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廷杰没想到景依本事这么大,不但能弄到粮食还能弄到食盐。
要知道如今翼国各地不止粮食价格疯长,就连食盐也是一样。民以食为天,人要吃粮食,但也离不开盐。所以各地都需要盐,这也给了景依他们赚钱的好机会。
一些盐商只要能弄到盐,也不会去追究这盐的来路。
因为景依他们制出的盐比一般市面上老百姓买的那种粗盐还要好, 价格也不贵,所以很受欢迎。
就只这售卖食盐一项就使得源源不断的银钱流入了景依的口袋。没多长时间景依就积攒了一笔巨款。
景依看着这么一大笔银钱,心想怪不得朝廷要掌握着盐铁呢,这食盐买卖真的是太赚钱了。
海边晒盐的盐田又扩大了不少面积,制盐的作坊也得扩大规模才能跟上晒盐的速度。
景依派出去的暗卫联系了分散各地的景家旧部,很多回乡的老兵们被景依派去人的找了过来, 景依挑选了一些忠心可靠的人送去了山那边, 给盐田和制盐的作坊都增加了人手。这样食盐的产量就又提高了不少。
林卓成作为边关守军的最高长官有招兵的权力, 但也有人数限制。以前不能招太多兵,一是因为朝廷人数限制,再一个朝廷也不会拨那么多军饷养更多的军队。
如今林卓成招兵并不靠朝廷养,只要不把所有兵士都集中在一起,也不向朝廷要粮饷,一般外人很难发现兵员数量越制。
翼国境内这几年灾害频发,不是旱灾就是虫灾,再加上人祸,老百姓的日子越发艰难。很多人为了活命只得背井离乡到这雨水还算充沛的南方来逃荒。
如今元岭县涌入了不少灾民,只要能给饱饭吃,多的是人愿意当兵。
林卓成招兵不止要看报名当兵的人身体状况,还会查验此人的家庭情况。是家里独子的或者有妻子儿女的林卓成一般不会招收。他招的人即使有牵挂也不会太多,人当兵走了家里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景依也暗地里给舅舅提供了一批粮食,足够舅舅养军队。
而且林卓成招收的人景依也会分走一些。
景家的旧部有不少来投奔景依,大多是在军中当过兵的。这些人景依都给做了安排。
景依挑选出了一些身强体壮的青壮年兵士组成了一个特别行动小队, 她给小队取名叫疾风小队,又把宋远成从制盐作坊那边调了回来。
乔宏跟着宋远成身边学习,对于盐田和制盐作坊的事务已经很熟悉了,景依让他掌管那边的事务也放心。
景依把宋远成调回来担任疾风小队的领队,然后开始了对这支小队的训练。即使她不在的时候也会由宋远成带着训练。
这几年宋远成跟着景依,从景依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不止武功大有长进,就连学识上也是一般人比不了的。
宋远成的学识不止当今文人学习的那些书本上的学识,还有很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比如一些战术战略、一些侦查的技巧、一些化妆的技巧、一些杀人的手段等等。
景依是站在历史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掌握着从古代到未来的很多人类总结出来的智慧的结晶。这也使得景依在这古代就如同一个大杀器,她的威力是无法估量的。
疾风小队每个人首先是对景依忠心耿耿,是一心追随景依的人。这些人也都发下重誓,誓死效忠景依。
古人对于诅咒发誓很看重,一般人不会轻易违背誓言。景依对于疾风小队队员们的忠心还是比较放心的。
疾风小队的训练景依下了不少功夫,从体能到格斗技巧慢慢磨练这些队员。队员们每天的运动量都很大,景依专门给队员们制定了食谱,保证每位队员每天吸收的营养和热量都足够。
除了武力方面要训练,景依还教每位学员识字,教他们看古代简易的地图、教他们使用手语等等。
景依还会时不时的给队员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人该效忠,什么样的人该打到。
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和家人的安危应该去斗争,去打退那些妄图毁坏家园、奴役自己及家人的侵略者。
队员中年龄最小的有十八岁,最大的也才二十三岁。大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都对景依佩服不已。在队员们的心里他们的大小姐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就没有大小姐不会的,大小姐的文韬武略都是最棒的。
人们都是崇拜强者的,景依的强大已经让他们忽略了景依的女子身份。
景依也进一步建立了自己的威信,更是培养了一批忠诚的部下。
林卓成和卢廷杰本来就认识,如今两个人都是景依的支持者,两个人在一些政务上经常互相商量,渐渐的把元岭县的一些不和谐的人和事给处理了。
景依除了训练疾风小队也没忘了舅舅招收的那批新兵。
林卓成为了不让这些新招收的兵士受到老兵的影响,把新兵单独放在一个营地里,这样景依也可以时不时的去训练这批新兵。老兵里即使有奸细也很难得到新兵这边的消息。
林卓成在慢慢地剔除掉老兵里的不安分的家伙。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林卓成的新兵营也训练的有声有色,新兵们有了很大的进步。而景依的王牌疾风小队更是进步神速,队员们不管是体能还是身手都提升了一大截,更重要的是队员们在景依有意的训练下培养出了默契,大家很团结,已经形成了一个团结的整体。
这也是景依训练的初步目标。接下来景依还要对疾风小队的队员们进行更深入的训练,让他们成为自己手里真正的王牌。
今年下半年因为景依给卢廷杰提供了高产的粮种,让他分发给百姓们种植,今年元岭县粮食的收成明显比往年高了不少。
这几个月许多灾民都得到了安置。灾民们开荒种的田都获得了丰收,他们也能做到自给自足,不需要卢廷杰再接济了。
元岭县获得了丰收,卢廷杰又适当的减免了税收,所以今年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不少。一些逃荒到元岭县的灾民也再不想离开这里,决定就在这里落地生根,安家落户了。
百姓们很感激卢廷杰,大家都觉得他们遇到了一位好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