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k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八月初十,在前往东洲探寻的人员回来二十天之后,关于舰队人员的封赏,才全部整理了出来。

五百多个部落的归附,这是特大功勋,价值两千多万两白银的收益,这是大功。

相比之下,最受朱瞻基重视的玉米,土豆,红薯,辣椒,橡胶这些作物,只被看做是此行的附带功劳。

当六部整理出来这些功绩,并且根据相应的制度作出相应的嘉赏记功的时候,朱瞻基却直接将这份嘉奖重新厘定。

运回橡胶,红薯这些作物,被朱瞻基列为特大功,带回两千万多万两白银的收益,是大功,至于五百多个部落的归附,却被列为小功。

而关于舰队各级人员的金银奖励,功勋奖励,升职奖励,则没有改动。

这让大部分大臣不满,认为朱瞻基分不清轻重。在这个时代,朝廷文官重视虚名的程度,依旧超过了实际利益。

但是朱瞻基却不会理他们的这种标准,直接在早朝上说道:“玉米,土豆,红薯,皆可在山坡,荒原地带耕种,如此作物,可以让我大明永无饥荒,如何不能列为大功?至于东洲土着归附,只是名誉上的归附,他们大部分人连我大明话都不会说,如何能说他们就是我大明子民?今后记功,当以实际利益为准,其他虚名,一概不理。”

大臣们见劝不过朱瞻基,还将此事告于朱棣。可惜的是,朱棣直接回道:“朕已老矣,今后当以太孙意见为准。”

蹇义,吕震等人无奈,只能又回来劝朱瞻基,认为名分大于利益,一个天朝上国,不应以实际利益作为评价标准,这会让百姓变的趋利。

两边的意见不一,礼部和吏部直接封驳了朱瞻基的圣旨,并要求在大朝会上进行廷议。

朱瞻基却变的强硬无比,坚持让内阁撰写封赏诰文,并且发布在了第二日的报纸上。

如今的报纸经过了一年多的发展,从最开始的半月刊,变成了五日一刊。而且,从最开始的亏损,现在变得收支平衡。

这主要就是各地广告费用大增,这些广告费,补足了人员耗费和纸张成本。

很多人都看到了广告的效果,许多做了广告的商品都供不应求。那些民间的商会,现在做广告不惜成本。

但是,最舍得花钱的还是各大勋贵,他们现在想要吸引百姓跟他们一起前往南洲,为了招人,他们最舍得花钱。

虽然各家的封地还没有确定,但是这次分封的标准,却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经被透露出去了。

南洲那里,主要就是沿海地带有牧场和肥沃的土地,南部的土地又比北部多。

按照土地肥沃程度,距离水源的远近,土地被分成三个等级。

南洲根据土地肥沃程度,一共被分成了大小不一的十七块,由十七家宗室分管。

这十七家宗室是从朱元璋时期封的亲王府,加上靖江王府,还剩十六家。加上朱高燧这个赵王,一共十七家。

十七家亲王,他们之中又分出来了不少分支的郡王,但是他们内部的利益分配,宗人府不管,只负责监督和协调。

在他们之下,公爵府可以分一万里,差不多也就是两千五百平方公里的一级土地,换成三等土地,还要增加两倍,也就是变成七千五百平方公里。

在这片土地上,大明免征五年税赋,五年以后,视收益开始收税,不过也只是十抽一。与此同时,处于管理地位的亲王府,二十抽一。

但是亲王府对地盘上的公爵,侯爵,伯爵等没有管理权限,他们只有百分之五的收益,和名誉管理权。

税收是按照,土地收益,养殖收益来计,这不包括土地上的矿产。所有的矿产,所有权属于朝廷,土地的主人负责开发,但是也只有四成收益,其他要交税。

而且,他们只能挖矿,所有的提炼要交给朝廷,由当地的官员负责组建工坊,内监负责交易。

另外,朝廷还要负责每一家的生产工具的提供,如果有矿,还要负责提供挖矿的工具。

除了人,等于朝廷要承担其最开始的起步阶段的投入。

这几百家勋贵,虽然每隔一级,地盘就要少一半,但是最少的伯爵,也能分几百里的土地,而这土地上的收益,大部分都是他们的。

朝廷会用这些税收建立三级管理政府,一为总督府,负责整个南洲治安保护。

然后还有十七个州府,负责每个王爷地盘上的各种管理。最后,是一个县治为主的最低级管理体系,负责当地的民生。

文官管生产,农业,税赋,负责协调区域之间的矛盾,内监负责商业领域,控制进出口。然后海军直属总督府,以各大港口为基地,负责维护秩序。

值得一提的是,南洲并没有陆军。因为这片土地没有外敌,仅有几十万土着,也根本不可能是大明人的对手。

各大王府除了每家可以从大明带去一支三千人的护卫,整个南洲没有了任何军事力量。

而且,朝廷也下了死命令,严禁任何王府发展自己的势力,护卫人数不能超过三千。

这也是为了防止以后各大王府做大,有自立之心。

为了让南洲得到最大化的开发,还不得到破坏,朱瞻基推出了南洲开发指南一书。

南洲除了南方和东部的少数地区种植粮食,实行粮食自给自足之外,大部分区域都划成了牧场。

在这份开发指南里面,明确提出了将南洲建设成为大明的军马基地,羊毛基地,矿产基地。

而且还首次提出了土地荒漠化概念,并且要求在西北一带,也实行保护草场的思路。

如今的大明不是原本的大明,南洋的粮食一直源源不断地往内地运,粮食是不缺的。

因为不缺粮食,造成了粮价低廉,让种地无钱可赚,也相应地减少了土地兼并。

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如今的大明商业发展迅速,商业的利益远远超过了土地带来的利益。

再加上这些年一直在推行的移民政策,东南一带,中原一带的人口一直向四方流失。

而大明也是政府移民执行最有力的时期,后世中国的人口谱系的格局,实际上就是大明时期奠定的。

一直到21世纪,大部分人都还知道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往事。

只不过,朱元璋时期的移民是残忍的,丝毫不体谅老百姓的死活。

但是到了永乐时期,特别是近些年,朝廷经费充足,各地的水泥路,驿站,沿途到处都是。

拿到移民贴的老百姓,不仅在移民途中能得到照顾,抵达目的地之后,还能得到免费的粮食和种子,工具。

树挪死,人挪活。当能够获得大量土地,能安家落户的时候,百姓能够爆发的力量是巨大的。

朱瞻基回来的这三年,不算唐赛儿他们这些从山东移民到极西的四万人,从山东,山西各地,迁移到东北奴儿干都司,北海(贝加尔湖)一带的百姓就超过了二十万。

而人口更多的东南一带,往东番(湾湾),吕宋,婆罗洲,星城,旧港,马鲁古(香料群岛)移民的百姓超过了百万。

大明人口已经超过了六千万,移民走的百姓还是少数,也是当地的穷人。

他们的移民离开,朱瞻基并不会担心让大明空心化,反而因为不少穷人的离开,让当地少了许多地方矛盾。

这次南洲移民开发,仅仅是海军就要派过去五万,超过一半的海军,都是从陆军转到海军的。

朱棣西征归来之后,大批的将士都面临无仗可打的境地。

他们是军户,只能打仗,这样的时候,进入海军,并且在南洲获得大片的土地,成了他们的一个好出路。

他们这些暂时不会脱离海军辖制,由朝廷支付军费,在南洲驻守三年,未来可以选择全家移民南洲,或者回到国内。

他们还只是第一批,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陆军转入海军。不管是南洲,欧罗巴,南亚,还是东洲,都需要大量的海军将士驻守。

相反,大明境内却因为没有敌人,需要不了那么多军人。

在这个时代,大明的军队就要开始走向精简化,专业化,精锐化。

在朱棣与朱瞻基禅让大典之前的这段时间,大明各地都沸腾不已,他们不是因为皇帝的更换,而是因为军队要从陆军转入海军。

而各大王府也都在征召更多的人随他们一起前往南洲,他们用各种手段,各种优惠条件来吸引百姓跟他们走。

除了朝廷的底线不能破,许多王府承诺给百姓的优惠条件已经几乎与朝廷持平。

只要有人愿意跟他们走,在那里落脚生根,这些人,以后就是财富。

所以他们哪怕没有直接的利益,但是也能因为人口的多少,获得快慢不一的发展。

但是,许多王府还是比较保守的,激进的只是少部分。因为他们现在还不知道,自己会被分到那一片区域。

如果是分到土地肥沃的地区还好一些,再多的人也养得起。但是要是分到贫瘠的地区,人越多,粮食问题也越是大啊。

但是他们只能等待,等到禅让大典之后,进行抽签。

是的,为了表示公平,十七家亲王府将会才会抽签。南洲被分成十七块区域,编成一到十七号。

亲王府分两次抽签,第一次抽抽签的顺序,第二次按照顺序上去抽区域。

至于你能分到那一片区域,就要看你的运气好不好了。

在朱瞻基看来,南洲那边不存在区域好不好,即便是最荒凉的西北,那里也是以后的全球最大的铁矿石基地。

只不过,在这个时代,那里不会那么快得到开发。

亲王府的区域要抽签,但是各大勋贵的地盘,却是由朱瞻基统一分配的。

不可能让一个立了大功的公爵,抽到一块沙漠,而一个继承的窝囊废伯爵,占据一块金矿的事出现。

所以,朱瞻基这段时间,一直被京城各大勋贵在骚扰。朱瞻基不胜其烦,让人在皇城外张贴了三不准,才让所有人安分了下来。

一不准觊觎东洲,东洲不再分配范围。若心怀不敢,取消分封南洲。

二不准贿赂内侍,影响分配。一经发现,剥夺分封区域。

三不准勾结海军,为以后发展拉拢人手,一经发现,分封减半。

这三不准一出,让那些人心不定的勋贵们犹如被泼了一盆冷水,立即安稳了不少。

接下来,就是那些文官们开始动作起来了。

相比勋贵们可以分封,在土地上获得有如古代封建的特权,文官们当然不肯眼睁睁地看着如此大的利益被他们获得。

但是文官有一个天然短板,就是他们的政治资本不能得到延续,家族势力得不到延续。

所以文官们的自身势力,是比不过武将和勋贵的。

武将,勋贵们有亲军,有家族,能形成强有力的小集团。这是他们能够获得分封的主要原因,因为开发需要人手。

可是文官们不行,但是他们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处政权。

南洲的三级管理制度,总督府是只管海军,不管民政的。

剩下的十七个州府,还有未来的县治一级,这些管理权被文官牢牢抓在手中。

朱瞻基当初在设计这套管理方案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勋贵阶层虽然分封,但是这种分封不是为了给他们增加实力,只是为了让他们尽快开发南洲。

他们的发展需要引导,需要制约,当然离不开文官。所以,除了总督府的这一级军事机构,剩下的管理机构官的。

文官管工业生产,农业养殖,税赋,并且负责协调区域之间的矛盾。利用他们来遏制武将,勋贵阶层,这个中间,同样要给文官集团让利。

利从何来?这又不得不谈到内监阶层了。

大明的内监阶层是一个庞大的利益团体,也是大明第一大政府机构。

在早年的征战中,抓获的异族幼儿,几乎全部被安排进了内监。整个大明的国营经济,几乎都被内监抓在手中。

丝绸行业,茶叶行业,钢铁行业,食盐行业,进出口行业,矿产领域,全部都是内监在管。

这股势力太大,而以后的内监来源肯定会减少。而且,朱瞻基也不愿意让内监越变越多。

所以,以后要减少内侍,像清朝一样,成立一家内务府,让文官来插手一部分商业领域,将会是以后的一个发展方向。

(这一章写的有些乱,也短一些,许多书友在说,后面没有新意,老一套了,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不敢写,无非也就是移风易俗方面。但是,还有一个方面应该有新意。那就是主角如果当上皇帝,几十年后的新世界。那个如同架空一般的新世界,应该会很有趣。最近在整理思路,争取在不忽略主角的前提下,写出一个不走寻常路的新意来。)

8k小说推荐阅读:吾乃世家子大唐咸鱼从穿越开始特工生涯这个天国不太平我是剑仙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大唐帝师奥特格斗传说重生大学宅男大唐超时空:从做李丽质闺蜜开始大宋最强王爷大华极品小皇子穿越占座山图清以革命的名义大殷小地主田园宠婚:天价小农女无厘头系统虎贲巾帼传三国:万担粮食买赵云,我赢麻了盛世田园,悍妻嫁到侠唐三国高校传大唐:蛮夷猾夏,李二求我出山穿越大明,吊打诸国大秦:开局被贬,再见惊呆秦始皇两晋南北朝庶女小七大夏十三太保罗马的复兴之旅盛宠庶妃开局劫了曹操老爹抗战之老兵重生大唐最牛女婿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毒医狂妃:邪帝请节制外挂一样的人生帝国军团签到在红楼这就是咱大明的战神?太离谱了!1875我来自未来东京话事人,我就是这么拽只要有爱就算是都市传说也可以谍海孤雁绝色玄灵师:邪君的腹黑妃大唐朝请郎家父汉高祖朕都亡国了,千古一帝系统才来?你是主人我是狗肤施梦记
8k小说搜藏榜:大唐咸鱼从穿越开始特工生涯这个天国不太平我是剑仙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大唐帝师奥特格斗传说重生大学宅男大唐超时空:从做李丽质闺蜜开始大宋最强王爷大华极品小皇子穿越占座山图清以革命的名义大殷小地主田园宠婚:天价小农女无厘头系统虎贲巾帼传三国:万担粮食买赵云,我赢麻了盛世田园,悍妻嫁到侠唐三国高校传大唐:蛮夷猾夏,李二求我出山穿越大明,吊打诸国大秦:开局被贬,再见惊呆秦始皇两晋南北朝庶女小七大夏十三太保罗马的复兴之旅盛宠庶妃开局劫了曹操老爹抗战之老兵重生大唐最牛女婿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毒医狂妃:邪帝请节制外挂一样的人生帝国军团签到在红楼这就是咱大明的战神?太离谱了!1875我来自未来东京话事人,我就是这么拽只要有爱就算是都市传说也可以谍海孤雁绝色玄灵师:邪君的腹黑妃大唐朝请郎家父汉高祖朕都亡国了,千古一帝系统才来?你是主人我是狗肤施梦记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8k小说最新小说: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废柴趣妻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