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美滋滋地睡醒了。
美人在旁,其乐无穷。
“夫君今日还有事吗?”丁氏美眸流转,楚楚动人。
“今日会友。”
曹操昨天收到袁绍的信笺,一直没来得及回应。
正好前去拜访一趟。
丁氏缓缓起身,为曹操拾掇衣襟,准备餐食等。
饭毕。
曹操告别妻子,扬鞭催马出府门。
袁绍的庭院非常清幽,仆役早早准备好了茶水点心。
“都下去吧。”
他轻挥袖袍,仆役、侍女听命地施礼离开。
“孟德为了脱险,竟选择加入鸿都门学,自甘堕落。”
“这是不相信我们的实力啊!”
许攸适时出现,轻车熟路地坐在袁绍的对案。
“还别说。”
“你我的确没帮上什么忙。”
袁绍抿了一口茶,满口腔芬芳。
“呵。”
“这份情谊,孟德赖不掉。”
“为了他,本初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
许攸摇了摇头,面色凝重,为袁绍感到不公。
“这是袁氏的家事,和孟德没有关系。”袁绍坦然地回答。
“什么家事?”
曹操大步流星而来,只听到只言片语。
“说孟德,孟德到。”
“本初为了你啊,可谓是操碎了心。”
许攸目光锐利,直视着曹操。
“本初回府了?”
曹操袖袍鼓荡,来到二人跟前,自在地坐在苇席上。
“是啊。”许攸回答道。
袁绍揉了揉眉心,很是无奈和头疼。
“辛苦本初了。”
“下次勾栏听曲,我一定带上你。”
曹操端端正正地施礼后,又恢复了放浪形骸的模样。
袁家的争端,非常地复杂。
出身嫡子的袁术,一直瞧不起袁绍。
但是嘛。
袁术只是嫡次子,嫡长子是袁基,家里也轮不到袁术做主。
世家大族子弟之间的关系,复杂得很。
目前汝南袁氏的代表人物,是袁逢和袁隗,他们兄弟二人支撑起了整个家族。
袁术、袁绍等人,都没什么话语权。
为了耳根清净一些,袁绍选择了迁居至此。
“都是兄弟,孟德何必客气?”袁绍抬眸道。
他不想继续这个话题,接着询问道:
“孟德能够脱身,和鸿都门学有关?”
曹操一想到此处,义愤填膺道:
“放屁。”
“我爹花了三千金,打点宫里。”
“都是真金白银,和鸿都门学有什么关系?”
许攸愕然,传闻有误?
“我入鸿都门学,是陛下的征召,逼不得已罢了。”
“这肯定是宦官在背后作祟,想要恶心恶心我。”
“曹某不将鸿都门学搅得天翻地覆,都对不起他们的别有用心!”
曹操满脸乖张戾气,许攸都被震撼到了,他甚至能够感受到一股“杀意”。
“不愧是许某认识的曹孟德,敢当堂打死宦官。”
“孟德,你决定怎么做?”
许攸目光灼灼,他和袁绍本是古井之水,曹操一来,他们立即掀起了波澜。
曹操的锐气和锋芒,真是年轻一代的典范!
“嘿嘿。”
“这不是还没有筹划好嘛,需要二人替我参谋参谋。”
曹操话锋一转,许攸差一点呛气。
“孟德一点准备都没有?”袁绍追问道。
“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具体实施起来,恐怕不会简单。”
曹操轻轻拂袖,眸光中闪烁着杀机。
他肯定会将鸿都门学搅得翻天地覆,现在只是小试牛刀。
“孟德。”
“我知道你一心想成为清流,而不是什么谄媚之徒。”
“你真入了鸿都门学,就很难洗干净了。”
袁绍看得非常通透,他是担心好友误入歧途。
“为了匡扶汉室、澄清玉宇,这点委屈算得了什么?”
“曹某当以身饲虎!”
曹操志骄气满,洋溢着年轻人的积极和张扬。
他的话宛如雷霆,震耳发聩。
“好。”
“就算豁出这条性命,我也会助孟德一臂之力。”
袁绍不禁捏紧了拳头,说到底他也是一腔热血。
辅佐汉室的信仰,还没有崩塌,反而越来越强烈。
“明年鸿都门学才会正式成立,具体如何针对,我还没有具体的思路。”
“必须先一步步地了解,知己知彼,才能有方针落实。”
“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没有反击宦官的力量。”
曹操经历了挫折后,心态愈发沉稳。
这个年轻名士圈子的主导者是袁绍,现在曹操竟有些喧宾夺主了。
“如何反击?”许攸振奋地追问。
“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书籍被奉为经典。”
“皇家藏书楼里的标准本‘兰台漆书’却由于宦官、外戚腐败而遭偷改,曲解了经典的本意。”
“鉴于此,我等何不上书天子,提出校正经书、刊刻于石,以供世人瞻仰?”
曹操语出惊人,许攸、袁绍都震撼不已。
打击宦官,还能这么出手?
儒家经本,是天下读书人的根基。
真要校正起来,太学和朝廷名流,将会重新掌控舆论和话语权。
宦官为何主张建立鸿都门学?
当然是为了打击传统的士族,传统士族立足的根基,恰巧是儒家经文。
他们掌控了这些经文,能够轻易地通过察举制的考核。
解释权在他们手中!
族中子弟举孝廉,简直不要太简单。
普通人求学,得到书籍还不管用,还得有“名师”传授。
这就是庶民无法崛起的原因之一。
光会读书识字,根本不管用。
“校正经书,刊刻于石”能够防止篡改!
“孟德真乃神人也,竟能想出如此妙计。”许攸心神震颤。
士林一直阻止鸿都门学的成立,简直是和天子刘宏过不去。
何不转变思路,扩大太学的影响力?
一举多得,一劳永逸!
“以我们的身份,很难向天子上书,我们在朝堂没有影响力。”
袁绍一盆冷水泼下来,许攸瞬间清醒了。
“前段时间,我刚好拜访了大儒蔡邕,他一定乐意帮忙!”
曹操立即发挥了人脉的优势,许攸羡慕得吉尔发紫。
就连见多识广的袁绍,都微微动容。
只要完成了校正经书、刊刻于石的壮举,谁还会怀疑曹操的初衷?
鸿都门学,都只是曹操的踏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