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正在兴头上,这报告无疑是给他泼了冷水,让他心里嘀咕:这是哪个不开眼的家伙?真是让人讨厌!还动向有异?什么异?尽拿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出来,哼!他不高兴的把那份报告往旁边一丢,不去在意了。
连能够掌握大局的昭武都是如此,那些没有条件的将领们自然连知道都不会知道,但很快的,第二份夏军异动的报告递到了昭武的案头,比起第一份,这份显得更加详细,还附上了几处疑点。
可昭武坚信自己掌握大局的能力,对这份条理清晰的报告同样不加理会,然而接下来的第三份同样的报告递了上来,而上面所说的疑点已经相当的明显了,但一意孤行的昭武不仅恼怒的将这份报告撕成了碎片,还让人传话严词呵斥了递上报告的将领。
昭武本以为这样就可以让自己耳边清净一点,继续带着笑容等待那些不那么刺眼的报告了,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事情会在突然之间失控!
先是一份紧急求援请求送到了昭武面前,上面还说夏军的反击突然变得猛烈,如果没有支援,恐怕无法维持战线!对这后面一句,昭武并不认同,反而以为只是害怕他不给援兵所以故意说得那么严重而已,真是没出息的家伙!
因此,昭武没有派出援军,又命人传话申斥了发来求援请求的将领,还道:“战线要是失守,第一个砍了你的脑袋!”
那将领无奈的苦笑着,一直在后方的昭武根本不知道前方的情况,在片刻之前,夏军的阵型的确已经被打乱,楚军的战船得以冲进夏军的战船群当中,可奇怪的是,仅仅过了一会儿,夏军的反击就出乎他们预料的猛烈起来,深入敌阵的他们立时面临了夏军的三面夹击,这才迫不得已发了求援请求,谁知道昭武却以为他在危言耸听!
此后昭武没有再收到这个将领发来的任何消息,他以为是他的申斥起了作用,的确,他的申斥让那将领和他手下的士兵们在一段时间内死死咬牙撑住,然而随着他们被完全包围,连一艘船都冲不出去,当然也没有只言片语能够发出去。
同样的情况正在各支深入夏军军阵中的楚军身上发生,他们之间的联系被割断,身陷重围、自顾不暇,情势发展至此他们已经没有心思去探讨原因,脑中唯一的想法就是咬牙撑下去,期待着来自后方的援兵!
不知前方事态骤紧的昭武还沉浸在胜利的幻想之中,直到来自前方的数道紧急求援消息传来才让他陡然梦醒,从内容上说,这些消息全都千篇一律,连用词都很像,都是“事态紧急,请求支援”,甚至连前因后果都没有交代清楚,这其实也从侧面说明情况已经紧急到前方将领们连说明的时间都没有了!
昭武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情况突然就变成这样了?这也太突然了吧?!这么多将领同时要求增援怎么可能是危言耸听呢?!
然而,即便已经判断出情况危急的昭武却还是没有马上派出援军,原因除了他手头援军兵力有限,实在难以同时应对那么多方向的求援请求外,还有对现在情势的疑虑。
因为他觉得,不管现在夏军表现出来的攻势有多么猛烈,但归根结底他们的数量还是处在劣势,像这样同一时间在多个方向展开的强大攻势他们是无法保证每个方向都有足够的兵力的,也就是说其中大部分其实是假象,是一种为了让楚军进一步分散兵力的假象。
既然是假象,那么必然是为了掩盖他们的真实目的,而这真实目的昭武已经想到了,引楚军向四周分散兵力的最终目的还能是什么,自然是为了造成中部的兵力空虚,方便夏军能够直捣黄龙!
擒贼先擒王,这是最基本也是屡试不爽的战术!
昭武自以为已经猜中了夏军的目的,而且他认为,兵力己方占优,夏军在这种情况使用这样的战术自然是合情合理的,只要楚军维持现在的状态不动,那么夏军的攻势就没有意义,他们的兵力又不多,撑不了多长时间,再加上后方还有包抄舰队,可能是他们在背后的进攻才迫使夏军采取了这种战术。
在历经了一段时间的思索之后,昭武恢复了冷静,他决定不再派出援军,而是传令各部死守阵线,只要再撑过差不多一刻钟,那么他们反击的时候就到了!
其实这时候,如果昭武去往前线,在目睹了那些景象之后,那么他可能就不会做出这个决定来了。但事实却是,他始终坚信己方的兵力占优,丝毫没有怀疑过,而且战前他只顾着防止重蹈上次的覆辙,却忽略了细细调查眼前这支夏军,如果连做出判断的依据都是错误的话,又怎么能保证以此做出的判断便是正确的呢?
得到后方传来的坚守命令,楚军将领们无不苦笑相对,对后方的人来说一句话那么简单的事却是需要前线的士兵们付出沉重的伤亡,现在的战况绝不像昭武所知道的那么简单,夏军不仅是反击力度强,而且他们的兵力似乎也十分充足,这种感觉在最开始也许还不是那么突出,可随着战斗的持续,将领们越来越觉得眼前的夏军战力根本没有减弱,反而在增强!
昭武的一道命令,迫使楚军不敢后撤,拿出了他们最大的毅力去支撑战线,好不容易才勉强维持住,换来的却是伤亡的不断增加,每个楚军士兵心里都清楚,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援军!
距离昭武所说的一刻钟又过去了一刻,前线的将士们非但没有看到夏军进攻疲软,反而感觉他们的进攻越发的猛烈起来,这条他们所维持的战线就像是一个受了重伤、严重失血的战士已经虚弱不堪。
自第一次求援之后,将领们发出了第二道援军请求,可昭武却近乎顽固的坚持着自己的判断,再次断然拒绝了求援要求,致使前线的形势迅速恶化。
小半个时辰之后,昭武接到了来自前线的泣血求援书,一块白色破布上是几个触目惊心的血字:“一刻内,援军不至,军必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