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果然没有回南京,但是史祥云和皇孙朱和铀、朱和钘回来了;同主朱媺娖时,朱慈焕也从塞外赶回了南京。
鉴于他们都没有独立的住所,自然是暂时安排在宫内居住。反正朱慈炯在宫内一直也是有常备宫殿的,同时还有四皇子朱慈炜、朱慈燃,二公朱媺珂,三公主朱媺昀,都在后宫居住。
现在的后宫,早已经不再有新太监加入了,除了警卫之外,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专业化培养。比如宫女,并不使用大量的年轻女子,而改为成熟稳重的已婚妇女担任,当然各宫还有专门挑选的生活秘书等。
宫里的男人也大多在三十岁以上,并接受严格的训练,而且一般一年一换。就算提拔为领班,也只工作两年,除非是专业内廷总管。侍卫都是定期轮换,谁也不知道自己过几天的岗位会分在哪里。
严格的制度之下,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丑闻,反而比以前更太平了。
可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是出事了。
这天晚上朱由检还没睡下,只见当夜值班的内廷副总管就急急忙忙地闯到朱由检面前。
“皇上,三皇子出事了。”这个副总管气喘吁吁,看来是真给急坏了。
“什么事慢点说。”朱由检以为是朱慈焕不习惯宫里的环境。
“三皇子要、要强幸一个宫女。”
“什么?”朱由检一口老血差点没喷出来,这种事情居然发生在宫里,难道不是只有他才能干的吗?当然,就算他朱由检也干的不多,其实也没干过。
这还了得!得赶紧去看看。
同样的,王承恩听到消息也是楞了。这么多年来,他的注意力全在朱慈烺的身上,就算是朱慈炯都照顾的少,何况朱慈焕。
在朱慈焕的寝宫,此时事态已经被控制住了,侍卫已经把朱慈焕围了起来,并没有为难他。而花厅有两个三十多岁的宫女正掩面而哭,看样子也就是衣服被扯掉几颗扣子而已,不曾得手。
“到底怎么回事?”朱由检看了一眼那两个宫女,样貌不差,如果年轻十岁,倒也算得上美女,但是在皇宫大内,顶多也就是一个“不难看的水平”。
“父皇,你送给儿臣的宫女不好,儿臣请求换几个年轻的来伺候。”朱慈焕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朱由检听完脸都绿了,合着这小子以为后宫跟以前一样呢。
“谁告诉你,她们是送给你的?”朱由检等着眼珠子问。
“在这寝宫伺候我的,难道不是送我的?”朱慈焕还一脸委屈,仿佛自己才是受害者。
王承恩来晚了一步,正好在门外听到这通对话,不过就对话的内容来看,这位三皇子不会吃亏。按照旧制,送到皇子身边的侍女,的确算是送给皇子的。一般来说,皇子还看不上这些侍女的。王承恩脸色顿时好看不少,他的心里盘算着,三皇子在外这些年,历练的也没那么嫩,今天这出戏,怕是故意为之。
“你来,父皇跟你慢慢细说。”朱由检一把搂住朱慈焕,就开始教起宫里新的规矩。这件原本触及原则的大事,被三皇子用两句简单的话语就化解了,而且朱由检还真没办法惩罚他。
看起来很小的一件事,可是能牵扯到的人心里都明白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朱由检现在根本就不会给三个儿子封王。或者说,朱慈焕玩的小手段,就是在试探朱由检的底线在,如果朱由检默认或者处罚了三皇子,那可能成年王子封王的事还有希望,可是朱由检轻轻地把这件事忽略过去了,那说明三个皇子的身份问题一切照旧。
第二天,王承恩派人给周培公送去了一个存折,里面存有一笔数额不大不小的钱。
......
大明的教育推广进展的很顺利,尤其是在各级学校的创建上,全国都涌现出来建设高潮。各地以乡镇为中心,按照人口比例,最少建立了一所小学;每个县最少有两所中学;每个州府最少有三所中等专业学校;每个省府至少两所大学。另外,在人口稠密的江南、成都、西安、武汉等地,还额外城里了一批专业理工院校,具体的分布大略仿照后世的布局而成;沿海地区成立了一批以海事为主要科目的中高等院校。
中小学校的师资力量是最好解决的,但是中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就空缺严重,好在全部完成招生工资有三到四年的空窗期,到也不着急填补。
和后世相比,这个时代的学习任务要轻松不少,这主要和知识体系的发展滞后有关。尤其是在理科的进度安排上,这一时空小学毕业的水平,大约只相当于后世小学四年级的水平;中学毕业的数学课程仅仅相当于高一,而大学的数学连微积分都不会学到。这主要是微积分还没真正发展开。
其他的专业知识也都有降低,但是大中专也学校对学生的动手课程有加强,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在充当学徒的过程中完成学业的。这也直接导致了大明的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非常强,只要是合格的毕业生,工作就能迅速进入岗位。
对于全国的扫盲运动,朱由检也没打算折腾出什么花来,但是这项简单的运动,却能推动非常多的事情顺利展开。比如从16两制改为十两制的度量衡,新的长度、体积、货币的推广,能迅速普及到每一寸土地的边边角角。
同样的,通过扫盲班印刷的书籍,普及基本的识字、计算等,还能宣传最新的商品。从基层反映出的例子来看,大明农民最先接触到的新商品就是风气灯,这是因为农村的扫盲班一般都是晚上开展,晚上上课的风灯统一有朝廷发放,而农村妇女发现朝廷的新风灯比自家点的菜油灯亮,她们都喜欢带着针线活儿去扫盲班上课。
这件事被人带到内阁会议上宣讲,逗乐了整个内阁。明锐的皇帝便让合作社加大蜡烛的采购,并预言风灯将是第一个真正走向千家万户的好产品。
另外,为了彰显天下万民平等,皇上把两位皇子派去了南京城郊最穷的一个村做了一个月的扫盲班教习,竖立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