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朱由检南渡,原本云南的沙普之『乱』也就没有爆发,但是云南的局势也没想象中的那么乐观。
吕大器到得孔明,帮助沐天波稳定了云南,也算是间接的帮了大明朝一个大忙。朱由检从南渡之后就一直没有太理会南面几个省的事情,全仰仗南渡的结果。
有明粉说朱由检就不应该南渡,某以为这个想法只是基于那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实际上南明之所以一直内斗不断,就是因为天子死在京城,国本不正而导致的。
如果说朱由检是因为害怕江浙的东林党就不应该南渡,那南渡带来的好处显然是大于不南渡的。南渡之后,除了江浙之外,其他几个省就能形成统一战线,内部也稳固的多。
稳定的内部局势,才是抵抗外族侵略的精神长城。
当吕大器、沐天波带领着三万滇军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进入贵阳的时候,遵义城里的王应熊彻底慌了神。
王应熊在遵义开府,本就没有得到朝廷的同意。他只是一个罢了官的原礼部尚书,有什么资格独自开府选置僚属呢?这个人显然就是想搞事。
永历朝为何一直不断的内讧,总共有三次大得内杠,第一次就是王应熊以及他的心腹王祥不断地排除异己,不断的争权夺利;第二次是孙可望野心膨胀,反复无常;第三次是永历的老丈人狗仗人势想控制权力。
都说南明是自己内耗掉的,党争导致的内讧起带头作用的,就是这个东林党王应熊。从某种意义上说,东林怂恿崇祯把阉党斗败了之后,东林内部就自己和自己为了权力斗了起来。
而王应熊就是把斗得最狠的周延儒和温体仁的“手艺”代入到了南明永历小朝廷中。
王应熊以为朱由检会困在江淮无暇顾及到大西南,但是他却没有想到朱由检居然把南京的朝局稳定住了两年,这完全超出了他之前对崇祯皇帝的认知。
紧接着,朱由检在石柱地区的政策几乎完全让他看不懂了。虽然摊丁入亩和改土归流并非朱由检的原创,但是王应熊以为这两条会像万历朝一样最终会行不通。
但是最终的结果让王应熊感到吃惊,在军事手段的重压之下,川东湘西的改土归流居然能顺利经行。
随之而来的官绅一体纳粮收到的反弹压力也并没有想象中的大。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地方在读书人看来是非汉化之地,大多数读书人甚至乐于看到这些地方被折腾。
当这些地方的基层官员在慢慢地换了一个遍之后,还是没有多少人来深入地想这个事情会对其他地方产生什么影响。
王应熊在遵义开府,其中许多蜀中的大地主乡绅都随着他流亡到了遵义,或者说他们全都眼巴巴地指望王应熊是他们的救星。
正当王应熊为应付滇军进攻贵阳的事情想办法的时候,被王应熊给予厚望的重庆方面来了消息。
“总督大人,大事不好了,重庆已经被石柱的秦良玉占了。”王应熊在遵义的参将罗于莘不敢隐瞒军情,只能据实汇报。
“秦良玉好大的胆子,她居然敢派兵跟朝廷的官兵做对?”作为另一个有名无实的甘陕总督樊一蘅,带着一点点逃兵,一直躲到了大西南和王应熊狼狈为『奸』。
为了显示自己的涵养功夫,王应熊装作不『露』声『色』的地问:“曾英呢?”
“曾英带着部下全部投顺了秦良玉了。”罗于莘小声地说。
“混账,曾英的部下可都是督师招募的,贼子岂敢......”樊一蘅自己在四川是找不到兵的,从内心深处讲,他是挺嫉妒曾英这个年轻人的。
“看来秦良玉是受到了皇上的受益了。”王应熊大约能猜得出来,秦良玉是没有胆子直接攻占重庆的,有这个胆子的只能是南京朝廷。
“那咱们怎么办?”樊一蘅急切地看着王应熊,这老狐狸既然敢和朝廷对着干,肯定有自己的一些手段。
王应熊没有说话,他只是来回在大厅里渡来渡去。足足过了一炷香的功夫,王应熊才又重新坐回椅子上说:
“派人去迎接吕大器来遵义。”
“督师万万不可......”樊一蘅急忙要拦住,这要是把权力交出去了哪里还有他们这些人的好日子了?
王应熊伸手阻挡了樊一蘅的话,他有自己的考虑。而且以王应熊看来,自己的办法绝对万无一失。
“你先别慌,我料想朝廷也无暇顾及云贵川。张献忠的部队也不是好惹的。没有了我们这十几万军队的协助,皇上想凭借石柱那几万新兵就想剿灭献贼?简直是痴心妄想。”
文官们基本有一个通病,他们大多数都以为自己很聪明。这些读书人一个个从小都是学霸,所以在这些人的眼中,天底下就没有人能聪明得过他们。
他们自负,自大,也自信。所以他们觉得自己可以玩弄所有人于鼓掌,最后就是不断地要给自己找一个政治对手出来,这种思维深入骨髓。
“督师,万一皇帝从南京派人到这西南来,我们该如何?”樊一蘅同样是进士出身,只是他没有机会进入京城当京官而已,没有王应熊的道行。
“朝廷最多也就派几个人过来,还能把整个西南都换了?这大西南,还不是由我们说了算?”
在王应熊看来,南京是不可能一下子派出几百上千的官员来西南的,这种事情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他认为,所谓的朝廷大员,无非是像吕大器这样的一两员大员过来就了不得了。
对于吕大器,他王应熊完全是轻视的,他当阁老和礼部尚书的时候,吕大器还只是一个甘肃巡抚呢。
“督师的意思是咱们阳奉阴违,到时候架空吕大器,反过来控制住军权?”樊一蘅觉得王应熊的手段真是高明,如此他们还是大西南的土皇帝。
“在我的地盘上,我还能让他们做主了不成?”王应熊捋着胡须,非常得意。
蜀中的乡绅官僚集团,没死的差不多都集中在了遵义,光凭这个王应熊就觉得自己完全掌握了主动权。他王应熊就是这些人的再生父母,这些人如何会不听他的?
而且王应熊手上还不止这点牌,嘉定(乐山)的杨展、叙州(宜宾)范文光、铜仁的皮熊、仁怀的王祥等加起来人马超过了十万,王应熊觉得依靠这些兵马,秦良玉的什么新川军根本就吃不动,能耐他何?
大明崇祯十九年冬月底,吕大器和沐天波带领着三万滇军顺利地抵达遵义城外,吕大器明面上接管了总督府。
王应熊当着所有人的面,假装把总督打印交给吕大器,并且装作要告老还乡。
“王大人,下官乃替皇上旨意办差,还请多多谅解。”从内心深处讲,吕大器是不愿得罪王应熊的。
大家都是东林出身,而且吕大器的影响力比王应熊还要小,加上王应熊现在的行为做派,反而让吕大器觉得是朱由检多疑了。
“吕大人客气了,王某年迈,早就应该脱下身上的担子了。这是你们年轻人的世界。”王应熊完全可以倚老卖老,他的进士可是比吕大器早了整整十五年。
“那下官就要宣读一下皇上的旨意了?”吕大器很为难,以为朱由检前几天才送过来一道圣旨,而且意思让他完全不能理解。
“吕大人只管宣旨,王某莫有不从。”王应熊微笑着说,似乎他就是一个人畜无害的将死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