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想了一下,第一个发言:“我等入驻许都,到目前为止,尚无人敢公开反对或制造麻烦,这皆赖曹操临死前所为,但并非真的无人会反对我们,只是畏惧我军实力而已。随着时间推移,必会有人给我制造麻烦。”
“我倒有两个意见,其一便是迁都洛阳。曹操的根基在豫州,且诸臣经过这几年发展,在豫州实力渐强,不利于我等治理地方,掌控朝廷。若是把都城迁到洛阳,好处可不少。”
在场之人都是明白人,从刘鑫下令重建洛阳的那天起,明眼人都知道,重建洛阳是着眼未来。如今打下许都,自然要迁都洛阳。
“洛阳乃旧都,大将军又是汉室宗亲,光复大汉,以洛阳为都乃理所当然,也能振奋天下,天下汉臣无不欢喜。”
“洛阳被抛弃多年,今天重建已将近半年有余,前期工程已经结束。洛阳破而后立,更容易为我军执掌,曹操旧部、豫州豪强皆不影响到我军,而洛阳本地豪强势力极弱,更无法给我军造成影响。”
“所以,大将军当早日决定,将都城迁至洛阳,以安军心、民心。”
“那土垠城该如何打算?”刘鑫自然也舍不得土垠城。
“日后大将军大军仍将继续南下,迁都洛阳乃是必要之举。土垠城乃大将军的根基,可不能轻易丢弃,可为副都,监管北方之地。只是土垠城到洛阳,需加强其中的联系,这路程遥远,终是为难。”
刘鑫反而不担心交通的问题:“公与勿忧,洛阳靠近黄河,他日往来土垠城到洛阳之间,走水路即可,先坐船顺黄河入海,再北上到土垠城,顶多也就五六天的事情。”
“大将军真乃神人,数年之前就知道水运的重要。”
“那是自然。”
刘鑫原本打算先稳定许都局势后再迁都,如今看来,贾诩比他都着急。
“至于朝廷,长期以来,曹操掌控朝廷,却顾虑太多,纵容朝廷百官,自己又搞了个……小朝廷,处理政务,以架空朝廷,此做法不妥。”
“此次曹操屠戮朝廷官员,使朝廷官员出现空缺,大将军正好可以安排我们的人,填补空缺,以后我等议事,皆可在朝廷上商议,除非必要,才私下谈事……”
“关于朝廷官员这一块,我另有想法,现阶段仍按朝廷制度来任免官员。”刘鑫突然打断了沮授。
沮授微微一愣:“大将军……”他本想顺口问一下,但又觉得不该多问,又接着:“咳……如今大将军需掌握朝廷,在名义上亦是如此,不妨效仿先汉长平侯,向陛下自荐为大司马大将军,如此既掌管天下兵马,亦能于朝廷上参政。”
长平侯指的便是卫青,但实际上,卫青只有军权,没有参政的权力。以大司马大将军之职参政之人,应该是霍光。只是霍光作为权臣,其名声不怎么光彩,沮授才以卫青为例。
“大司马大将军?”刘鑫只是想听听沮授对朝廷官员任免的一些意见,他却提出当什么大司马大将军。
“以我之见!”贾诩插了一下嘴:“不如重开相府,大将军自任丞相,集天下大权为一身。”
“重开相府?”真是水涨船高,刘鑫感叹自己的一帮下属,什么主意都敢提,原先他就打算保留自己的官职,把三公之职全都让手下人来当就行了。
沮授连忙出言支持:“文和言之有理,如此大将军便能总揽大权。”
张辽、太史慈和张合等武将也是起身表示支持。
“好吧!我再奏请陛下。”
“大将军,不能由你奏请,否则会留下话柄,恐对名声不好。”贾诩连忙阻止:“今三公之职,曹操已死,赵温已告老,太尉空缺,太尉、司徒、司空三位皆空,大将军应奏请陛下,任命三公,再由三公举荐大将军为丞相,如此流程就没问题了。”
“那三公当由何人任职?”
“这……”贾诩犹豫了起来:“三公乃要职,我等不便举荐,唯有大军思虑人选,不过……”
“许都局势复杂,我军刚入驻许都,接掌朝廷,不宜尽由大将军亲信来当。三人中,大将军亲信一人可任三公,其余两人可分别在朝廷百官或曹操旧部中挑选。”
听了贾诩的话,刘鑫陷入了沉思,随后才说:“好吧!人选我会仔细斟酌。”
他无意再纠结朝廷官员的问题,便换了个话题:“文和,迁都之事,确实应该尽快,你拟个章程出来,再给我过目一下,尽快开始迁都。”
“公与,我大军进驻许都,军中将士征战将近一年,亦是辛苦,你拟定一个封赏的章程,我们的论功行赏。”说到要论功行赏,几个都微微一笑。征战沙场,都是为了前程,封赏便是前程的体现。
“另外,入主许都后,各军当尽快整合曹操留下的军队,补充器械,以巩固地方。随时做好南下的准备。”
“现阶段,我军的主要任务是巩固中原地区的安全,待迁都之后,大军将再度南下,只是在个别方向,我仍希望战事有所进展。”
“大将军之意是攻略淮南?”贾诩首先猜到了刘鑫的想法。
“正是,我仔细思量过,今龙跃、龙腾、龙吟和龙耀四军均在许都,整合曹操留下的军队,再加上往来的辎重兵,总兵力接近八万人。巩固中原地区,亦不需要这么多兵马。”
“我有意将各军规模再一次扩大,每军三万人,龙耀军亦扩充到一万人,四军总兵力满编的话,达十万兵力。中原一带,人口稠密,招募士兵要容易些。”
“我打算在三个月内,让龙吟军和龙腾军优先招募士兵直到满编,以龙吟军兵进南阳,攻战宛城,拱卫豫州,做好南下的准备。”
“龙腾军进军汝南,与徐公明、公达军汇合,伺机夺取淮南。龙跃军和龙耀军留于中原,拱卫中原,主持迁都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