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真人没有去追石矶娘娘,而是落在哪吒的尸体旁边。
“天意如此,师尊曾言,哪吒有一死劫,今日竟是应验了!”太乙真人叹息一声,将一道法力打入哪吒尸身之中,顿时哪吒的一缕元神飘了出来。
哪吒当然没有这么容易死,元始天尊亲自到娲皇天向女娲娘娘要了哪吒入阐教,而元始天尊又算到哪吒有一死劫,自然保哪吒度过。
事实上,哪吒的元神之中有元始天尊的一道圣人法力,哪吒此次自尽,杀死的仅仅只是自己的肉身而已,元神完全还活着。
石矶娘娘与东海龙王敖广在哪吒自尽之后,便感应不到哪吒的生机,正是元始天尊那道圣人法力的作用。
理论上来说,大罗金仙境界,只要还元神还没有化为飞灰,就算是头颅完全毁灭,都不会身死,轻易可以恢复。
但哪吒如果不死一次,死劫就不算是度过了,所以哪吒的肉身又是真的‘死了’,原本的肉身哪吒是回不去了。
“爹娘,师傅。”哪吒的元神离开死去的肉身之后,恢复意识,看到爹娘与师傅太乙真人,立刻激动的叫喊。
李靖夫妇看到哪吒的元神,又听到哪吒的叫喊,也是露出惊喜的情绪。
“真人,哪吒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否能立刻复生?”
李靖夫妇都是太乙金仙境界,知晓类似哪吒这样的大罗金仙初期,元神还存在,理应能轻易复活才对。
太乙真人摇头道:“哪吒身有死劫,必须要死过一次才能度过劫难,所以哪吒的元神是回不去之前的肉身了,要想哪吒复活,唯有帮助哪吒塑造金身,建造庙宇。”
“哪吒元神寄于金身之中,聆听百姓心愿,帮助一些百姓完成心愿,得到百姓的信仰与香火,待百姓香火供奉足一个元会,哪吒即可重塑肉身复活归来。”
李靖做为陈塘关总兵,夫妇二人又都是太乙金仙强者,为哪吒塑造金身,建造庙宇,很容易就做到了。
让哪吒接受百姓一个元会香火,除了能让哪吒度过死劫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通过让哪吒的元神帮助一部分百姓完成心愿来成长。
普通百姓的心愿种类何其多,何其复杂,其中的善恶分辨,喜、怒、忧、思、悲、恐、惊,生、死、耳、目、口、鼻,等七情六欲。
一个元会的时间,能让哪吒看到大量的故事与情感,获得大量成长经验,对哪吒今后的修为进步也有巨大好处。
元始天尊的目的,是希望哪吒能在数个元会时间内成长起来。
哪吒的复活过程当然不顺利。
好不容易挨到只差几百年便足一个元会的时候,石矶娘娘一次返回洞府时,路过陈塘关附近,听到了有陈塘关人族百姓谈论‘哪吒庙’一事,立刻起了疑心,来到陈塘关查探。
看到李靖夫妇竟然为当初自尽而亡的哪吒建立庙宇,塑造金身让百姓前来祭拜。
石矶娘娘还感应到了金身塑像之中哪吒元神的气息,而且经过百姓将近一个元会的祭拜,哪吒的金身塑像还凝聚有一种奇特的道韵。
“哪吒没有死?是另有造化还是怎么回事?”
“不管究竟是怎么回事,本娘娘先捣毁这间庙宇!”石矶娘娘二话不说,取出自己的下品先天灵宝宝剑,一道剑芒朝哪吒庙斩了过去。
“轰!”哪吒庙被捣毁。
李靖夫妇,以及有所感应的太乙真人立刻赶了过来。
石矶娘娘捣毁哪吒庙之后,倒没有多留,立刻离去。
当李静夫妇与太乙真人来到的时候,看到的只有哪吒庙被捣毁的场景。
李靖夫妇修为低,感应不到究竟是谁做的,但太乙真人乃是大罗金仙巅峰强者,感应到了石矶娘娘残留的一丝气息,猜到是石矶娘娘所做。
“石矶,当年哪吒自尽已是还了你座下童子的因果,如今哪吒历经一个元会才即将得以复活,你又做此恶,如将来有机会,我太乙真人绝不放过你!”太乙真人愤怒的立誓道。
其实在太乙真人看来,当初石矶娘娘要哪吒偿命,就已经是过分了,毕竟哪吒乃是正宗的阐教三代弟子,而石矶娘娘座下的童子,只不过是妖族出身的童子身份,并不算正宗的截教弟子。
石矶娘娘为此逼死哪吒一次,太乙真人就忍了,可如今又一次出手,意义就不同了,换做石矶娘娘欠了他太乙真人与哪吒的因果。
太乙真人施法,将哪吒的元神从废墟里残破的金身之中摄了出来。
“真人,哪吒没事吧?”李静夫妇无比担忧。
太乙真人叹息一声道:“不过是以前近一个元会的努力前功尽弃尔,早年师尊曾赐吾一株先天莲藕,栽于乾元山金光洞之中,如今即将成熟,或可用起莲藕为哪吒重塑肉身,令哪吒复生!”
“只是这样的方式,恐怕需要数个元会时间才能令哪吒复活,以及熟悉莲藕化身,你们夫妇要有心理准备!”
李靖夫妇听到哪吒还有复活的希望,当即松了一口气,朝着太乙真人拱手拜道:“如此便拜托真人了!”
至于数个元会见不到哪吒,李靖夫妇纵然心有不舍,但只要哪吒有复活的希望,夫妇二人就已经很满足了,不敢贪心。
接下来,太乙真人将哪吒的元神带回乾元山金光洞。
大约千年后,洞中先天莲藕成熟,散发着玄妙的七彩之光。
太乙真人施法,摘取荷菱为骨、莲藕为肉、莲丝为筋、荷叶为衣,摆成人形,为哪吒重塑肉身。
哪吒元神融入莲藕肉身之后,尚无法适应,走路动作都极为僵硬,更无法发挥他大罗金仙初期的修为实力。
按照太乙真人的估计,哪吒需要数个元会时间才能熟练掌握这具化身。
另一方面。
距离当初东海龙王敖广告上天庭,玉帝、王母将太乙真人招到天庭商议,却反被太乙真人羞辱,玉帝心态被击穿,过去了一个多元会。
王母觉得时机到了,便找上玉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