
朱蒙当即一喜,连忙俯身跪倒,高呼道:
“谢贵人,谢过贵人!”
暂时处理完云山金矿的事情后,雍博荣与李玉鉴匆匆离去,下令大军休整,又召集众将商讨军务。
帅帐之中,众将齐聚于此。
自今年五月初开始用兵,渡过辽水,历经四个月,大军不仅收复了辽东西南十余座城池,更是引兵一路南下,打过了鸭绿江。
一路战事顺遂如此,便是雍博荣和李玉鉴再三敲打,也克制不住军中众将的傲然,此时纷纷请战道:
“殿下,如今我军气势正盛,便应当携大胜之势继续南下,直取柳京!”
“高句丽国内朝局混乱,正是天赐良机啊!”
“恳请殿下继续用兵,彻底覆灭高句丽!”
这灭国之功,可是军中将领都无法抗拒的诱惑。此时眼看似乎是触手可得,自然是更加按捺不住了。
李玉鉴闻言,心中也是颇有意动。
如今她威名正盛,若是攻灭高句丽,则会更上一层楼!
加上她昭明太子血脉的背景,想必天下众人必会视之为储君的不二人选。
但雍博荣此时,却是摇头道:
“急不得!”
“高句丽国内朝政混乱,若是我大军兵临柳京城下,只会逼着高句丽上下团结一起,拼死反抗!”
高句丽是海东强国,国土纵横三千里,民众逾千万,又哪里是能够一口吞下的?想着毕其功于一役,最后只会是消化不良!
而且高句丽朝中虽然混乱内斗,但也不是傻子。大梁兵临城下,显然只会逼着他们联合起来抵御外敌。
“而且如今已入秋季,恐秋雨连绵,道路泥泞,后勤不畅,不可再继续用兵!”
如今已是九月,高句丽境内天气渐冷,接下来还有连绵阴雨天。
无论是从后勤、行军,还是士气、将士健康来说,都不是用兵的时候!
雍博荣入军中以来,所谋军略从无遗漏,先不说之前焚烧联军粮草,促成宁远大捷。
单说这一次,若不是他亲上战场,于乱军之中擒获高辉寿,大军攻略顺奴部城池的时候,又怎么会有那般顺利?
是以如今雍博荣在军中的威望也是极高,只是三言两语之间,便顿时让帅帐之中热血上头的众将们冷静了下来。
雍博荣说到这里,又扭头看向李玉鉴,意有所指地道:
“殿下,此时还不到时机……”
李玉鉴看着眼含深意的雍博荣,也是猛地反应了过来。
自己此时就算威望再高,若是手下没有足够的实力支撑,面对神京皇帝的时候,那也是空中楼阁!
此时急着灭掉高句丽,她便没有光明正大的理由扩充军备,操练士卒。以皇帝的性格,说不定还会果断出手削藩……
李玉鉴沉吟了片刻,当即对着雍博荣点头道:
“是我疏忽了……那此次出兵,便以清川江为限,不再继续南下!”
清川江距离云山不过几十里的路程,以此为险,也算是稳固了防线。
雍博荣闻言,却是笑着道:
“其实一味追求灭国之功,还不如真正到手的实际。”
“鸭绿江畔的平安道、咸镜道之中,金银铁铜等矿产众多,好生寻摸寻摸,说不得往后都不用为养兵之资烦心了!”
平安道之中除了云山这座大型金矿以外,还有大榆洞金矿、城兴金矿等小型金矿。
而平安道以东的咸镜道之中,也有端川金矿、天宁铜矿、大龙山铁矿。
夺了这两道地盘,高句丽赋税重地被夺,国中军备要地落入敌手。
剩下地盘虽然也不小,还占据着半个辽东,外加大半个高丽半岛。可却也被顺势截断成南北两段,再无半点威胁!
李玉鉴闻言,当即拍板道:
“众将听令!”
众将当即肃然而立,躬身应是。
“本王亲领中军,镇守云山城。各部兵马四散而出,攻略高句丽平安、咸镜两道之地!”
众将闻言,再次抱拳喝道:
“末将领命!”
而就在这个时候,帅帐之外,突然有亲兵前来报信道:
“殿下,公子,齐国公世子和高青县主到了!”
听到这话,雍博荣与李玉鉴顿时齐齐一愣。
不是说妖族出身,受不住军中杀伐之气的侵蚀吗?怎么有苏妙姿又在这个时候,来到军中?
----------------------
与此同时,清川江南岸。
十余名溃兵乘着抢夺而来的船只,狼狈不堪地逃上了南岸。
看着身后停驻于对岸的梁军追兵,这些溃兵们不由露出了劫后余生的庆幸。
可只要一想到刚刚战场之上的轰然炮火之声,以及锐不可当的梁军士卒,这些高句丽溃兵便不由得浑身一颤,眼中闪过惊恐之色。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急促的马蹄之声,突然传到了溃兵的耳中。
这些刚刚松了一口气的溃兵们,此时猛地一惊,再次不顾一切地想要逃跑。
可当远处那扶余语的行军之声传来,一众溃兵扭头看去,便看到身后如云旗帜飘扬而来,马蹄行军步伐,激起一片烟尘滚滚。
溃兵们此时猛地一喜,惊喜道:
“是我们的大军,是我们的大军!”
远处高句丽大军之中,年轻的将领回头看着身后跟随的五万大军,不由志气昂扬。
在梁国大军压境的情况之下,高句丽朝中终于暂时搁置了争议,转而一齐凑出了眼前这支兵马派来前线,想要阻拦梁国兵马。
明荣王的心腹金灿,虽然没有争取到御营厅大将的官职,却反而得到了统领五万精锐大军出征的机会。
这名年轻的将领,此时望着对岸伫立的梁军士卒,眼神发亮,就仿佛破天功劳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