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白晓冉
转眼间到了中午,齐泰却半点不提告辞离开,白晓冉正想着怎么不着痕迹地提醒他,就听他一点都不见外地说:“这都中午了啊,小白,咱姑婆最喜欢吃捞面条,你去露一手……”
白晓冉下意识看向老太太,见她愣了下后冲自己点点头,轻声说了句“辛苦你了”,当即就晕乎乎地朝齐泰咋咋呼呼指着是厨房的方向走去。
厨房跟小院儿一样,干净整洁,橱柜里有米有面。白晓冉活了面揉了一会儿,擀好面条,煤炉上的水已经烧开。她趁着煮面的工夫,去院里摘了几根黄瓜和几个番茄,一盘凉拌黄瓜丝,一碗番茄炒蛋,足够三人吃了。
大约挺满意白晓冉的厨艺,吃饭的时候,老太太神色柔和多了。白晓冉这段时间自学积攒了不少问题,试探着问起,老太太竟详细做出了解答。
有了话题聊,气氛总算不那么尴尬,白晓冉觉得不那么别扭了,整个人自在放松多了。
这一聊就到了傍晚,白晓冉将中午没下完的面条煮好过了水,又给老太太炒了一盘菜,才颇有些不舍地离开。
出了门,走出了安静的胡同,齐泰笑着打趣:“这就舍不得了?之前谁死活不想过来的?”
白晓冉瞥了他一眼,“还不是你误导的?咱姑婆明明挺好相处的!”
“呵,说姑婆‘好相处’的,估计也就你一个了!”齐泰失笑,“不过也好,以后你俩同住一个屋檐下,对脾气最重要。”
这位姑婆是齐泰爷爷最小的妹妹,辈分虽大,可实际是齐泰太爷爷的老来女,年纪比齐泰父亲大不了几岁。这位姑婆年轻时也是名声响亮的“巾帼英雄”,不仅自己靠着一身高明的医术在军中脱颖而出,还嫁了当时名噪一时的青年才俊。大约老天看不惯一个人太过十全十美,姑婆的前半生有多风光平顺,后半生就有多坎坷悲惨——还没从丈夫牺牲的悲痛中恢复,又接到了两个儿子一同牺牲的噩耗。
姑婆的丈夫出身名门石家,虽然从军投入革-命事业后跟家族决裂,可相比于一般人,身家还算得上丰厚。石家嫡支在战乱时纷纷移居国外,如今留在国内的,都是无关紧要的远房亲戚,前些年倒是打过姑婆这个寡妇遗孀的主意。只是,齐家人不好惹,交锋了那么几回,见占不到什么便宜,就不敢再随便伸爪子了。
当然,财帛动人心,齐氏族人也不是没有动心的。不过姑婆本身就不是个好对付的,再加上她特殊的身份,还对上面很多人有救命之恩,就算垂涎她名下的家产,也不敢轻举妄动。
齐泰看着跳脱油滑,可实际自有一番傲骨,他从没将姑婆名下的那点儿产业放在眼里过。往日姑婆脾气古怪,齐泰也不是个好性子的,两人除了逢年过节见个面问声好,平日里没什么来往。只是,人算不如天算,谁会想到他也有无奈妥协退让的一天呢?
齐泰心里苦,可作为男人的自尊心,让他无法对爱人坦诚一切。只是,心里却是发了狠,将这屈辱铭记在了心中,同时,也平生头一次清醒地意识到了权势的重要性。若是父亲压那姓吴的一头,吴国兴那孙子敢那么肆无忌惮地对待小白吗?若是他优秀到让人心生忌惮……
翌日,告别公公婆婆后,白晓冉提着自己简单的行李搬到了姑婆家。齐泰开学比白晓冉这个新生早好几日,将白晓冉送到姑婆家后,就返校了。
或许,人和人之间真的需要缘分。就像白晓冉,明明跟婆婆朝夕相处了大半年,可无论她多努力,两人始终“若即若离”,弄到最后只落了个面子情。而面对姑婆,明明外人都说这老太太脾气古怪,可白晓冉却觉得她其实挺好相处,跟她聊起来总是话题不断,才相处不过一天,心中就生出了亲近之感。
白晓冉住进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厢房,因着院子里有棵枝叶繁茂的老树,就算是炎热的酷暑,屋里却凉丝丝的,住着十分舒服。当然,最主要的是每天跟姑婆有说有笑,不用顾忌这担心那,连说话都要在脑子里过上几遍才敢开口,整个人轻松了,心情自然也就舒畅了。
很快,到了白晓冉开学的日子。昨天又是激动又是期待,半夜没睡着,可翌日,白晓冉还是早早醒来了。
手脚麻利地做好了早餐,见往日贪睡的姑婆也早早醒来了,白晓冉暗暗偷笑,面上却做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姑婆,待会儿您陪我一起去报到呗~”
“哦,好,我正好去京大办点事儿。”老太太一副“我没别的意思,就顺路”的模样,头却没好意思抬起来。
白晓冉没敢撩拨她,像往常一样跟她聊着家常,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了早饭。
磨蹭到半上午,却一直没等到齐泰的电话,白晓冉满心失望,只能提着行李跟老太太一起出了门。
姑婆的住处离京大不算远,步行不过半个小时,做公汽的话,估计也就十来分钟。
“咱走着去吧,你认认路,免得日后找不回来。”
“成!”白晓冉当然没意见。柳旭姐最近开始加大训练量,每天都会绕着中心广场跑上一圈,她觉得怪有意思,也跟着跑起来。柳旭姐为此还特意送了她一套运动装备,弄得原本想打退堂鼓的她不好半途而废,只能继续跟着跑。不过,运动大概也会上瘾,坚持跑了几天后,白晓冉就喜欢上了跑步的感觉,有时候就算柳旭姐缺席,她一个人也会坚持跑上一圈。几十公里都能跑下来的人,怎么会怕走路呢?
两人边走边聊,仿佛眨眼的工夫,就走到了京大。
姑婆是京大早期的女学生,虽然读了两年就得到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可对母校的情谊,别处是永远都比不上的。这些年,姑婆避世而居,可也会时不时来母校走走,对这里跟家中一样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