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袭击中,印第安纳州国民警卫队的5600人几乎全军覆没,最终逃出生天的仅为237人,就算是这237人也几乎个个带伤。
伤亡率直接达到了100%,可以说丢人都丢到姥姥家啦!
幸好这支队伍有一部分在大本营没动地方,还有一部分在南本德善后,不然还要更惨。
美国佬们都记不清上一次吃这么大的亏是什么时候了?
单看伤亡人数这一数据的话,越战中伤亡最为惨重的溪山战役差不多可以与之媲美。
那一役美军伤亡了差不多5400人。
但其中战死的仅仅990人而已,单论死亡率,今天这一战是溪山战役的足足5倍以上。
要知道这是在美国本土,还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就对美国的准军事力量悍然发动大规模的袭击。
这完全超出了治安案件的范畴,已经是战争行为了。
要知道上一次在美国本土发生战争,还是1861年4月至1865年4月进行的南北战争。
上一次在美国国土上进行战争,还是二战时与日本鬼子进行的中途岛海战。
这次死了这么多人,吃了这么大的亏,那么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展开调查,就是要缉拿凶手,就是要展开报复。
否则不足以平息民众的愤怒和媒体的质疑,还要让苏联等敌对国家耻笑。
很遗憾,虽然有多达237个幸存者,但这些人都是在地雷爆炸的第一时间跑进树林逃生的。
压根儿连敌人长什么样都没看到。
还好,中情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了事发之前被拉塞尔手下以军事演习为名拦住去路的几名司机。
因为拦车的无一例外地都是身穿美国陆军军服的黑人,所以都记得十分清楚。
再加上前一天晚上,印第安纳波利斯发生了黑人暴徒对白人警察的大规模袭击。
造成了包括印第安纳州的总警长布拉克在内的近200名警察死亡的大事件。
现场还有人公开发放枪支和手雷。
显然,这两件24小时之内都发生在印第安纳州事情有关联!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军方出动了特战队,对印第安纳波利斯的黑人街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扫荡之后,“奥尼尔”和“拉塞尔”这两个名字便浮出了水面。
“奥尼尔”在昨晚先是一个人枪杀6名警察,之后还当街发放了约把枪,6万颗手雷,还有100多万发子弹。
这些武器直接导致了第二波100多名防暴警察的死亡。
而“拉塞尔”则是第二波袭击的实际组织者和领导者。
此外,第三波的那几十名警察也大多死在了拉塞尔家的楼顶、楼道,还有房前屋后,显然和拉塞尔有直接的关系。
今天一大早,拉塞尔又开始到处撺掇,以高薪高待遇为诱饵,引诱年轻黑人加入他们。
最终3200多人跟着他走了,此后便不知去向,再也没有回来,估计和今天下午的国民警卫队遇袭事件有关。
对于化名“奥尼尔”的沙梓杰,除了拉塞尔之外,其他黑人只见过他的黑人扮相,对于他的具体身份、具体住址等情况一概不知。
而且这些黑人也都表示之前从来没有见过“奥尼尔”。
果然,中情局的人虽然画出了“奥尼尔”逼真的画像,但在整个印第安纳波利斯调查了好多天,愣是没人见过。
而且,中情局在水手纪念碑周围10公里范围之内都进行了拉网式的搜查,连耗子洞都没放过。
但就是没有找到能够大规模藏匿枪支弹药的地方。
这样一来,就显得“奥尼尔”这个人以及整个事件都相当诡异。
当然了,除了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展开调查取证,在珀鲁以北34公里处的国民警卫队遇袭现场以及周边也进行了细致的调查。
通过地雷、手雷的残片和弹壳不难确认,武装分子使用的都是美国现役军火。
手雷也和昨晚“奥尼尔”在水手纪念碑下发放的是同一型号,根据追踪溯源的结果,竟然与去年霍桑军火库失踪的某一批手雷批号相同。
于是,这个事件就理所当然的又上升了一个层级。
但令军方、警方和中情局都很诧异的是,在事发之后,袭击者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就算掘地三尺,也没有发现他们的踪迹。
虽然美国佬并没有将几百公里外的佳里港作为主要的侦查对象,但也加强了对圣劳伦斯航道的管控力度。
圣劳伦斯航道是五大湖进入大西洋的唯一航道,是美国、加拿大于1959年联合设计、建成的一套庞大的内陆水运系统。
包括对圣劳伦斯河从蒙特利尔到安大略湖间河道的治理,若干人工河道的开凿,以及一系列水坝、闸门、水电站的建设等等,使得万吨货船可以畅行无阻。
所以,只要美加两国政府想,那么人为切断航道就轻而易举。
还好,腾龙航运公司的这5艘货船都是空船,而且航运手续齐全,也正常缴纳了通行费。
尽管历经了几轮检查,但最终都平安无事,顺利过关。
当航行到布罗克维尔和蒙特利尔之间,最终于8月30号的夕阳西下之际驶入了大西洋。
在波士顿母港完成必要的补给之后,这5艘货轮就将南下直奔巴哈马。
沙梓杰也是在船只从波士顿重新启程之前,才将拉塞尔等人从左瞳空间里分离出来置于船舱之中的。
同时,在船舱之中也提前放置了足够的枪支弹药、物资装备,也给拉塞尔准备了1000万美元的资金。
“拉塞尔,到了巴哈马,你就按我之前所说的秘密登陆,先找好落脚点,千万不要一上来就打打杀杀,而且就地再招兵买马,这五艘货船也留给你,就以航运公司的名义在那里快速发展!”
“好的,您说的这些我都记住了,请您放心,3个月之内我一定将巴哈马控制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