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清耸拉着头就坐在邓之荣的面前,他的样子有一种说不出的秃废,邓之荣压根找不出一个字来怼他。
“军长,我有错。”胡一清开口就认错,态度相当好。
“你哪儿错了?”邓之荣哭笑不得。
“我不该把让赵印选主动出击的。”胡一清想来想去,大约也只有这件事情节最严重,说到底那也是三千人的军队。
“我们不是常规部队,把战场挪到敌人的地盘是有什么错?”邓之荣反问。
“那我哪儿错了?”胡一清问。
“是啊,我也想问你呢,你哪儿错了?”邓之荣盯着胡一清。
“不是您让我来检讨错误的吗?”胡一清一愣。
“我让你来讲明事情经过的,谁说是让你来检讨的?”邓之荣又好气又好笑。
函谷关丢了,邓之荣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以他和朱由检的关系程度,区区一个函谷关,算不上什么,倒是那三千兵更重要。
“你在林子里打了一天一夜,战果如何?”邓之荣问。
“要不是狗日的放火,再给我两天时间我能把进林子的敌人都给留下。”胡一清又变得有些骄傲。
“那也就是说,赵印选他们应该不会吃亏?”邓之荣问。
“绝对不会,这点我可以保证。只要在林子里不打阵地战,敌人别想占我师的便宜。”胡一清笃定地说。
“那你想个办法去找到他们,给我安全地带回来。”邓之荣说。
“火太大了,已经烧到了十几座山梁,人过不去啊。”胡一清想起了这场大伙就心有余悸,他的眉毛都给撩没了,脸皮黑漆漆的,到现在还火辣辣地疼。
邓之荣说:“这么大的火,赵印选他们还不晓得被逼到哪去了。我现在担心的是他们的口粮不够。会饿死人的。”
“我这就去派人。”胡一清扭头就要走,他当然也担心自己的部下。
“回来。”邓之荣说:“先修整一天补充好了之后再出发。”
“那我明天一早多派点人从青龙山南麓让过去寻找。”胡一清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下,他的任务变成了寻找赵印选部。
邓之荣安抚完胡一清,但是他自己却陷入了两难处境。周军越聚越多,他想立功找回面子的机会越来越小。邓之荣感觉到自己的官运还真不好,机会怎么抓也抓不住。
邓之荣也不想跟明军打阵地战,可是从眼前的局势看,恐怕十五军是很难躲过这一关了。邓之荣的任务变成了怎么在函谷关这里拒敌。
明军驻扎在关前兵力不少,加上忌惮明军的火力,夏国相这边也没有敢立刻攻击,反正他的第一个功劳已经到手。
吴三桂给他的命令是夺取函谷关,等下一步命令,夏国相估计吴三桂会会有大动作。这样,夏国相的任务也就变成了如何守住到手的函谷关。
战场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除了滚滚山火,整个战场却平安无事。
然而抛开整个函谷关战场,双方统帅是怎么看的,这个小战场的人根本不知道。
以小小的试探而搅动了两军的大决战,开始慢慢拉开了序幕。
在北直隶的官道上,五辆四匹马的马车正疾驰南下。没有人知道,这马车里坐得是一是李定国,二是杨展。而且这二人自接到朱由检的圣旨连新收复的京城都没进,而是直接从辽东一路飞速赶赴洛阳。
按照朱由检给的圣旨,李定国必须赶到洛阳然后完成布置对周吴三桂大周的攻击战略部署。而杨展则要接手从湖广紧急增援鄂北的两个地方军。
李定国坐在车内,他的车厢四周挂满了地图。这一路他必须要想出一个绝佳的方案,既要化解危机,又要想办法消耗掉吴三桂的精锐。
而且朱由检给他的兵力只有不到三十五万,这其中有曾英部的二十万,十五军的四万,另外还有湖广北上的两个地方军和河南的一个地方军。
李定国对情况了解的也不多,他只知道朱由检给邓之荣的命令里有暂不收复函谷关的命令。这一命令本身就有向吴三桂示弱的意思。
摆在明军面前的问题是吴三桂会不会进攻,以及他会从哪进攻。是函谷关还是武关?
西安方面,吴三桂重新开了他的内阁会议。兴奋的吴三桂没有想到函谷关会在两天内就到他的手中。换言之,现在整个关中攻击中原的所有关隘都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如果这样他吴三桂都能当缩头乌龟,那他也太没胆子了。
吴三桂想到的是进攻大明。
“众位爱卿,朕打算进攻中原。你们认为把哪里作为进攻重点?”吴三桂看了看眼前的众人,这里面有侯询,侯方域父子这样的大明高官才子,也有王铎这样的名仕,还有马宝这样的将才。
“中原的地区本就是大周天下,我大周天兵只需要兵出函谷,攻下洛邑则民心所向,天下大定。”王铎高唱赞歌。
侯方域迅速白了王铎一眼,心想:这老家伙怕是已经老糊涂了,除了会玩一点点口水战,肚子里一点货没有。
吴三桂听了王铎的“高论”只能勉强笑一笑说:“侯公子以为呢?”
“微臣以为,崇祯把主要兵力北调,大明的兵力部署就集中在北直隶、江南沿海和川北三个方向。现在整个江汉空虚,继而江淮的兵力也不够。
如果我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假装继续争夺函谷关,另外派一支大军出武关,扫荡江汉,甚至可以攻击中都凤阳,一定会收获满满。”
侯方域的话让吴三桂非常有兴趣,因为这一战略当初高迎祥也玩过,而且还把老朱家的祖坟给烧了,之后彻底地扒下了朱家高高不可侵犯的外衣。
如果他吴三桂也实现了这一步战略,对刚刚稳定下来的大明,是一次绝佳的打击。
换言之,大明肯定又一次会陷入内乱。
“侯爱卿,你养了一个好儿子啊。”吴三桂重点夸了侯询。要不是侯方域太风流,吴三桂已经打算把自己女儿嫁给侯方域了。
吴三桂的话就是风向标,等于是把自己的意思表达了出来。后面的会议,自然是围绕着大军出武关,进击江汉这一战略来设想。
吴三桂的优势是所有关隘在自己手中,他只需要考虑从一个方向出击即可,而明军有些被动,从哪一个方向上明军都不占优,漏洞太多;但是周军的劣势也很明显,关中的资源和兵源匮乏,持续战力跟不上。
吴三桂为什么一支没有选择进攻巴蜀,就是因为朱由检在巴蜀一战中使用了大量的水师,让吴三桂力不从心。
周军别说水军了,连看到水就会晕,吴三桂的主力是不折不扣的骑兵,关宁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