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成者王侯败者寇。成功者青史扬名;失败者百口莫辩,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此间愁。
孟昶投降后,后蜀还有十四万蜀军,如果处置不好,很难保障蜀地的安定团结。
赵匡胤马上发布诏令,巩固伐蜀成果,要求在蜀地的官员做到“四要”:
一要稳定社会秩序;
二要优抚黎民百姓、免税赈灾;
三要安抚后蜀官员,把他们全部留用;
四要打开监狱,赦免部分土匪盗贼。
乾德三年(965)三月,孟昶刚离开成都不久,赵匡胤就下旨:将蜀军全部转移到京城开封。愿意去的,每人发钱十千;不愿去的,加发两个月的伙食费,遣散回家。
天高皇帝远,在伐蜀总司令王全斌这儿,“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算是彻底地得到验证了。
王全斌属于那种能打仗也能犯法的怪兽,天不怕地不怕,比“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还过之而无不及。赵匡胤看中的也是他这一点,所以才让他领兵来打后蜀;老赵担心的也是这一点,所以不断地在后面唠唠叨叨,又是发电报,又是给他派官。
王全斌不以为然,他还躺在灭蜀的功劳簿上,洋洋自得,居功自傲。对赵匡胤的诏令,或是充耳不闻,或是执行不力,办起事来拖拖拉拉。
刚开始伐蜀之时,他就放纵部下打、杀、掠、抢。进入成都后,王全斌的工作更是一个字“抢”:强抢民女、强抢百姓财物。
沧海有底,欲壑难填。王全斌不懂得“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道理,更不懂什么叫“修福持戒”,他只想满足自己一时的欲望。心中的洪水猛兽一旦打开闸门,火烧功德林,千年人设顿时崩塌。
有什么样的主帅就有什么样的兵,北路宋军打仗行,抢东西也很行。无论白天黑夜,这些人没有王法地在成都撒野行凶,人间天堂顿成人间地狱。
新任命的成都知府吕余庆,一到任,就有人向他报告,在药市上,有军校醉酒,持刀抢夺商贩的财物。吕余庆立即派人将醉酒军校逮捕,押赴菜市口砍头示众。此举果然起到震慑作用,那些抢红了眼的宋兵终于开始收敛暴行。吕余庆由此被加封吏部侍郎。
为什么打砸抢的一直是北路宋兵,而不是东路宋兵?
东路宋兵的主帅是刘廷让、监军是曹彬,他们严格执行着赵匡胤的命令,“凡克城寨,不可滥杀俘虏,乱抢财物。”曹彬是个不苟言笑之人,谁不听将令,斩立决!如是人,带出的必定是如是兵如是将。
所以,在成都就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一股宋军在拼命地杀人越货,疯夺狂抢,一股宋军大营不出二营不迈,厉兵秣马,严阵以待。
一听说有钱发,蜀军将士本来还挺高兴的。然而王全斌对于赵匡胤的旨意,当做儿戏,公然私吞财物,克扣军饷。当一个人抢钱抢疯的时候,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不敢做的。
蜀军这些雕面恶少儿没能保家卫国,没能守疆保土,心中本来就有恨,只是惧怕宋军的强大一再容忍。现在军饷都被宋军当官的扣下了,心里憋屈,也受够了这帮宋军的鸟气,实在是忍无可忍,不想再忍。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王全斌这帮疯子却浑然不知。
作为降兵,此去东京,千里迢迢,背井离乡,没钱没粮,前途未卜。走到绵阳的时候,十多万蜀军豁出去了,他们找了个带头大哥,推举曾任文州刺史的全师雄作为主帅,正式举起反旗,自称“兴国军”。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王全斌手下的宋军烧杀抢掠,惹得老百姓怨声载道。在全师雄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州县加入到叛乱的队伍,很快,蜀地竟然有十七个州都叛变了。
宋军入川,总共才五万人,除去在战斗中伤亡的,有战斗力的,王全斌手下有两万人,刘廷让、曹彬手下也是两万人。
四万对十万,差距不是一点点。叛军声势越来越大,很多宋军士兵和将领在平叛中丧身而亡,叛乱事态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
叛乱一起,王全斌当时就想退下来,撂挑子不干了,成都知府吕余庆坚决不同意,众将也都说不行。
“现在到处都在叛乱,如果不把叛乱平了,将来问责,谁都逃不掉。”吕余庆道。
王全斌也知道自己这回麻烦真的惹大了,开始怕了,他一边奏报朝廷,一边安排刘廷让、曹彬出击平叛。
蜀地叛乱,让王全斌从伐蜀的大功臣一下子就变成了大罪人。
有人趁机告发王全斌及崔彦进破蜀时,抢夺民家子女、玉帛等违法之事。
朝中百官顿时炸开了锅,纷纷要求将王全斌处死,认为不杀王全斌不足以平民愤。
也有先下嘴为强的。叛乱一起,北路宋军的都监王仁赡,第一个跑回赵匡胤身边告御状,他把王全斌等大宋将领在蜀地乱纪的事,都检举揭发出来。他说自己也有错,但是愿意立功,将错全推到别人头上,没自己什么事。
赵匡胤其实早已从蜀地臣民和蜀地使者处获悉,打了胜仗的大宋将领们上贪下抢,胡作非为。他反问王仁赡道:“蜀地有位将领,索要女色钱财,这是何人啊?”
王仁赡一听大惊失色,蜀地山高皇帝远,自己的这点破事怎么皇上也都知道了,心想还有谁比自己先一步告状了呢?赶紧跪倒,向上叩头:“臣罪该万死,望皇上恕罪。”
万死就不必了,赵匡胤又将王仁赡谴回成都,让他协助王全斌全力平叛。
◆ 隔岸观火
蜀地叛乱,所有的人都慌了,赵匡胤没有慌,他的原则就是:自己的屁股,自己擦,谁挑的事,谁自己了结。
这个时候,让谁去收拾这个烂摊子,都不如让王全斌他自己处理得好。如果处理不当,逼人过甚,只会导致鱼死网破,再把王全斌这些人给逼反了,那真是得不偿失了。
赵匡胤只想做个吃瓜群众,让王全斌他们自个儿在那儿扑腾、灭火。
既然大宋最能打的兵和将都在蜀地了,我们还能说什么,“请,请开始你们的表演吧!”在京的文武百官们基本上也全是这个态度,小板凳搬搬好,每天坐观战报。
但是对于两个做得过分的军校,赵匡胤还是开了杀戒的。
有个军校,跑到某户人家家里,不仅劫财,还“割民妻乳而杀之”。赵匡胤听说之后都勃然大怒,“兴师吊伐,妇人何罪,而残忍至此。”立马下令,将此大校斩于街市。
还有个押送孟昶来京的军官,在押送途中,公然向孟昶索要宫女与财宝,被举报了,也被赵匡胤下令处决了。
不到万不得已,王全斌也不想开打。万事讲究以和为贵,以和为先,所以,他的第一步棋还是要从讲和入手。
他派出都监米光绪,前往绵阳招抚叛军。
作为大宋的监军,军队的执法官,米光绪仍然延续王全斌老一套,杀人放火抢钱抢女人。
他先是把全师雄的族人杀光,将全师雄家的财物收归己有,又把他的爱女纳为小妾。
都监大人如此的玩忽职守,儿戏不作为,狗屎糊不上墙,这是王全斌没想到了。派头豺狼去搞招抚工作,王全斌的脑子绝对“挖塌了”。
如果这些将官是曹斌的部下,早就斩他十八回了。
得知家人全被杀光了,全师雄悲痛欲绝,十万“兴国军”更是义愤填膺,气到肺炸。此时,他们完全铁了心了要跟大宋死磕到底。
兴国军一举攻克彭州,杀死都监李德荣,全师雄自号“兴蜀大王”,建立幕府,设置文武官员,一个新的蜀国政权诞生了。
接着,全师雄又分兵占领了灌口(今四川都江堰市)、新繁(今属四川新都新繁镇)、青城等地。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兴蜀大王”旗号一出,连宋军控制下的成都十县也纷纷起兵响应。
一场大乱风暴在刚刚征服的蜀地完全爆发。
和谈完败,王全斌立即派副都部署崔彦进、都指挥使高彦晖分兵征讨。
老将高彦晖,时年七十有余,他与都监田钦祚一组,领兵至导江。兴国军在竹林里早已设下埋伏。高彦晖见前面竹海茫茫,道路狭窄,就建议道:“叛军势力不可小觑,如今天色已晚,不如收兵,明日再战。”
这次伐蜀,田钦祚捞了不少油水,他也发现了前面情况有些不对。此刻,他想的是如何保命,还有他抢来的那些宝贝。如果冒然回头逃走,叛军肯定跟后掩杀,到时候自己能否保住小命,就难说了。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指责高彦晖道:“公食厚禄,遇贼畏缩,何也!”一句话说得老将高彦晖无地自容,只得领兵继续向前进发。
田钦祚自己没有跟着向前,他驻马挥鞭,一个劲的催促士卒,“跟上,跟上!”
悲催的是,宋军这回遇上的是兴蜀大王全师雄的主力军,其结果可想而知。
喊杀声一起,田钦祚掉头就跑,宋军被人包了饺子,老将高彦晖与部下十余骑,全部战死。
赵匡胤得知高彦晖战死的消息,甚为痛惜,命成都知府吕余庆安排人将他厚葬,同时抚恤其在京的家人。
王全斌再次派张廷翰、张煦前往灌口,同样大败而还,宋军被迫退回成都。
全师雄趁机分兵驻守绵州(今四川绵阳)、汉州(今四川广汉),隔断剑阁,依江建寨,准备攻打成都。
这时,原蜀军虎捷指挥使吕翰也起兵造反,叛军攻占嘉州(今四川眉山市),杀死嘉州知府刘汉卿。不久,吕翰与全师雄的部属刘泽会合,叛军人马一度超过五万。
当时成都城中还有投降的三万蜀军,王全斌害怕他们响应叛贼,就把降卒引诱到夹城中,全部杀死。
自古以来,杀降之将,无一善终,王全斌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叛乱一起,刘廷让、曹彬的东路宋军立即加入了平叛运动。在新繁,东路军大败全师雄,俘获叛军一万多人,形势终于有了一点点转机。
到了年底,蜀地叛乱依旧未平,宋军已经被搞得焦头烂额,远在东京的赵匡胤实在看不下去了。
乾德四年(966)正月,赵匡胤任命丁德裕为西川都巡检使,领兵入蜀协助平叛。
王全斌得知赵匡胤派兵来援助自己,眼泪都快下来了,他又来精神了。
六月,王全斌在灌口跟全师雄展开了一场巅峰对决,俘获叛军两千多人,全师雄身上多处受创,败走金堂。
八月,宋军攻克雅州,吕翰败走黎州(今四川汉源)。
不久,吕翰被部下杀死,尸体丢到水里喂了王八。全师雄身上的箭伤发作,无法医治,病死在金堂。
贼众无首,王全斌也不怕了,宋军立即发起全面大反攻。
乾德四年(966)十二月,为时一年多的蜀地叛乱终于被彻底平息。
蜀地这场叛乱,让赵匡胤一统天下的步伐被迫停止了两年多时间。
叛乱平息了,就该修理人了。
◆ 误杀功臣
乾德五年(967)正月,赵匡胤下令,将王全斌召回京城。
在赵匡胤看来,作为伐蜀主将,王全斌没辜负他的期望,为统一大业立下了不世之功,虽然有罪,功过相抵,罪不至死。
赵匡胤不打算让酷官狱吏污辱这些有功之臣,他指定让中书省负责审理此案,问清罪状。老赵以此温柔手段处置武将,是有原因的。
乾德元年(965),殿前军校史珪、石汉卿等几个人诬告殿前都虞候张琼,赵匡胤不理智的做法成了自己永远的痛。
当年,赵匡胤跟随周世宗柴荣攻寿春,城上连弩射下屋椽子粗细的箭矢,直接砸向赵匡胤,牙将张琼,用身体做挡箭牌,救了赵匡胤一命。如果没有张琼,就没有后来的大宋王朝。陈桥兵变之后,张琼擢典禁军,迁内外马步军都军头。
不久,赵光义升任开封府尹。
赵匡胤道:“殿前卫士如狼虎者不啻万人,非琼不能统制。”就把弟弟的殿前都虞候一职赏给了张琼,同时领嘉州防御使。由此可见,张琼在赵匡胤心中的分量。
张琼对赵匡胤也是忠心耿耿。殿前都虞候这是有实权的军事统帅,赵光义是最清楚不过了,因此,就开始暗地里拉拢张琼,想让张琼加入他的小团体,跟他一个鼻孔出气。
大宋朝堂,从一开始就出现两种政治派别。一个是以赵匡胤为首的执政党,他的负责人是赵普,俗称保皇派;一个是以赵光义为首的在野党。
赵普跟赵光义二人在朝堂,永远都是和和气气的,如同亲兄弟,这是演给赵匡胤和大臣们看的。背地里,保皇派跟在野党,一直在明争暗斗,这一点,赵普没少在赵匡胤面前敲警钟。赵匡胤干什么都行,就是在亲情这一块,他是完全沦陷的,所以他的做法是各打五十大板。
所有支持赵匡胤,对赵匡胤忠心耿耿的文武大臣,赵普都是悉心呵护着,这些人也以赵普马首是瞻。武将里面,比如张琼、比如高怀德、慕容延钊、张永德、潘美、王全斌、曹彬、李继勋等等;文臣里面比如魏仁浦、陶谷、沈义伦、吕余庆等等。
所有新进的文臣武将,都架不住晋王赵光义的威名赫赫,纷纷倒戈,站在了在野党一派。这里面就包括赵匡胤的心腹小校,殿前军校史珪和石汉卿等人。
赵匡胤登基后,为了详细了解宫廷外的事,就搞了个无间道小分队,命令史珪、石汉卿等人广泛查访,发现有任何不法的事,及时上报。时间久了,大家都知道他们是什么身份,这些人也渐渐作威作福起来。
张琼自持与赵匡胤有过命交情,十分看不惯史珪、石汉卿二人的卑鄙伎俩,曾在大庭广众之下骂他俩是“巫媪”,也就是“老巫婆”,这让史珪、石汉卿很没面子,发誓要整倒张琼。
为了将殿前都虞候一职,重新握回自己手里,赵光义先是采用温柔手段拉拢张琼,吃穿用的,还有零花钱,大把大把地送,可是张琼油盐不进,一概不收。他对赵匡胤的忠心,天地可鉴。
张琼没有错,俗话说“一个萝卜一个坑”,既然在殿前都虞候这个坑里,就要做一只好萝卜。
赵光义终于不淡定了,誓要置张琼于死地。与史珪和石汉卿串通一起,很快就给张琼罗列了五宗罪:
一、擅自选用军队的战马为自己的坐骑;
二、私自将叛臣李筠的仆人收归自己帐下;
三、公然违背禁令,私养家丁百余人;
四、平日里恣意打骂将士;
五、恶意诋毁前任殿前都虞候赵光义。
《宋史》载:“发琼擅乘官马,纳李筠隶仆,畜部曲百余人,恣作威福,禁军皆惧;又诬毁太宗为殿前都虞候时事。”
最触动赵匡胤的便是这第三条和第五条。足以说明张琼是一个阴险小人,恶意诋毁开封府尹赵光义,这是挑拨自家兄弟之间的关系;“畜部曲百余人”,如此狼子野心,这是要造反。
建隆四年(963)秋,赵匡胤亲审张琼。“琼性暴无机”,堂堂正正做人,对他们举报的事根本不承认。据理力争之间,难免言辞有点冲动,这一点激怒了赵匡胤,喝令左右,杖责四十大板。
善于谄媚逢迎,溜须拍马的史珪、石汉卿乘机举起铁杖一阵猛击,张琼被打得昏死过去,椽子粗的利箭都没搞晕张琼,一顿板子,就能把人打晕,可见史珪、石汉卿能有多恨张琼。赵匡胤见张琼昏过去了,认为他在装,不辨真伪,令人将他拖出去,打入御史台大牢。
走到明德门时,冷风一吹,张琼苏醒了过来,意识到事态很严重,皇上这是想要他的命啊,那些奸佞的小人更不会放过自己。想到家中老母,无人奉养,禁不住百感交集,眼泪就下来了。他解下自己官服上的腰带,拜托人交给自己的老母亲做个念想。
自古正邪如水火,多少“莫须有”让正人君子蒙冤。到了御史台大狱,这里就是赵光义的天下了,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张琼“罪证属实”,按罪当诛,被“赐死于城西井亭”。
张琼冤死,赵普据实向赵匡胤说明张琼的真实情况,“张琼一生清廉,家无余财,没有什么‘仆从’与‘部曲’,家中只有三个家奴伺候他年迈的老母。”
赵匡胤得知实际情况之后,好一阵懊悔,立即召来石汉卿问责,“汝言琼有仆百人,今何在?”
小人就是小人,巧舌如簧,狡辩欺天:“琼所养者一敌百耳!”说张琼哪里是一般人,他家里的仆人能“以一敌百!”好一个“以一敌百”,赵匡胤就这样把自己最得力的臂膀给冤杀了。
赵匡胤追悔莫及,赵光义弹冠相庆。
赵匡胤命人从库房支取一笔银子,对张琼家进行抚恤安慰,“以其子尚幼,乃擢其兄进为龙捷副指挥使”,擢升张琼的哥哥张进为龙捷副指挥使。
打这以后,赵匡胤在处理武将的案子上,慎之又慎,能不杀就不杀。
杀了张琼,在赵光义的举荐下,石汉卿接替了殿前都虞候一职。后来,赵匡胤水淹太原,殿前都虞候石汉卿,乘船指挥进攻时,城上飞来一支箭,不偏不倚正中胸口,当时嘎嘣一声,死了。
◆ 有赏有罚
中书省迅速整理出王全斌、王仁赡等人的五大罪状:
一、强抢后蜀子女玉帛;
二、擅自打开后蜀国库;
三、隐瞒财货;
四、擅自克扣蜀兵行装钱;
五、屠杀降兵。
在人证物证面前,王全斌、王仁赡等人全都供认不讳,甘愿受罚。
为实现统一大业,赵匡胤历来是不主张杀人抢掠的。王全斌等人为什么敢在蜀地这么疯狂的烧杀抢掠,根源还是出在赵匡胤这里。
出征前,赵匡胤曾对王全斌说,自己只要“土地、武器、粮草”三样东西。
赵匡胤说这话的目的:完全是一种激励,王全斌把这话太当真了。王全斌心想,除了皇上要的这三样东西,剩下的就是:钱财、美女。
因此,王全斌给三军将士做的总动员就是:“打下后蜀,金钱、美女都是咱们的了,兄弟们,干吧!”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经营了四十年的后蜀,被五万宋军,六十六天就给灭掉了。
依照大宋律法,王全斌、崔彦进、王仁赡这些凤州路的主要将领全被判了死刑。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赵匡胤不想杀人,更不想枉杀功臣,张琼的死,已经成为他永远的痛。他亲自下诏:免除死罪,全部贬官,将所抢夺和索要得来的财物全部交回来,抢谁的退给谁。诏曰:
“朕顾及尔等以前的功劳,特别给予宽大,只停任节度,仍然委任藩镇宣政。朕不是没有恩惠,你们应当自己反省。”
随后,赵匡胤在湖北随州设立一个州,安排王全斌在这儿做留后;在陕西设立昭化军,安排崔彦进在那儿做留后;王仁赡降职为右卫大将军。
可以说没有张琼无谓的牺牲,就没有王全斌等人的明天。
这一闹得沸沸扬扬的伐蜀事件,终于告一段落。
十多年后,太祖赵匡胤到洛阳举行郊祀,召王全斌侍候祭祀,加封他为武宁军节度使。崔彦进与王仁赡同时也官复原职了。
作为一种回报,赵匡胤奖励王全斌一大笔钱,赐给他银器万两、帛万匹、钱千万。王全斌到节度使任上几个月就去世了,终年六十九岁,追赠中书令。
伐蜀之战,北路凤州道三个官员都贬官了。东路归州道的,一个都没贬,而且还得到了封赏,这都得益于都监曹彬。
曹彬,字国华,河北省灵寿人。后周太祖郭威妃子张氏的外甥。父亲曹芸,任成德军节度都知兵马使。
曹彬少有大志,周岁时,他的父母把各种玩具摆放在桌子上,让他抓周。曹彬左手拿干戈,右手抓俎豆,过一会儿又拿一方印,其他的不屑一顾,“人皆异之。”俎豆是祭器,指能当文官;干戈是武器,表明文武全才,善于做官。后来,事实证明,果真如此。
后周时期,虽然是皇亲国戚,但是,曹彬为人清正廉洁,一点都不飞扬跋扈。
当时,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掌管禁兵,权倾朝野。曹彬不偏不倚,不遇公事从不登门拜访。赵匡胤曾多次想请他吃饭,他一概不去,不与赵匡胤有任何私下的交往。
后来,赵匡胤做了皇帝,就问曹彬:“往日我常想亲近你,你为什么总是疏远我呢?”
曹彬叩头谢罪道:“我是周室的近亲,又忝任宫内职务,端正做官,害怕有过失,哪里敢妄自交结呢?”由此,赵匡胤更加器重曹彬。
此次伐蜀,曹彬立了大功,赵匡胤决定给曹彬升官,领义成节度使。曹彬上奏表示不能接受,赵匡胤很是诧异。
曹彬道:“诸将俱获罪,臣独受赏,何以自安?臣不敢奉诏。”大家都获罪了,我独自领赏,这个赏,我不能领。
赵匡胤道:“你立有大功,又不自我夸耀功劳,你该受赏。朕这是在执行劝勉大臣效忠国家的常典,你不必辞让。”接着又问道:“还有谁可以像你一样受赏?”
曹彬道:“臣不知道。”
赵匡胤再三追问,曹彬犹豫了片刻,才说:“沈义伦这人应该受赏,到成都后,其他人都忙着抢夺,恃功贪暴,沈义伦独居佛寺,蔬食为伴,蜀地旧臣,有拿珍异奇巧之物,送给他的,都被他拒绝了。东归之时,行装中只有图书及衣物而已。”
赵匡胤点头,道:“善。”
乾德五年(967)八月,沈义伦被升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后来,又继赵普之后,出任大宋宰相。
后蜀已定,按照“先南后北”的统一规划,大宋接下来的要对付的就是南汉、南唐或者吴越。
可是,让赵匡胤没料到的是,北汉国主刘钧,因国事日囧,忧愤而死,北汉内部大乱,赵匡胤苦等的机会又来了。
大宋迅速调转矛头,兵锋直指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