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那个大争之世,百家争鸣,诸侯国互相攻打,四百年风雨,最后由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中国古代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朝建立。
而过秦论中有一句话说得好,奋六世之余烈,秦始皇固然是千古一帝,但是没有以前大秦帝王的努力,秦始皇是绝对不会那么简单统一六国的。
秦国在春秋战国中算是一个起点比较低的一个国家,刚开始秦国的老祖宗叫做秦非子,他是为周王养马的。
因为养马养的好,周王室给他封了爵位但是这个时候秦国绝对不是一个诸侯,他的实力太弱了。
后来,经过了几代,在秦襄公嬴开的时候,周王室发生了幽王之乱时,犬戎进攻镐京,秦襄公派出兵马支援周王。后来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这个时候秦国成为了诸侯。
但是这个时候的秦国实力还不是很强大,直到一个君王的出现,秦穆公。
秦穆公,名字是嬴任好(前659年-前621年),在位的时间很长,在位39年。他是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胸怀大志,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
这个时候秦国成为了一个真正有实力的国家了,但是可惜的是,秦国从此之后开始走下坡路了。直到秦献公的出现。
也许他的名声不大,可是他确是秦国变法的开始,他是奠基人,
秦献公是一个充满传奇的人物,从他即位开始就代表了一个传奇,秦献公是秦灵公的儿子,秦灵公死后,君位被他的叔祖父秦简公抢去了。十岁的公子连为防不测,逃到东边的邻国魏国,开始了长达二十九年的流亡生涯。
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时候应该就意味着人生已经黑暗了,可是秦献公没有。
但是一个机会出来了,公元前385年,秦简公的孙子秦出公即位。出公即位时才两岁,由他的母亲主持朝政。由于出子母亲任用外戚和宦官,与秦国的公室成员产生了矛盾,秦国的内政很紧张。出子母亲为笼络人心,赏赐过多,使秦国的国库空虚,不得不加重税率以增加国库收入,引起了地主和自耕农的强烈不满。
秦献公趁着这个机会回国夺回地位。就这样秦国开始了变法图强的路。
很多认为秦国变法是秦孝公正式开始,其实并不是的,对于秦献公,历史上的记载不是很多,可是他的成就确是不小的。
河西之战直接把当时第一大国魏国给打了,上位废除殉葬制度,迁都,秦国兴盛就这样开始了。
接下来的秦孝公,重用商鞅,夺回河西,秦国开始用一种强大的面貌出现在其他国家面前。这个时候人们才不得不重视这个强大但是一直被忽略国家。
秦孝公是一个知人善用的明君,他用商鞅,进行商鞅变法,秦国正式开始变法进入正轨。如果说秦献公变法只是有意识的变法,但是秦孝公开始正式成体系的变法。
接下来,秦国虽然换了多位帝王,但是商鞅制定的规定一直没有改变。这也是秦国统一天下的根基。
秦惠文王,虽然上台的时候杀了商鞅,可是他一直守着商鞅的制度,没有让商鞅变法人亡政息,战国变法数不胜数,但是只有商鞅变法可以一直承接下去,这和他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当在武功上,他的成就不容小觑,扩疆拓土,壮大实力。秦惠文王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任用贤才。
接下来的秦武王,在很多历史剧里面是一个傻子一样的形象,可是在他不长的执政生涯中,成就仍然不小,攻略西南,多次战争,全部胜利,但是因为他举鼎而死,在后世的作品中以一个刚愎自用的形象出现,这是一个错误的形象。
秦昭襄王,在前面也有提到,这里也不说了。后面的两位帝王,因为时间太短,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系统也给取消了。
就这样秦国几位王下来,最后到了秦始皇。
嬴政,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位皇帝。在后世里面他的制度仍然使用。这里就不多说了,毕竟他的成功应该都已经深入人心。
秦国的统一是多位君主努力的结果,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是非常少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一个。秦国执政者的水平在战国都是拔尖的。其他国家都有明君,可是秦国这种连续多位的明君基本没有。
秦国就算有昏君,可是在位的时间也不长,对于国家的影响也太小了,所以秦国不得不说,是一个幸运的国家。
……分界线
刘宏想了一下秦国几位帝王的成就,作为刘宏召唤的一个世家,系统设置的忠诚度是达到了七十以上。这和刘宏的想法是一样的。
在这一个世家控制朝局的时候,他需要一个强大,但是能被他控制家族,秦家就这样出现在了他的眼中。也就这样被他选中了。
任何时候,朝局不允许一家独大。慕容家等家族,虽然忠心耿耿,可是毕竟根基不行,没有底蕴。
系统不允许随便更改出现的家族,因此刘宏只能召唤一个家族作为平衡朝局。
趁着这次大改,秦家在刘宏的支持下一定会一飞冲天,成为第一家族,四世三公的身份,绝对可以让秦家有实力坐稳这个位置,可是也因为出身地方的问题,不被主流世家所接受。这样子,秦家的危险被降到了最低。
刘宏允许秦家成为第一世家,可以他也被允许秦家和世家关系好,这是一个平衡。
多方争夺,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才是最安全的。就比如明朝的魏忠贤,汉朝宦官,都是出于这个想法才出现的。
刘宏在系统中的学习,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