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完药,狗主人又去找了一杯水。按照医嘱,叫司马亮喝了抗感染的药和止疼的药。
看着司马亮没有要走的意思。
狗主人也不禁对司马亮的身份有了好奇,顺嘴就问道,“你来刘家堡是要办什么事儿呢?耽误你事儿也没办成,真是不好意思。”
司马亮也不避讳,就实话实说。“原来我想好,是要去村委会,没想到后来是你载着我到的村委会。到了村委会,我想办的事也没时间办,就又走到这儿来打针了。”
狗主人听司马亮说到这儿,接着说。“听你的口气,你也没来过我们村委会。那么你到村委会是要找什么人呢?你认识的人?还是你的亲戚朋友在村委会呢?”
司马亮摇摇头,“都不是。其实我并不知道村委会在哪里。到你那儿,是要打听村委会怎么走?”
“去村委会,也没有认识的人,只是要打听一下,如果我要在刘家堡租个房子,到哪里租最好?”
“不过阴差阳错,村委会我也去了。现在觉得也不需要打问了,干脆就在村委会租房子就完了。”
“原来我想的,一个村委会无非就是两间办公室而已,但是没想到,他还有一座三层小楼。虽然医务室占了一间,但他村委会能有几个人呢?根本住不了三层楼。”
“如果人家愿意的话,在他那儿租一间房,办起事来可就方便多了。”
狗主任说,“你要是这种事情,那不费事儿。我们的二村长可好说话了,她一般就在村委会上班。如果你的事情比较急,那咱们天黑以前赶到村委会,估计她还应该在,你跟她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司马亮有点好奇地说道,“村长就村长,怎么还是二村长呢?难道你们这儿还有一村长?”
狗主人就笑了,“我们都是这么叫。其实,我们村也比较特殊,真的还有两个村长。”
司马亮越发奇怪起来。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一个村有两个村长,那听谁的呢?”
狗主人也笑了。“那有什么,都听大村长的。但现在大村长年龄大了,一般情况下,一般的事儿,都是找二村长来着。”
“你不知道,我们这个大村长,是我们村的传奇人物。是几千号人的主心骨。你看到没有?来的路上,我们村鳞次栉比的小洋楼,都是在老村长主事的时候盖起来的。”
“即便是后来盖的,盖楼的钱,也是那时候赚的。”
“我们的大村长那时候,还没有两个村长,就他一个村长。他到外地参观回来,按照外地的样子,办起了乡镇企业。当然,那时候把乡镇企业到处都办,他回来照样画葫芦,鼓励村里人办村办企业,办个人企业。”
“反正你不管叫什么,干就是了。在他的号召推动之下,村里很多人都办起了各种名目的企业。而且企业办起来以后,恰逢政府大力提倡、大力之持,政策非常宽松。”
“缺钱银行给贷款,缺地村委会给批地,没有销路,村委会帮助找销路,搞推销。反正那几年,村里的各种企业,就像雨后春笋一般,到处往外冒,滋滋拉啦,往上长。”
“可以说是家家点火,户户冒烟,把个企业办得热火朝天。大伙的腰包就鼓起来了。”
“农村人有了钱会干什么?以前是买房子置地,现在地是公家的,多少钱也买不来。所以就盖房子。”
“如果盖平房的话,实在说,是用不了几个钱的。大伙钱多了,房子就要盖得气派一些。所以盖得早的盖两层楼,盖得晚的盖三层楼。”
“而且装修也是一个赛一个。你贴瓷砖,我贴大理石。恨不得直接把钞票贴到墙上。村里人富裕了,当然感念大村长。”
“大村长就一直当着,因为当得好啊,换届的时候,换不换都是他。不过,花无百日红,红火了几年,国家政策紧了严了。很多企业应声倒闭。”
“但活下来的也不少。只是有那心眼活的,就跑到外地继续投资,到外地发展的照样有钱,照样风生水起。”
“按说企业倒闭了,村民的口袋瘪了,大村长应该下台了。但是没有,因为大村长人家眼光远大,大伙儿一窝蜂办企业的时候,他自个儿都没有办。”
“但是他像一棵梧桐树,为村里招来了凤凰。原来在大办乡镇企业潮中。有一座大学,也不是很有名的大学,他们也想发财,他们就在大潮中办校办企业。”
“他们有项目,也有资金,也有人才,但却没有土地。大村长不知道从哪得到的信息,他主动找上门去,告诉人家要跟人家合办企业。”
“条件是对方投资出人出力,而我们村就只出一份土地。前提是只要他到我们村办厂,需要占多大的地儿就占多大的地儿,所有的手续都由村子负责办理。”
“这么好的事,对方正巴不得呢,他们正瞌睡,大村长就给他送了一个枕头,一拍即合。厂子建起来了,他搬不走了。”
“大村长又提出来,厂子要扩大生产的时候,优先从村里招工,对方也答应了。”
“人家这厂子,跟我们都办的厂子不一样,我们办的都是一些小企业微型企业,本来就是钻政策的空子而发展起来的。”
“人家是凭本事,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干出来的,而且越干越好,生意越做越大。是搞什么精密仪器的,飞机轮船都需要用。”
“原来的厂子不够用了,需要扩建,村里给地。需要扩招工人,村里的企业大部分倒闭,有大量的干过企业的人员,就被招到校办企业旗下。”
“这些人因为自己的企业倒了,所以也没有什么想法,都是一股劲地给人家干,希望人家的企业越办越好,最起码自己也有个挣钱的地方。”
“不仅如此,厂子每年还能给村里分一部分红,村里又分给大家。这样一来,人们只要一看到校办工厂就想到了大村长的好处,所以即便是已经七老八十了,每次换届他仍然是全票通过。”
“尽管是人心所向,尽管是众望所归,但毕竟年龄不饶人,大村长的精力越来越顾不上了,上面就要给他配一个助手。”
“按说这助手,也应该经过选举程序。 但是大村长推荐了二村长。”
“所谓的二村长,实际上就是大村长的女儿。好像成了世袭制,可是大家都明白,这是大村长内举不避亲。”
“二村长,人家有人家的功劳。”
“办企业退潮以后,她到外地去打工,打工是由头,实际上是考察学习。因为她知道,村里办的微型小型企业纷纷倒闭,村里人的钱包,虽然不至于一下子就空空如也,但坐吃山空,要有新的来钱的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