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坡今年种两种白菜,一种是本地特产,人称麻叶青,一种是齐鲁特产,胶州大白菜,俗称“胶白”。
麻叶青是出口海外的特产,可以说是白菜界的扛把子,国外都叫中国绿。
麻叶青可以长到45-50公分高,叶肥心紧,极耐储存,可以一直放到第二年春天都能吃。
麻叶青吃起来口感脆爽,外外边叶子青翠,菜心则是金黄色的,清炒、凉拌、做泡菜都好吃。
胶州大白菜俗称“胶白”,唐朝的时候叫“菘菜”,那时候就已经享有盛誉,在我国已经具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
1949年,教员访问苏联,送给斯大林的生日礼单中就有5000斤胶州大白菜。
胶白的菜帮子薄、筋少筋细,以汁白、味鲜甜、纤维少、营养丰富、产量高等特点而驰名中外,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营养丰富,做汤时颜色是乳白色,味道极其鲜美。
第二天要种白菜,今天晚上很多婶子大娘都在仓房选种。
要种出肥大的白菜,就要精心选择种子,把过于瘦小、破伤等种子挑出去,剩下整齐饱满的,这是提高种子发芽率的关键。
待挑出好种子,再用50c左右的温水把种子浸泡2小时,种子捞出来再和杀虫剂搅拌一下,这样有助于后期预防虫害。
又一天,清晨。
微风习习,树枝飘摇,沟泮路边长满了野花,白色的荠菜花,黄色的蒲公英,紫色和粉色的喇叭花,玫红色的狗尾巴花,竞相绽放,摇曳生姿。
李向东拎着蒙着白苫布的竹篮子,牵着小妹李燕的小肉手走在通往南开洼的路上。
赵素芳去罐头厂上班了,李晋一早就去地里种白菜,给李晋送早饭的任务就落在了李向东的身上。
“二哥,花花开的好看。”
李燕小嘴挺巧,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了。
要不人家都说小孩儿见风就长,之前李燕也挺瘦的,这一两个月吃的有营养了,立马白胖白胖的,一双黑葡萄样的大眼睛透着机灵,粉儿可爱。
李向东看小妹喜欢,把手中篮子放下,先折了几根柔软的柳条,可着李燕的头围编了个环。
又采了一大把各色野花,按照颜色配比,一一插到柳条环上。
不一会儿,一个漂亮的花环就做好了。
李向东给李燕戴在头上,小丫头粉儿可爱的左右摇摇头,问李向东,“二哥,我好看吗?”
李向东摸摸她的小双下巴,认真回答道,“好看!”
又走了十几分钟,就到了南开洼地边。
放眼望去,平坦宽阔的土地上,分散着一个个小黑点,那是正在挖沟,施底肥,点籽,埋土的人们。
人们先是在平畦上划出条沟,条沟一般是一米到一米五这么宽,再撒上发酵好的一层薄薄的农家肥,给白菜生长提供营养。
点籽的人一手端着盛白菜籽的碗,一手大拇指,中指,食指捏一小捏白菜籽,一边往前走,一边熟练的把籽均匀的洒进沟里。
这可是个技术活儿,不熟的人要么洒的籽太少,要么太多。
这样等白菜发芽了,还得间苗,补栽。
点籽的人后面专门跟着填土的人,也不用其他工具,就用脚一趟,把挖沟的土回填,覆盖上种子,再用脚轻轻的踩一踩,让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
这样,一条沟白菜就算种完了。
李向东找到李晋,把早饭递给他。
李晋撩开白苫布一看,是馒头夹煎鸡蛋和黄瓜做的小咸菜,“你四姐做的?”
李向东嗯呐一声,等李晋吃完,拿着篮子,抱起小妹就回家了。
他心里有惦记的事儿,那就是打麻雀!
李向东枪法是很好的,李晋在他五岁的时候教他开的第一枪。
上辈子在禁枪后,李向东还出国打过野猪和老虎。
现在离禁枪还有好久,李向东决定淘换条好枪,等冬天了就去东北打黑瞎子。
现在当然去不了东北,可是这些日子麻雀吃地里发芽的麦子吃的各个都肥嘟嘟的,李向东决定先拿麻雀练手。
这个时候麻雀属于“四害”,不是后来的保护动物,打一些完全没问题。
麻雀拔了毛,清洗干净内脏,先放到水里冒一冒,捞出来后用盐腌一腌,就可以放到油锅里炸透。
先用五成热的油炸一遍,再用九成热的油复炸,这样出来的油炸麻雀骨酥肉嫩。
连肉带骨头都能吃,“咔嚓,咔嚓”在嘴里越嚼越香!
李向东把家里的鸟枪拿出来,用块柔软的布仔细擦拭干净零件,又组装起来。
再从抽屉里翻出两盒铅弹,放到上衣口袋里。
把小妹交给李平和李家宝照看,李向东出门吆喝上大黄狗,就往北边开洼走。
北开洼后边有一大片树林子,里面有各种鸟雀筑巢。
李向东一开始还能看见干活儿的人,等走到树林子边上,就彻底没人了。
这时,眼前突然飞出来一大群鸟,正是肥麻雀!
李向东把子弹上膛,拉枪栓,枪托顶在左肩膀,单眼瞄准,冲着一只正在飞的麻雀,算好距离,右手扣动扳机。
“砰!”
一只麻雀应声中弹,在天空中直线落了下来。
其他麻雀被枪声惊散,四处乱飞,李向东趁机又几枪打出。
“砰!”
“砰!”
“砰!”
“砰!”
天空上又有四只麻雀应声落地。
李向东满意的拾起地上的死麻雀,每一只都是爆头。
以后还要再练练,争取能射眼对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